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2003年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最后的武士》(英语:The Last Samurai)是一部于2003年上映的美国史诗片,由爱德华·茨威克导演,兹维克、马歇尔·赫斯高维基与约翰·罗根编剧。故事设定在1870年代,日本正值明治维新,汤姆·克鲁斯饰演一名美国退伍军人,被日本政府聘请来消灭反对维新的武士们,却因为与武士首领(渡边谦饰演)互动,而产生了不同的想法。
最后的武士 The Last Samurai |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爱德华·茨威克 |
监制 |
|
编剧 |
|
故事 | 约翰·罗根 |
主演 | |
配乐 | 汉斯·季默 |
摄影 | 约翰·托尔 |
剪辑 |
|
制片商 |
|
片长 | 154分钟[1] |
产地 | 美国 |
语言 |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华纳兄弟 |
预算 | $1.4亿美元[2][备注 1] |
票房 | $4.568亿美元[2]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最后的武士 |
香港 | 最后武士 |
台湾 | 末代武士[备注 2] |
新加坡 | 武士道 |
兹维克从年轻时即着迷于日本武士,是他制作本片的契机。制作消息于2000年底浮出水面,2002年2月克鲁斯加入后进程开始加快。本片于2002年10月在日本开拍,随后移师到美国的片厂,最后再到新西兰出外景。剧组在日本的历史古都拍摄武士住处和天皇宫殿的桥段,而新西兰的自然景观在电影中则是武士村等场景的背景。剧组致力于还原历史样貌,这点体现在《指环王》班底操刀的精细服装、大量的历史考究,以及美术设计等。考量到安全问题,本片的战斗场景大量使用CG技术来辅助呈现。
本片于2003年11月20日在日本东京举办全球首映礼,并于12月初在美国和日本上映。电影上映后评价不一,但是以正面为主。影评人称赞电影的美术设计和摄影水准,但对于历史描写和剧本则评价不一。克鲁斯得到的评价有褒有贬,渡边谦的表现则广受赞誉,并入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本片在日本有着极高的卖座程度,全球票房最终突破4.5亿美元。本片获得多个奖项肯定,其中包含国家评论协会年度十大电影和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优秀外国作品。
故事开头发生在1870年代的美国旧金山,纳森·阿尔格伦上尉是曾经参加过南北战争及北美印第安战争的退伍军人,因为战争中贝格利上校下令屠杀毫无反抗之力的印第安人而留下创伤,整日只能借酒消愁。在贝格利的引荐下,阿尔格伦被日本政府的大臣——大村松江聘为军事顾问,去日本协助政府训练明治维新后第一支现代化军队。
在当时的日本,明治天皇致力将国家西化,跻身现代强国之列,但政策遭到了保守派日本武士的反对。曾是天皇老师的胜元盛次是这群武士们的首领,他们住进深山里的一个小村落,伺机反抗。阿尔格伦在口译员格拉汉的帮助下接收了一些日本资讯,并持续训练士兵,作为与胜元对抗的力量。一天,胜元破坏了一段铁路,大村命令阿尔格伦带领政府军去消灭武士集团。政府军尚未训练完成,但阿尔格伦无法抗命。政府军在一片森林行军时被武士突袭,溃不成军。阿尔格伦在杀死几个武士后也被胜元俘虏,出乎意料的是,胜元没有处死他,反而把他带回了村子,并派自己的寡妇妹妹多香照顾他。随后阿尔格伦透过胜元得知,多香的丈夫广太郎就是被自己所杀。
冬天来临,大雪封住村落向外的通路。阿尔格伦起初因文化语言不通而感到困惑,并且无酒可喝而创伤复发,痛苦不已。胜元想从阿尔格伦身上了解敌人,两人于是经常进行胜元口中的“英语会话练习”。平常时,阿尔格伦与多香一起陪伴她的孩子,学了基本的日文,并且接受氏尾指导剑术。久而久之,与武士和村民们朝夕相处的阿尔格伦发现,自己居然在武士文化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并化解了过去的创伤。一天,一群刺客闯入村庄欲刺杀胜元,阿尔格伦与本该是敌人的胜元并肩作战,催生了两人之间的情谊。
春天到来后道路重开,胜元请求与天皇见面并获准,于是带着人马和阿尔格伦前往东京。此时的东京已有了由贝格利上校训练出来的的正规现代部队,枪炮精良,并且天皇也渐渐对大村言听计从,没了主见。大村欲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持续与外国签订贸易协定,并发布废刀令剥夺武士的身份。胜元在议会上劝谏未果,察觉天皇已经不再信任自己。大村派兵将胜元押走,并逼令其切腹。当夜,阿尔格伦突破守卫和刺客,和胜元的部下一起将胜元救出,但胜元之子信忠在行动中战死。阿尔格伦劝万念俱灰的胜元战斗到最后,以求让天皇接受其兵谏。
