𫛚[注 1]学名Eurypyga helias,英语:Sunbittern,西班牙语:Tigana),又作南美拟鹭,是日鳽目𫛚科日𫛚下的唯一一种鸟类。[2]这种鸟类主要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的水域边,主要以水中的各种昆虫、甲壳类和鱼类为食。[3][4]𫛚以其特殊的翅膀纹路闻名,被命名者彼得·西蒙·帕拉斯以“太阳之鹭”描述,被认为是最独特和美丽的水鸟之一。[5]:232[6][7][8][9]

Quick Facts 日𫛚, 保护状况 ...
𫛚
Thumb
指名亚种,摄于巴西克里斯塔利努河英语Cristalino River (Teles Pire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日鳽目 Eurypygiformes
科: 𫛚 Eurypygidae
Selby英语Prideaux John Selby, 1840
属: 𫛚 Eurypyga
Illiger, 1811
种:
𫛚 E. helias
二名法
Eurypyga helias
(Pallas, 1781)[2]
亚种
Thumb
分布范围
异名
  • Ardea helias Pallas, 1781
  • Eurypyga major Hartlaub, 1844
  • Eurypyga major meridionalis Berlepsch & Sztolcman, 1902
Close

𫛚全身有白黑褐等多种颜色所形成的保护色,其翅膀上藏有两块由橘色及黑色构成的显眼“太阳”眼斑,只在其飞行、求偶或威吓潜在掠食者时才会对外展示。[3][4][7][8][9][10]在过去,它们曾因其外观被认为是一种,并被划分成两个物种,但现在经由研究确认其现存的近亲为远在新喀里多尼亚鹭鹤,并且是一种单型物种。[2][11][12]

这种鸟类在繁殖时多利用雨季产生的泥巴、苔藓和枯叶在树枝或地面上筑巢。[13][7]每次产2枚卵,27—30天后孵化出全身带有绒毛的雏鸟,幼鸟会在没有过渡羽毛的情况下逐步换成成鸟羽毛,并在孵化后约3—4星期离巢。[5]:231[8][13][14]

因为日𫛚的生性较为谨慎而较难被人类发现,因此其野生数量较难以统计,但仍被认为有遭受栖地破坏以及被狩猎的问题使其族群数量下降。[5]:232[9][15]但仍因其分布广泛且数量下降的幅度并不快,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入无危物种[1][16]

物种分类与命名

该物种由普鲁士博物学家彼得·西蒙·帕拉斯首次于1781年出版的著作《新北欧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历史和经济研究》(Neue nordische Beyträge zur physikalischen und geographischen Erd- und Völkerbeschreibung, Naturgeschichte und Oekonomie)描述,并已经有“Sonnenreygers”此一名称,其学名为Ardea helias,原归于鹭属下。[17]其取名的原意是“太阳之鹭”(Heron of the Sun)。[5]:232

但当时帕拉斯并未有指明其模式标本,这是因为其描述是基于哲学家费尔明(Fermin)及修道院长罗齐尔(Rozier)的两个资料描述,而帕拉斯本人则未曾访问过南美洲[18]但基于当时荷属圭亚那(现今的苏里南)是盖亚纳地区最繁荣的地方,因此大多数后续的文件都认为其18世纪的标本出自于该地。[18][注 2]

1811年,德国动物学家约翰·卡尔·威廉·伊利格将其自鹭属移至独立的𫛚Eurypyga)内,并认为这种鸟类与当时也被归为鹭属的栗腹鹭鸟喙形状相似。[19]到了1840年,英国鸟类学家普里多·约翰·塞尔比英语Prideaux John Selby首次将其自鹭科移出,移到了鹬科下并建立了日𫛚亚科Eurypyginæ)此一亚科,而现今直接独立成为一个——𫛚Eurypygidae)。[20][21]

属名Eurypyga源自希腊语,是由εύρυς转写eurus,“宽阔”之意)及πυγη(转写:pugē,“臀部”之意)形成的合成词,指的是日𫛚在展示其翅膀图案时尾部同时张开所形成的宽大半圆。[5]:232[19][22]:154种名helias也来自希腊语,即为“太阳”之意。[22]:187

鹤形目[注 3]

鹭形类
𫛚总目

鹲形目

日鳽目

𫛚

鹭鹤科

水鸟类

𫛚与其近亲的亲缘关系[11][23][24]

由于日𫛚欠缺化石的缘故,其分类关系只能从现存物种寻找。[5]:226在传统上由于外观的相似性,日𫛚被分类于鹤形目下。[11]但自1990年代的基因研究起,整个鹤形目被发现并非单系,而日𫛚则与鹭鹤关系亲近。[11][12]两者的共同祖先被认为是在冈瓦纳大陆分裂后(约1.8亿年前)开始分支的,但也有研究认为应该是在始新世期间热带森林消失之前的约3500万年前或6000万年前开始分化。[11][15]并在后续的研究中证实与热带鸟鹲形目鸟类形成远亲的亲缘关系,与一开始的鹤形目关系较远,并离秧鸡科更远。[14][24]

