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
中国语言学家(1909—199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伯峻(1909年—1992年),原名杨德崇,生于湖南省长沙,语言学家。杨伯峻主要从事古汉语语法和虚词研究以及中文古籍整理和译注。

生平
1909年杨伯峻生于湖南长沙。他曾从其叔著名语言学家杨树达学习。1926年他报考北京大学并被录取,1931年拜黄侃为师,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此后曾历任中学教员、冯玉祥将军研究室成员、广东中山大学讲师、湖南《民主报》社社长。[1]
杨伯峻1926年在北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与中国共产党组织失去联系,1948年在长沙重新入党,任中共长沙工委书记。[2]后历任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秘书处处长、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57年反右运动期间,被打成右派。[3][4]后改任兰州大学中文系副教授。1960年调回北京,任中华书局编辑、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后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等。[1]
著作
古汉语语法和虚词研究方面的著作主要有:
- 杨伯峻,中国文法语文通解,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 杨伯峻,文言语法,北京:北京出版社,1956年
- 杨伯峻,文言文法,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
- 杨伯峻,文言虚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 杨伯峻,古汉语虚词,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 杨伯峻、田树生,文言常用虚词,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
- 杨伯峻、徐提编,春秋左传词典,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 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年
文古籍整理和译注方面的著作主要有:
- 杨伯峻,《列子集解》,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
- 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
- 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其他著作有:
- 杨伯峻,列子著述年代考,艺文印书馆, 1971年
- 杨伯峻、金儒杰,杨伯峻学术论文选辑,神州图书公司, 1983年
- 杨伯峻,杨伯峻学术论文集,长沙:岳麓书社, 1984年
- 杨伯峻,杨伯峻治学论稿,长沙:岳麓书社, 1992年
- 文史知识编辑部,经书浅谈,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 杨伯峻,经书浅谈,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 左言东编著,杨伯峻审定,中国政治制度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6年
- 杨伯峻,杨伯峻自传,载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4辑,太原市: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页125-131
- 杨伯峻,自传,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年04期
家庭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