胜元一行人回到村庄后,大村与贝格利随即率军来攻。胜元动用全部人马迎战,阿尔格伦不顾多香一家的挽留,决定与胜元共赴战场,并穿上多香亡夫的盔甲。胜元和阿尔格伦利用政府军轻敌冒进的心理诱敌深入,成功击溃其首轮攻势,但武士一方也损失惨重。胜元知道敌我实力悬殊,己方败局已定,于是下令全员骑马冲锋。贝格利上校率领士兵组成防线并开枪迎击,许多武士中弹身亡,但剩余的人成功突破了防线,阿尔格伦也掷刀杀死了贝格利。
大村赶紧下令使用新武器加特林机枪,对武士们进行扫射。所剩不多的武士全数中弹落马,胜元身中数弹,阿尔格伦的脚也被射伤。指挥官看着无畏冲锋的武士们奄奄一息的样子,不由得心生敬畏,于是命令部下停火。大村要指挥官赶尽杀绝,但指挥官置若罔闻,反而带头对武士们下跪致意,其他的士兵也全部照做。胜元身受重伤,死前要阿尔格伦活下去,随后在对方的帮助下切腹身亡。
阿尔格伦被送回东京,几天后伤口康复,前去晋见天皇。阿尔格伦打断了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无视废刀规定,将胜元用来向天皇效忠的剑交付给天皇,希望天皇能不忘武士道的传统。天皇领悟到他不该在现代化进程中忘本,于是拒绝了贸易合约,并斥责对此表示不满的大村。片尾,格拉汉的旁白说明道,关于阿尔格伦的命运有诸多传闻,但他宁愿相信阿尔格伦找到了平静。最后一幕中,阿尔格伦回到村子,与多香团聚。
2000年12月19日,美国《每日综艺报》报导,华纳兄弟将与泰德·菲尔德创办的雷达影业(Radar Pictures)联手制作一部以日本武士为题材的宏大史诗剧情片,片名未定,由《角斗士》编剧约翰·罗根执笔剧本,爱德华·茨威克担任监制和导演[34]。兹维克和马歇尔·赫斯高维基领头的贝德福德佛斯制片公司将与雷达影业一同制片[34]。兹维克告诉《每日综艺报》,罗根和他一直都想要找机会合作:“我在读他的剧本《公民凯恩传奇》的初稿时完全被打动了。我俩开始通信,如今找到了一个能共事的企划,我们都很兴奋。”[34]兹维克和罗根完成企划案之后推销给华纳兄弟影业主任洛伦佐·迪·波纳文图拉和执行副总裁杰夫·罗宾诺夫(Jeff Robinov),后者将监督该片的筹备和制作过程[34]。菲尔德、斯科特·克罗普夫和汤姆·恩格尔曼(Tom Engelman)将代表雷达影业担任本片的制片人[34]。罗根编写的一份114页剧本草稿标注于2001年5月18日完成[35]。兹维克及赫斯高维基再对罗根的剧本进行改写[36]。摄影台本的最终草稿标注于2003年2月28日完成[37]。
兹维克早已着迷于日本文化和日本电影很长一段时间。兹维克在17岁时第一次看黑泽明的《七武士》,并深受影响,是他成为电影人的契机。在长时间的历史学习中,兹维克发现明治维新时代特别引人注目:旧日本幕府的统治画下句点,带来了日本锁国200年来与西方的首次重大接触。兹维克称:“最重要的是,那是个过渡的时期。在每个文化当中,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变总是格外酸楚且戏剧性。这也是一幅令人惊奇的景象。每张图片、每个景色、每个空间都诉说着故事,诉说着旧事物与新事物的并陈。一名戴着博勒帽的男士与一名穿着和服的女士并肩散步。一名拿着连发步枪发射的男人面对一名拿着刀挥舞的男人。”兹维克对这个时代并不陌生,他的导演作品《光荣战役》和《燃情岁月》也都是设定在19世纪末期。兹维克:“我被一次又一次地吸引来到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观察一个角色经历个人转变,在这样一个整个文化同样动荡中的时期,会令人动容,甚至出神。”[13]
2002年2月25日,《每日综艺报》报导,《最后的武士》将由汤姆·克鲁斯主演[38][39][40],而他也将身兼制片人[41]。报导中透露,《最后的武士》是一部描写19世纪的史诗电影,克鲁斯将饰演一名前往日本为日本天皇训练军队的西方人,并见证日本武士的凋亡。《最后的武士》可能会是克鲁斯紧接着拍的下一部电影,因为克鲁斯已经不再接洽《冷山》的戏约了[38],但他本人还没有证实这点[42]。8月16日,Ananova报导称,蒂莫西·斯波将出演《最后的武士》[43]。IGN编辑则透过内线消息指出,司伯饰演的角色可能是加特中士,且约翰·C·赖利在此之前一直角逐这个角色[44]。2002年8月28日,根据《好莱坞报道》,比利·康诺利和托尼·戈德温将参演本片[45]。9月16日,罗宾诺夫以华纳兄弟全球制片部门总裁的身份正式宣布了日本演员名单,包含渡边谦、真田广之、松山小雪、中村七之助、菅田俊、小山田真、福本清三、原田真人、池松壮亮和凑葵[5]。官方同时也宣布电影将于同年10月开拍[5],由约翰·托尔掌镜[36]。
