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此条目的主题不是拱。栱[注 1]是东亚传统建筑斗拱结构中的一种木质构件,是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与建筑物正面平行的上弯弓形木[1]。日本称为肘木。现存遗物以汉代为最早,已有矩形、曲线形、折线形以及曲线和折线混合型,大概到了唐代才统一样式。宋代已有详细规定其用材制度。 分类 中国 按大小分为:瓜栱(短)、万栱(中长)、厢拱:长 按所在位置分为: 正心栱:与建筑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线上 正心瓜拱 正心万拱 外拽栱:与建筑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线之外 外拽瓜拱、 外拽万拱 外拽厢拱 里拽栱:与建筑物表面平行,在檐柱中心线之内 里拽瓜拱 里拽万拱 里拽厢拱 部位 卯口:拱正中与翘或昂相交处 升托:拱两端承托升子的部分 拱眼:卯口与升托之间下弯部分 拱弯:拱两端下部弯曲处。清代《工程作法则例》规定,万拱的拱弯由三段直线构成,瓜拱的拱弯由四段直线构成,厢拱的拱弯由五段直线构成。 注释 [注 1]发音同“拱”。 参见 斗 升 昂参考文献 [1]梁思成著 《清式营造则例·第三章大木》 《梁思成全集》第六卷 这是一篇与建筑学或建筑物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查论编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