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是明穆宗朱载坖与三位皇后:孝懿庄皇后李氏、孝安皇后陈氏、孝定皇后李氏的合葬陵寝。
十三陵 昭陵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中国北京市昌平区 |
分类 | 古墓葬 |
时代 | 明 |
编号 | 1-178 |
认定时间 | 1961年 |
该陵第一次形成了“哑巴院”形制,影响了此后的明朝诸陵及清朝入关以后的多座陵寝。
建筑历史
原址曾是明世宗朱厚熜为安葬生母慈孝献皇后蒋氏并迁葬生父明睿宗朱祐杬而选定的陵址,并兴建陵宫,后因朱厚熜在纯德山视阅后认为此地风水优于的大峪山,罢迁陵念头而被搁置。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是明世宗第三子,嘉靖十八年(1539)二月为裕王,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即帝位,隆庆六年(1572)五月驾崩。
安葬明穆宗朱载坖及三位皇后的昭陵,早年施工不周,完工后一年,建筑便出现了地基沉陷的问题。1574年,昭陵神宫监官陶金等上奏说:“六月以来,阴雨二日,本陵棱恩门里外砖石沉陷。”1575年正月,明神宗不得不委派工部左侍郎陈一松等提督再修昭陵。第一次兴建地面建筑,共动用库银390,932两,仍未计算当中木植、白城砖、大石窝等费用。后来又有户、兵二部动用110,119银两,总计501,050银两。其中;营缮司又用204,422银两,虞衡司 13,145两,都水司118,854两,屯田司164,628两。
第二次修葺的费用,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但据《明熹宗实录》记载,前后两次修建共用银150余万两。这还不算嘉靖时营建玄宫的费用。如算上嘉靖年间营陵的费用,其总用度至少在200万两以上,当时隆庆年间一年的财政总收入亦只有230余万两。
由于营建昭陵需要庞大的钱粮开支,工部库银匮乏到了极点。万历二年(1574年)八月修缮涿州桥,工部拿不出银两,兵部派不出军匠,最终辅臣张居正请求明神宗恳请太后解囊捐银,雇工修建。
1644年明楼毁于战火。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三月五日,裬恩殿和两庑配殿又遭雷击起火,陵卒拼命扑救,只救下了两庑配殿,裬恩殿被彻底烧毁。乾隆年间,两庑配殿和裬恩门又相继残坏。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重修昭陵明楼、裬恩门、裬恩殿。修葺后的昭陵建筑由旧制的上檐单翘重昂七踩斗拱、下檐重昂五踩斗拱改成了上下檐均为单翘单昂五踩斗拱。明楼内还增加了条石券顶。裬恩殿保持面阔五间原制,尺度由30.38米缩小至23.3米;进深由四间改为三间,尺度由16.77米缩小为11.92米。裬恩门面阔由18.44米缩小为12.52米,进深由8.04米缩小为6.77米。左右配殿没有重建。神功圣德碑亭没有重建,只在碑石周围旧亭基上修建了一周宇墙。此后再未修葺。
1985年6月十三陵特区开始筹备昭陵的复原修缮工程,1987年4月正式动工。更换了明楼木架结构和瓦饰,重建裬恩殿、裬恩门、两庑配殿、神功圣德碑亭、宰牲亭、神厨库。1990年8月,完成了宰牲亭、神厨库以外的全部工程,9月1日对外开放。1992年,宰牲亭、神厨库也相继竣工。
图集
-
昭陵侧视图(昭陵村上空鸟瞰)
-
昭陵神功圣德碑亭
-
昭陵祾恩门
-
昭陵祾恩殿
-
昭陵棂星门
-
昭陵明楼
-
昭陵宝城琉璃影壁
参考书籍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