2001年8月,《最后的武士》的剧本还在创作阶段。华纳兄弟还未给出象征批准企划的绿灯,但是有兴趣知道兹维克想在哪里拍片。兹维克于是要求摄影指导约翰·托尔、当时的制片人帕特·克劳利、美术指导莉莉·基尔沃特和特效总监杰佛瑞·A·奥肯(Jeffrey A. Okun)去做初步的勘景。托尔表示,他们有讨论过将新西兰当成日本的替代取景地,所以他们在新西兰和日本都有勘景。[46]兹维克等人在两周之内搭乘直升机绕着新西兰飞,从南岛开始物色取景地。[47]故事中的场景大多位在东京皇居一带和日本农村,因此剧组在选择取景地时,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日本传统建筑和广大的乡村地区。最后托尔等人决定选在新西兰设置乡村场景,并在日本尽量找寻现存的帝国时期建筑,特别是以那些难以搭景复制的建筑为主。如果有找到好地方,兹维克愿意修改剧本来迁就取景地。托尔等人也有探索如何用特效来强化呈现现存的日本建筑。在日本,剧组前往京都市,探访了名闻遐迩的姬路城,并得知一座还没被当成电影取景地的寺庙圆教寺。托尔等人参访过圆教寺后大为惊艳,于是将该寺列为本片的取景地之一[46]。兹维克决定要先在日本开拍,他想先捕捉实物的韵味,才能使用布景之类的手法加以复制[48]。基尔沃特在新西兰北岛西侧的塔拉纳基大区找到很适合用来拍摄武士村的地点,托尔等人也发现当地有好几个地方可以当成战斗场景的取景地[46]。在当时,新西兰因为是《指环王电影三部曲》的取景地而知名度大开,政府也积极支持国外电影至此拍片[49]。
2002年5月17日,《每日综艺报》报导,《最后的武士》将于新西兰、日本和美国拍摄,预计于该年稍晚开拍,预算为1亿美元[50]。《新西兰先驱报》称,在新西兰的主要取景地是塔拉纳基,预计在年底或1月开拍,持续进行至3月[23]。兹维克称,当地不同于现代亚洲国家,反而很像19世纪的日本[51]。2002年10月8日,官方在日本举办记者会宣布,《最后的武士》将于10月10日在日本京都府开始主体拍摄,当地的松竹京都摄影所将提供全面协助[15][9]。然后剧组会移师到美国和新西兰将电影拍完[15],渡边谦透露拍片会耗时半年以上[9]。10月9日,剧组先在兵库县姬路市的圆教寺开始拍片,克鲁斯搭乘直升机和车辆前往该地[52]。拍摄工作主要在圆教寺的三之堂(三つの堂)周遭进行,片中胜元在武士村的住所[46]即是在三堂之一的常行堂拍摄[53]。因为圆教寺的场景多次出现,所以剧组预先拍了大量镜头,后续可以剪辑进电影里[48]。2002年10月16日,剧组移师至京都东山区的知恩院进行两个小时的拍摄[52],完成皇宫的相关场景[48][46],同日克鲁斯搭机离开日本[52]。剧组接着移师到洛杉矶伯班克的华纳兄弟制片厂拍了五周,拍摄内容是规模较大的内景和所有东京街道的场景[46],再接着前往主要取景地新西兰[54]。在前期制作时,托尔等人不打算在洛杉矶进行任何的摄制作业,因为要花太多钱,不过后来他们衡量替代方案并算出实际成本,最终改变了主意[46]。在拍摄期间,剧组成员都被要求要签下保密条约,不能让克鲁斯的武士造型泄漏出去[55]。
2003年1月8日,《Hello! Magazine》报导,克鲁斯抵达新西兰,于北岛拍摄《最后的武士》[56]。1月11日,南非新闻联合社报导,剧组正在北岛西海岸的塔拉纳基的偏远地区拍摄[57]。兹维克称,塔拉纳基有着未受破坏的环境,比起人口过多的日本更适合拍片[57]。在新西兰的拍摄作业于1月13日开始[58]。开拍前夕,《新西兰先驱报》报导称,剧组将于往后4个月内在七个场景拍片[17]。塔拉纳基电影投资公司(Film Venture Taranaki)与华纳兄弟合作[58],专案经理彼得·艾佛里(Peter Avery)负责将本片的拍摄引入塔拉纳基,他保守估计本片带来的周边经济约是2000万至6000万美元,对新西兰电影产业和当地也有宝贵的无形影响。艾佛里表示:“在此之前只有唯一一部电影《维吉尔》(1984年)在塔拉纳基拍摄。能主持如此盛事真的很棒。全片有三分之二在本地拍摄。”[17]
片中大部分的场景(包含胜元的村庄)都在新普利茅斯的乌鲁蒂山谷拍摄,剧组将山谷改造成1860年代日本乡村的模样[59]。当地建商受雇在山丘上建造细节丰富的日式建筑[17]。拍摄完成后,这些日式布景将会由推土机拆除,还原当地的样貌[17]。塔拉纳基山在电影中被当成日本的富士山[59]。普克库拉公园在电影中充当帝国军队的阅兵区和宫殿[59]。骑马和战斗的场景在芒格马胡纳湖(Lake Mangamahoe)拍摄[59]。当地有毛利人埋怨剧组的拍片行为亵渎了神圣的塔拉纳基山和毛利人遗址,制片方声称此事是小题大作,他们已尽可能满足毛利人的需求[58][60]。剧组请了大量日本人到新西兰担任临时演员,其中扮演士兵的几百人会由士官长进行基本训练[61]。2003年5月9日,克鲁斯结束在新西兰的拍摄,搭机离开新西兰[62]。后期制作时,托尔组成第二摄制组前往东京和九州进行小规模拍摄,拍下一些建筑和景色,日后可以用在过场[46]。
