黑头蜡嘴雀
一种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头蜡嘴雀(学名:Eophona personata),又名桑鳲、黄嘴雀,为燕雀科黄嘴雀属的鸟类。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四川、福建等地,主要栖息于山区的针叶林带以及也见于针阔混交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2]
描述

这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雀鸟,报告显示单只雄鸟的重量为80 g(2.8 oz),体长为18至23 cm(7.1至9.1英寸)。标准测量包括翅弦为10.2至11.7 cm(4.0至4.6英寸),尾羽为8.3至9.5 cm(3.3至3.7英寸),嘴峰为2.1至2.6 cm(0.83至1.02英寸)。黑头蜡嘴雀的标志性特征是其大型且尖锐的亮黄色喙。成年厚嘴雀的背颈、下巴到耳覆羽及颈部都有大块黑色斑纹,颈侧呈对比鲜明的淡白灰色,鸟腹部颜色较暗灰,背部呈灰棕色,而两侧带有姜黄色或茶褐色的色泽。翅膀和尾羽为黑色,只有翼覆羽上有一块白色斑纹,初级飞羽中段有一道白色带状,飞行时可见。幼鸟的整体颜色较黯淡,头部没有黑色斑纹。亚种E. p. magnostris 比指名亚种稍大,颜色也较淡,初级飞羽的白斑范围较小。
黑头蜡嘴雀的鸣声包括短促且响亮的 tak tak 声音,通常在飞行时发出。它们的歌声是一系列四个像笛音的哨音组成。
生态
亚种 (E. p. magnostris) 完全为候鸟,繁殖地分布在黑龙江、乌拉山脉和满洲一带,冬季则迁徙至河北和北京,偶尔会往南移动至朝鲜。指名亚种分布于日本从北海道到九州,季节性迁徙较少,但冬季时为了寻找食物而常常四处游荡。黑头蜡嘴雀在当地普遍出现,有时在良好的觅食区域中非常丰富。它们栖息于落叶林或混交林中,通常更常见于山谷,而非山坡上。这个物种也会出现在橡树和桦木林中,或是林木茂密的公园和花园里。它们可能在农田边缘过冬。黑头蜡嘴雀通常成对或成小群出现。在行为上,它们可以相当隐秘,经常隐藏在树冠附近的叶丛中。然而,它们的位置经常会被叫声暴露出来。它们主要以各种种子和昆虫为食,冬季以雪松坚果为主食,偶尔也吃桦木种子和浆果。夏季它们则主要捕食毛毛虫和甲虫。
亚种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