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494530706586°N 120.426355151921°E
曹公圳(台湾话:Tsô-kong-tsùn),位于台湾南部高雄平原,由曹公旧圳(五里旧圳)、曹公新圳(五里新圳)、凤山圳、大寮圳、林园圳等五个水圳灌溉系统构成,灌溉范围涵盖大高雄所有农业精华区所在,是高雄地区最重要的水圳[1]。 曹公圳从高雄市大树区九曲堂引高屏溪水,经由这五个系统灌溉高雄市大树区、大寮区、凤山区、鸟松区、仁武区、大社区、林园区、楠梓区、左营区、三民区、苓雅区、新兴区、前金区、小港区、前镇区等地区,成为孕育高雄地区的摇篮[1]。当地居民感念曹谨,于鳯山区建有曹公祠,后改称曹公庙[2]。现今在凤山区凤山车站前的曹公路、曹谨路及曹公国小,便是纪念曹谨而得名[3]。
建造起源
最早起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为解旱象之灾,由当时凤山知县曹谨所开凿[4][5][6]。曹公旧圳开通后因灌溉小竹上里、小竹下里、大竹里、凤山上里、凤山下里等五里,而被称为“五里圳”[7],后来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兼提督熊一本将之命名为“曹公圳”,并刻碑纪念[1]。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又由岁贡生郑兰(兴隆里人)、附生郑宣治(赤山里人)率众开凿大圳,亦灌溉盖赤山里、观音外里、半屏里、兴隆内里、兴隆外里等五里,而被称为五里新圳或曹公新圳。凤山圳属于原曹公旧圳一部分,近代因农田水利会管理方便而单独称呼,大寮圳是昭和七年(1931年)由曹公水利组合所开凿,林园圳则是民国38年(1949年)由高雄农田水利会开凿。
日治时期大正8年(1919年),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分别在旧圳及新圳上装置抽水马达,并将其改为钢筋混凝土堰,曹公圳也成为台湾第一座以电动抽水机作渠水工的灌溉渠道[1]。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