2003年7月,新西兰公布一项减税政策,针对至当地拍片且预算达2900万美元的外国电影,给予12.5%的税收减免。华纳兄弟为本片在新西兰花了约4500万美元,虽然那时新西兰还未公布减税政策,新西兰在2003年12月仍决定按照政策退还300万新西兰元。[63]
本片的摄影指导由约翰·托尔担任,他曾和兹维克合作过《燃情岁月》,该片也为他赢得了第一尊奥斯卡金像奖[46][64]。托尔在2003年10月接受《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采访时表示,他受到电影对那段日本历史的描绘吸引,加上先前和兹维克、美术指导基尔沃特以及克鲁斯有过愉快的合作经验,促使他加入《最后的武士》的剧组[46]。本片的拍摄规模相当大[54],首先从日本开拍,再先后移到美国和新西兰,剧组同时又要拍片又要准备,因为行程上两个国家之间是没有休息时间的[54]。托尔在各地到处奔走,为了跟上进度,他安排了两支负责电气设备和场务的团队,一支管理洛杉矶的拍摄作业,另一支则管理新西兰和日本的部分[54]。对于摄影组,托尔将来自洛杉矶的几位主要人员带在身边。剧组在日本和新西兰时,聘请了当地有经验的人士和来自澳洲的人员来填补摄影组、电气设备组和场务组。要拍战斗场面时,托尔从洛杉矶、澳洲和新西兰抽调来临时摄影人员。剧组使用的大量摄影设备全数由洛杉矶伍德兰希尔斯的潘那维申提供,该公司的人员也协助剧组使用这些设备。[54]
本片乃是用变形规格拍成宽屏电影[46]。托尔曾考虑舍弃变形规格改用超35规格,后者拥有较佳的景深和更多镜头选择,预算也较低,但后制中需要的光学录像程序让他却步[46]。在后制阶段,托尔很幸运地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在Cinesite用DI处理两个桥段[46]。至于胶卷,本片使用柯达当时新出的Vision2 500T 5218胶卷,当作感光乳剂。托尔原本爱用EXR系列而不喜欢Vision系列,经过测试后决定将EXR 500T 5298当成高速感光乳剂,EXR 100T 5248和5293当成主胶片。托尔在日本拍完片后回到洛杉矶,试了5218后认为其色彩表现力佳、细节完整且具备EXR系列的优点,便渐渐将5298换成5218。[54]色彩的相关工作在Technicolor完成[46]。
美术指导莉莉·基尔沃特第三次与兹维克合作[47]。1876年左右照相机传入日本,让当时的人留下了大量的照片纪录[48],剧组在美术设计上参考了大量书籍和数百张当时的照片[47]。剧组在伯班克的华纳兄弟制片厂搭建东京街道的布景,使用的场地曾用来拍过《罗宾七侠》、《疯狂大赛车》和《轰天炮4》的街景[47]。街道搭景费时3个月、动用数百名艺术家和工匠[47]。基尔沃特表示,她印象中是从2002年7月1日开始搭街道。做油漆和木匠的有150人[47]。用在东京街道的布景物件拍完后接着会运至新西兰,用来制作村庄[47]。在新西兰,剧组搭建村庄时,也一并打造了菜园、梯田、走道和磨坊等细节[47]。
本片的服装设计由《指环王电影三部曲》的班底姬拉·迪克森担任。迪克森需要设计的服装包含美国内战军服、日本村民的衣服、日本皇家军队的军服、受欧洲影响前后的东京街道的百姓穿着,以及在新西兰的武士盔甲[65]。团队力求在顾及服装外观的历史准确性之余,也要考量演员穿上服装后的活动空间[65]。为了制作武士的盔甲,狄克森等人首先前往日本,参观盔甲房和博物馆,并看遍相关物品。画家画出样子后,剧组将盔甲分成各个部件,每件都有大约300片。各个部件的原型制成后,接着制模、喷漆、上色。[65]片中有一段天皇会见胜元的场景,场景中的日本皇家服饰有一名日本专家提供协助[65]。本片的拍摄使用了大量武器,包含毛瑟来福枪、加农炮、加特林机枪、忍者刀、武士刀、矛、弓箭。剧组拥有740支真枪、七千支箭矢和数百套的刀,加农炮是真材实料的黄铜特制品。部分武器是19世纪的实物,需要经过整修才能拍片。[66]
本片的特效总监由杰佛瑞·A·奥肯(Jeffrey A. Okun)担任。他在前期制作阶段的会议中,面临到力求贴近史实有时难以具备戏剧效果的难题。奥肯举日本天皇的皇宫为例,皇宫应该要在首次亮相的镜头中足够吸睛,但符合史实的皇宫和其他建筑相比毫不起眼,所以制作团队做了一点修改,把宫殿做得更大、位置更高、坐落在更繁荣的区段,以及加上色彩鲜明的旗帜。奥肯认为这些都是令人羞愧的行为,但对电影来说是必要的。[67]皇宫的外观是以接景和电脑3D建筑的结合技巧完成,使用了大量扭转和投射效果的材质贴图,充实并赋予镜头景深[67]。因为东京是实际存在的地方,奥肯和他的团队受限于可以容许多少虚构成分的问题并备感压力[67]。
