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俊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秀俊墓为十八世纪台北盆地(范围包含今板桥、新庄、土城、永和、内湖[2])开台祖林秀俊的坟墓,位于台北市内湖区林秀俊文教基金会大楼旁的草地上,占地面积871.5坪,由林秀俊文教基金会管理。[2][5]。
林秀俊墓是清代的闽南墓葬,也是少数保存在都市的墓葬建筑。
于1991年内湖土地重划时预定拆除,同年11月23日登陆为台北市直辖市定古迹而得以保留,并于2002年4月26日修复遗迹。[1][2]
墓主
林秀俊(1699年-1771年)垦号:林成祖,福建漳州人,自幼聪颖、善交际,渡海来台后与原住民和朝廷的信任,任职通事五十年久,财富与权力皆为当时无出其右,推行“贌垦”进行开垦,并主导大安圳[6]、永丰圳[7]等水利工程。[4][8]
墓葬
林秀俊卒于1771年5月14日,葬于内湖新里族粉寮。[9]林秀俊生前认为此地风水极佳,原有意在此地盖房子定居,因此子孙便将林秀俊葬于此地。墓园于林秀俊死后三年(1774年)完工,墓园坐东朝西偏南28.5度。[4]
林秀俊墓为传统闽南式墓地[1],为台北盆地少数保存完整的清代大墓[1]。
以墓碑中心为分金线,左右对呈,由内而外分别是墓领巾、墓规、墓冠、墓冠柱、墓肩、供桌、螺鼓柱、内墓埕(印斗柱)、中墓埕(木笔柱、南瓜柱)、外墓埕(石狮柱、避邪金枪、避邪金刚锤)[4]。墓埕共分三层,外墓埕呈半圆形,各墓埕皆为“肚大口小”整体呈现“葫芦型”[4]
墓埕外为接有曲手(墓手)环绕,曲手上方镶有南洋进口的花纹磁砖[10],而在其第一曲手上安置有砂岩材质的石狮;第二曲手石柱安置著石笔,两柱上皆有墓联。[11]
墓冠浮刻双龙戏珠纹饰[12],是日治时期昭和三年(1928年),管理人林庆仲与董事相议重修时所添加的作品[2]。
构建 | 材质[4] | 说明[4] | 图片 |
---|---|---|---|
墓碑 | 观音山石 | 碑文为阴刻,参考右图 | |
墓冠柱 | 观音山石 | 阳刻浮雕,雕有“牡丹、桂花、荷花、花瓶与如意”纹 | |
墓冠 | 观音山石 | 浮雕“螭形双龙戏珠”瑞兽一对与“海波浪” | |
墓肩墙 | 多种材质 | 内侧砌红砖墙构成,并贴上立体水果花砖 | |
墓领巾、枕头、螺鼓、南瓜柱 | 洗石子 | 洗石子 | |
印斗柱 | 黑色观音山安山岩 | 阳刻花鸟一对与阴刻墓联(见下题诗一节) | |
木笔柱 | 灰黑色观音山安山岩 | 阳刻花鸟一对与阴刻墓联(见下题诗一节) | |
石狮柱 | 观音山安山岩 | 阳刻花鸟与阴刻墓联(见下题诗一节) | |
避邪金枪 | 洗石子砖柱 | 外型为立体四方锥形 | |
避邪金刚锤 | 洗石子砖柱加贴紫苏花砖 | 外型为十四面立方体,相传为李元霸的武器。 |
清 | 皇 | ||||||
|
显考秀俊林君墓
|
乾隆甲午
| |||||
林秀俊墓共有三篇对联,皆为阴刻楷书[11]:
墓园格局由传统风水构建[1],正后方为公馆山、白鹭山,左后方有基隆河由内湖环绕至南港,这符合风水中的“背山面水”,而二曲手的题诗印证此区写照。[4][11]
林秀俊第十九后裔暨墓园管理员林俊宏表示此墓属于“螃蟹穴”[5],因为内墓埕呈八角螃蟹型、外墓埕终年潮湿,时有气泡如同螃蟹。[4]
位于墓园右前方45度角有一座福神(后土石碑),石碑两侧墓肩、墓手均为红砖砌成,不同于主墓的是雕刻书法使用行书,与主墓的楷书雕刻不同。[13][4]
保护
林秀俊家族原本拥有附近3千多坪的土地[14],现今只留下林秀俊墓园[15],因1985年台北内湖六期市地重划区规划,林秀俊墓有被破坏的风险,林秀俊家族后人遂将林秀俊墓提报文化资产,1991年内政部公告林秀俊墓为第三级古迹,方得受到文化资产保存法保护,避免城市规划破坏古迹。林秀俊墓因年久失修,在2000年因遭遇台风导致墓葬有毁损、土壤流失等情况,因此台北市文化局主导“林秀俊墓古迹调查研究及修复计划”进行保护加强结构。[4]林秀俊墓是少数保存在都市的墓葬建筑。[14]
资料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