本片的开场戏设定在旧金山,是阿尔格伦答应要去日本的戏。然而对于这个桥段,剧组在影片拍完并剪完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即电影的第一幕不该只有室内戏(阿尔格伦演戏和餐会),格局应该要有所开放。于是剧组再度出外,拍了一段发生在展览厅后头巷子的戏还有一些补拍镜头,花了一天时间,并有4周的时间完成接景。后巷的戏中出现的电车是纯粹的3D物件,而城市景观则是多层接景的产物。[67]
为了保证拍摄战斗场景时的安全,奥肯在后期制作中才把枪火和飞矢透过CG技术加入电影里。[67]最后一战的场景是对特效团队最具挑战性的考验。对于他们使用的手法,奥肯举例,他们会在后制中加入飞出去射中人的CG箭矢,以及先将箭矢插在真人演员身上,在后制中把箭矢抹除,然后让CG箭矢来扮演真箭。拍摄人死去的手法也有些类似,剧组先将假肢安装在真人演员身上,在后制中抹除,然后再以CG呈现。[67]在战场上奔驰的马都是真马[66],但被杀的马和被炸碎的人一样都是以CG制作。剧组希望战斗场景能兼具技术性和真实性,为了捕捉战斗场景中的人的脸孔而将镜头挪得更近。[67]
关于删减片段,有一段是阿尔格伦初抵日本,即在街道上看见武士氏尾(真田广之饰演)将找他麻烦的西化市民斩首。兹维克认为让武士先出场,会让之后武士从雾中杀出来的桥段失去冲击力,故删去之。斩首桥段使用了绿幕技术,先拍真田斩下一颗假头,再拍被斩首者头包绿布倒下,如此一来便可在后制时将被斩首者的头部从画面上抹去[68]。另一段是阿尔格伦在村子旁观胜元练剑,两人首次谈及自己的背景和主张。兹维克认为这段对话在整部电影中显得不够重要,而且删除的话,可使两人在樱花树下的另一段对话更有力。[69]
《最后的武士》的电影配乐由汉斯·季默创作,本片也是第100部配乐作品[70][64]。关于参与本片的契机,季默在2003年受访称,约4年前他在奥斯卡金像奖入围者的午餐会上,因为现场按姓氏头字母顺序排列,所以他与同样是“Z”开头的兹维克聊了起来。兹维克向季默提起《最后的武士》的企划,季默觉得很有趣,请兹维克寄给他一份剧本,之后兹维克也的确找他来配乐。[71]季默形容本片就像是“发生在日本的《角斗士》”[72]。全片配乐在洛杉矶的纽曼录音场(Newman Scoring Stage,由二十世纪福克斯持有)录制,由好莱坞交响乐团[73]。电影原声带于2003年11月25日由华纳音乐集团旗下的厄勒克特拉唱片发行[73][74]。
曲目列表[73] | ||
---|---|---|
曲序 | 曲目 | 时长 |
1. | A Way of Life | 8:03 |
2. | Spectres in the Fog | 4:08 |
3. | Taken | 3:36 |
4. | A Hard Teacher | 5:44 |
5. | To Know My Enemy | 4:49 |
6. | Idyll's End | 6:41 |
7. | Safe Passage | 4:57 |
8. | Ronin | 1:53 |
9. | Red Warrior | 3:56 |
10. | The Way of the Sword | 7:59 |
11. | A Small Measure of Peace | 8:01 |
总时长: | 59:41 |
2002年10月8日,《最后的武士》的制作发表记者会在日本大阪府关西国际机场附近的全日空TOWER GATE HOTEL举行,克鲁斯、兹维克、赫斯高维基等人搭机前往现场,一众日本演员也有出席[15]。电影预计在2004年的新年档期在美国和日本同步上映[9]。同日,华纳兄弟也发布了相关新闻稿,宣布电影预计于2003年12月12日在美国上映[36]。2002年10月10日,据报导,《最后的武士》将于2003年12月起在日本进行超大规模的路演,涵盖丸之内Piccadilly1号,以及东急和松竹的连锁影院[9]。2002年11月,华纳兄弟将档期提前一周至2003年12月5日[75]。2003年8月28日,日本华纳兄弟在日本东京举办本片的特别活动,克鲁斯和一众日本演员出席,现场放映四段电影画面,长度约20分钟[76][77]。克鲁斯此行也和日本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东京的官邸会面[78][79][80][81]。
2003年11月14日,华纳兄弟举办全球首场媒体特映会[82]。本片的全球首映礼于2003年11月20日在日本东京的六本木举行,兹维克、克鲁斯、渡边谦、真田广之、小雪等主要成员出席现场[83][84]。美国首映礼于2003年12月1日在洛杉矶举行[85][86],克鲁斯与一众日本演员出席,现场1400名观众在播毕后起立鼓掌5分钟[87]。美国电影协会(MPAA)以片中有“强烈暴力和战斗场面”为由将电影评为R级,意味着17岁以下观众需要有家长或成年监护人陪同才能观看。
《最后的武士》收到多数影评人的好评。根据评论聚合网站烂番茄汇总的223篇评论文章,66%的评论家给予该作正面评价,平均分数为6.40分(满分10分)。该网站总结的评论家共识是“《最后的武士》拥有很高的制作品质和紧张刺激的战斗场面,是一部令人满意的史诗电影。”[88]《最后的武士》在Metacritic网站上得到“褒贬不一”的综合评分,获得了55/100分(43位影评人)[89]。据美国CinemaScore所进行的调查,观众的平均评价于A+至F间落于“A”[90]。
美国《芝加哥太阳报》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给予本片3.5颗星(满分4颗)的好评,在影评中写道:“《最后的武士》的设计环节精美、剧本高明、演员表现令人信服,是难得的一部有深度思想的史诗片。结局怯懦地背离了电影的真正主旨,是唯一削弱全片的所在。”伊伯特也点出,《阿拉伯的劳伦斯》和《与狼共舞》中的西方英雄处在其他文化中总显得优越,但本片打破了这个窠臼。[91]《好莱坞报道》的柯克·哈尼科特(Kirk Honeycutt)称赞本片成功将西部片与武士片结合,虽然导演是美国人显得有些高姿态,但电影与史实相去不远,克鲁斯的角色定位也说得过去。哈尼科特也点出电影的其他优点,包含克鲁斯、渡边谦、蒂莫西·斯波和小雪的演技、成功还原历史的美术设计、剑道桥段,以及约翰·托尔的摄影功力。但他也指出,季默的西式配乐略显吃力,如果试着结合东西方配乐能更显优势。[85]《首映杂志》的葛伦·肯尼给出2.5颗星(满分4颗),称赞本片具备新西兰的绝佳景色和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但历史视角前后不连贯,不管兹维克的初衷为何,最后都沦为对制片人的阿谀奉承[92]。
英国《卫报》的彼得·布莱德萧打出2颗星(满分5颗)的差评,认为克鲁斯的演出始终脱不了自恋和自鸣得意,而且电影对日本武士的描写仅止于民间印象和传入美国的内容;不过渡边谦的演出和决战桥段得到了布莱德萧的赞赏。[93]《每日综艺报》的影评人陶德·麦卡锡认为制作团队空有热忱,却在电影中反复使用老掉牙的论调,令人失望,且克鲁斯根本扮演不好一个失控的人,毁了电影的开头。不过麦卡锡也称赞本片在拍摄和美术设计下足功夫,渡边谦的演技一枝独秀。[94]《滚石杂志》的彼得·崔维斯给予2颗星(满分4颗),批评片中净是些做作且浮夸的台词,但在剧本不影响画面的情况下,他认为本片是一部掳获人心的安静电影,归功于导演兹维克擅长扣人心弦的动作戏,而托尔的掌镜更使动作戏如诗如画[95]。
截至下档日,《最后的武士》在美国及加拿大地区共累积了1.1112亿美元的票房,加上来自其他地区的3.4563亿美元,全球票房共计4.567亿美元,而其制片预算则是1.4亿美元[2]。本片是2003年北美票房第20高的电影[96],也是同年海外票房第6高的电影[97]。
本片于2003年12月5日星期五在美国院线上映,共有2,908家电影院放映本片[98]。本片与《蜜糖第一名》、《指环王:护戒使者加长版》等电影撞档[98],《每日综艺报》指出在感恩节的下个周末的票房表现往往疲软[99],《娱乐周刊》认为本片的史诗场景噱头和映前好评,会使首周末票房高过克鲁斯的前一部作品《芳草天空》,落在2800万美元左右[100],而Box Office Mojo的预测则是2910万美元[101]。因为东北风暴的关系,最终本片的首周末三天票房仅有2440万美元,但仍是该周末的票房冠军[102]。华纳兄弟人员对此票房表现感到欣喜,并估计风暴大概使票房少了400万美元[99]。隔周末,本片进账1408万美元,仅次于新上档的《爱是妥协》排行亚军[103]。第三周,本片排名第四,败给新片《指环王:王者归来》、《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爱是妥协》[104]。截止至2004年1月14日,本片的国内票房总计9850万美元,据此华纳兄弟预期收官时大概会有1.05亿至1.1亿,与最初期望的1.25亿美元有令人失望的落差,不过因为日本票房大热,使之不至于失败[105]。本片于2004年4月8日在美国下档。
日本地区抢先在2003年12月6日星期六上画[106],仅比美国晚一天,与《海底总动员》和《我们这一家电影版》同期上映竞争[107]。包含12月5日试映场在内的头三天票房为9亿235万日圆,观看人次为62万2000人,排名该周亚军,仅次于《海底总动员》[107]。之后本片又连续五周都输给《海底总动员》[108][109][110][111][112],但表现相当强劲,与《海底总动员》瓜分了全国大半的票房[111]。上映第七周,本片登上冠军[113]。第八周时票房突破100亿日圆[114],并且走势不减,稳坐冠军[115]。第10周时日本全国票房超过115亿日圆,与美国票房打平[116]。第11周时《指环王:王者归来》在日本上映,已连霸四周的本片被挤到第二名[117]。下档时,本片的日本票房为137亿日圆,若将此票房计入2004年的日本年度票房排行,本片排在第二名,仅次于《哈尔移动城堡》[118]。本片的日本票房至今仍是日本影史第19高[119]。
本片在日美以外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上映在先的《指环王:王者归来》,业内人士指出,《最后的武士》是有力的挑战者,但《指环王:王者归来》有着更适合阖家观赏的优势[120]。从总海外票房来看,前四周都由《指环王:王者归来》获胜,第五周由《最后的武士》拔得头筹[121]。2004年1月12日,据《每日综艺报》报导,本片上周在九个欧洲市场首映,进账2370万美元,在《指环王:王者归来》还没上映的意大利尤其成功[122]。1月13日,本片的海外票房突破1.09亿美元,其中日本贡献了超过7成的票房[120]。下周,本片透过全球31个市场进账3870万美元,总票房来到1.561亿美元[123]。《每日综艺报》分析,本片的利益率取决于“日本武士”此一主题是否能在日本以外地区吃得开,而答案看来是肯定的。本片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市场表现强劲,在八个国家上映首周皆登顶票房排行。[124]至下周的1月25日,本片在39个地区新斩获约3050万美元的票房,海外票房突破2亿美元大关,几乎是国内票房的两倍[125]。下周,电影在欧洲的票房突破1亿美元[126]。随着奥斯卡金像奖在1月底公布入围作品,本片入围最佳男配角等奖项的消息在某些地区助长了票房[115][126][127]。
周次(周一-周日) | 上映地区数 | 上映银幕数 | 该周末票房 | 累积票房 | 备注 |
---|---|---|---|---|---|
第1周(2003年12月1日-12月7日) | 1 | 540 | 850万 | 850万 | 日本抢先上映[128] |
第2-5周(12月8日-2004年1月4日) | 1 | 不适用 | 不适用 | 不适用 | |
第6周(1月5日-1月11日) | 13 | 未知 | 3,060万 | 未知 | [122] |
第7周(1月12日-1月18日) | 31 | 5,734[124] | 3,870万 | 1.561亿 | [123] |
第8周(1月19日-1月25日) | 39 | 5,394[129] | 3,050万 | 2.053亿 | [125] |
第9周(1月26日-2月1日) | 45 | 未知 | 2,240万 | 2.428亿 | [126] |
第10周(2月2日-2月8日) | 55 | 未知 | 1,770万 | 2.728亿 | [130] |
第11周(2月9日-2月15日) | 55 | 4,700 | 1,280万 | 2.953亿 | [131] |
截止至2021年 | 3.456亿 | [2] |
《最后的武士》获得多家机构的奖项肯定。2003年12月,本片先后被国家评论协会和美国电影学会评为年度十大电影之一[132][133][134][135]。外界将本片列为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的热门之一[136],而凭片中演出得到好莱坞青睐的渡边谦则可望入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26]。在接下来的颁奖季中,本片入围许多影评人协会和电影制作工会的奖项,但得奖的比例不高。2004年1月27日,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入围名单公布,本片入围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混音三项技术奖项,以及渡边的最佳男配角提名[137][138]。《综艺》杂志指出,虽然本片看准颁奖季而在年底上映,但并没有得到最佳影片奖评审的注意[139]。
《最后的武士》的双碟宽屏版DVD[140]和VHS于2004年5月4日发行[141]。根据《综艺》报导,在2003年12月29日至2004年12月26日的年度电影收益统计中,计算票房加上家用媒体收入后,本片共得净利1.57亿美元,排名第11名。[141]2006年11月14日,本片推出蓝光光盘(BD)[142]。2009年11月3日,片商发行单碟装DVD[143]。2013年5月7日发行铁盒版BD[144]。2014年5月7日发行新的宽屏版套装,内含BD、DVD和Digital HD Digital HD UltraViolet三种规格[145]。
《最后的武士》因编剧挂名的事宜而出现争议。本片的“编剧”(Screenplay by)名分由约翰·罗根、爱德华·茨威克和马歇尔·赫斯高维基取得,罗根另有“故事发想”(Story by)的名分[146]。2003年11月6日,加纳·西蒙斯(Garner Simmons)向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NLRB)提出申诉,指称美国编剧工会(WGA)拒绝仲裁他应得的编剧名分。西蒙斯和另一编剧迈克尔·艾伦·埃迪(Michael Alan Eddy)声称,《最后的武士》可追溯至视镜通讯公司的企划案《旭日之西》(West of the Rising Sun),在1992年由埃迪写下原始剧本,内容描写1870年代在日本的一名美国人,其在故事后半与日本武士并肩作战。西蒙斯和罗伯特·申坎随后写了几份草稿。埃迪和西蒙斯向WGA抗议,WGA启动行政程序,负责审阅的三名“专家读者”(Expert reader)中有两人认为两个企划的关联性薄弱,故不足以发起仲裁。[147]2003年12月23日,西蒙斯要求加州劳工委员介入[146]。
艾迪诉雷达案 | |
---|---|
法院 | 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 |
案件全名 | Eddy v. Rader |
判决下达日期 | 2006年12月22日 |
判例引注 | 215 Fed. Appx. 575 (9th Cir. 2006) |
案件历史 | |
上诉方 | 美国加利福尼亚中区联邦地区法院,CV 04-00013 JFW |
法庭成员 | |
法官 | 哈利·普里格森 史蒂芬·莱茵哈特 迈克尔·达利·霍金斯[148] |
2004年1月5日,埃迪向美国加利福尼亚中区联邦地区法院起诉WGA和《最后的武士》的制作方,罪状包含串谋欺诈、违约、WGA违反职责和违反最低基本协定[149]。视镜通讯公司、华纳兄弟、雷达影业、兹维克和赫斯高维基都被列为被告[149]。埃迪声称,兹维克和赫斯高维基曾参与《旭日之西》企划,剧本版权转移到雷达影业手中后,企划变成了《最后的武士》,并剽窃走他的原始剧本[149][150][151][152]。2004年3月25日,法官缩减了埃迪诉讼对象的范围,仅留下华纳兄弟和雷达影业[153]。2004年10月18日,法官驳回埃迪的诉讼,声称WGA在挂名事宜上有很广的自由裁量权。埃迪的律师欲上诉。[154]2006年12月22日,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148][155][156]。
贝内诉华纳兄弟案 | |
---|---|
法院 | 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 |
案件全名 | Aaron Benay, et al. v.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 et al. |
判决下达日期 | 2010年6月9日 |
判例引注 | 607 F.3d 620 (9th Cir. 2010) |
案件历史 | |
上诉方 | 美国加利福尼亚中区联邦地区法院 |
后续行动 | 美国加利福尼亚中区联邦地区法院,CV 05-8508 PSG (FMOx) |
法庭成员 | |
法官 | 威廉·A·佛莱彻 理查·R·克利夫顿 詹姆斯·K·辛格尔顿(高级地区法院法官)[157] |
2005年12月5日,贝内兄弟起诉华纳兄弟和主要制作成员,根据联邦法律控告他们侵犯著作权,并根据加州法律追加违约、泄漏机密和侵害其潜在的经济利益等罪名[157]。贝内声称他们的剧本被经纪公司引荐给被告,而被告未经许可就抄袭了他们的剧本[158]。只有侵犯著作权和违约两项控诉进入到简易判决阶段,地方法院在2008年3月14日驳回了这两项指控,贝内很快便上诉[157][158]。2010年6月9日,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发布判决,维持驳回着作权诉讼,但违约诉讼应该得到审理;案件将回到地方法院审理[157][159][160][161]。2012年2月1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中区联邦地区法院驳回对华纳兄弟和罗根的指控,因为原告无法证明他们知情[162],只留下制片人兹维克和赫斯高维基[163]。审判在2012年4月6日举行,结果是由兹维克和赫斯高维基胜诉,为长年的诉讼画下句点[164][16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