亚种

该物种现所承认的亚种共有三个,差别在于羽毛的颜色及体型的大小:[2][5]:226

More information 亚种, 雄性翼弦长 ...
Close

形态描述

Thumb
头部特写,摄于美国奥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动物园英语Tulsa Zoo

𫛚的体长43—48厘米,体重平均约210.0克。[15][28]鸟喙宽平均3.0毫米、深平均8.7毫米、嘴峰长平均约62.7毫米;翼展50厘米,翼长平均21.7厘米;跗跖平均长4.9厘米;尾长平均14.2厘米。[28][29]寿命可达30年,并已知在圈养环境中的日𫛚可生活超过30年。[5]:233[6]

Thumb
展翅的日𫛚,摄于英国伦敦动物园

整体而言,这种鸟类乍看会像是拥有长脖子跟长尾巴的小型鹭科成员。[3]其身躯上的花纹起到保护色的作用,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翅膀展开时会有一个由黑色跟橙色形成的眼斑,被形容为“太阳”。[4][7][8][9]

其眼睛虹膜为红色;上喙黑色,下喙橙或黄色,形状上较长直而尖锐。[3][10][14]头部黑色,眼睛上下各有一条白线。[10]颈部、胸部和上背呈黑褐色,带有棕红色或黑色的条纹;喉部白色。[10][3]翅膀的初级飞羽为灰色、黑色、白色并有两条栗色条纹;肩羽有白色圆斑;内侧飞羽上则有芥末黄的颜色,这些飞羽较其他鸟类松散,使其飞行时较为安静。[3][8][10]背部为有狭棕红色和黑色条纹,带有灰色交叉和斑点。[3][10]尾巴的颜色是狭窄的黑白相间条纹,并有着两条带栗色边缘的宽黑条纹。[3][10]脚为黄橙色,且脚趾较大,有助于其在软泥上行走;而短后趾则能牢牢抓住树枝。[9][10]亚成鸟外观上类似于成鸟。[15]

雌雄两性极度相似,但头部和喉部的羽毛图案略有不同,使得观察在巢穴时可以区分巢内成鸟的性别。[5]:226[14]

𫛚的换羽时期并未被仔细记录过,仅记录过北部的族群会在七月至一月之间换羽。[15]

这种鸟类可能外观上会跟日䴘英语Sungrebe有几分相似,但日䴘体型较小,且比日𫛚而言更常在水面上游泳。[30]

栖息地与迁徙

Thumb
哥伦比亚亚种,注意其身体后半的灰色花纹与指名亚种的不同,摄于哥斯达黎加卡拉拉国家公园

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新热带界地区。[3]主要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大型或小型森林的河迹湖边、多石且流速快小溪以及沼泽地的岸边。[3][4][6][30]最高可分布至海拔1,850米处,而在委内瑞拉更是可至6,600英尺(2,000米)的高处。[4][9]

这种鸟类也是一种不迁徙的留鸟[8]但视地区仍可能进行有限度的移动,例如委内瑞拉的洛斯亚诺斯地区有较长的旱季,因此会被迫暂时移动到拥有永久水源的森林地区生活,因为其食物来源大多与水有关。[5]:232

在巴西马托格罗索州波科内跟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境内的洛斯亚诺斯是常见的鸟类。[13][15]在墨西哥、秘鲁及哥斯达黎加则相对不常见,在厄瓜多尔、巴拿马则更为稀有。[4][15][31][32]

习性

Thumb
在日𫛚感到受威胁时,展开翅膀并将翅膀前倾是其常见的威吓动作

𫛚的性格较为胆小谨慎,常独自行动,躲藏在低矮的树枝上。[3][7]这种鸟类会不会游泳仍有所争议,较常观察到的是涉水而过的行为,是一种半水生的鸟类。[3][15][30][32]当日𫛚面临威胁时,它们会突然展开和扇动翅膀羽毛,并将翅膀的前部向下倾斜,尾巴直立向上,露出其翅膀上的图案以撑大身形,威吓潜在的捕食者;或者飞到树上躲避。[6][7][29]这种展示可能会长达数分钟,且两三周大的幼鸟就会开始练习做出这种展示。[9][14][32]有时还会弯曲身体前倾并跺脚。[29]

这种鸟类经常进行全身侧摇的动作;在静止时,可能会出现头部不动而身躯跟尾巴摆动的情形,这种奇特的摇摆行为在其幼鸟时就会开始练习,被认为有点像是西牛背鹭船嘴鹭的动作。[14][15][30]通常会静止在原地并融入环境中,或者在受到干扰时悄悄溜走。[8]

食性

𫛚的啄食行为及其哨子般的叫声,摄于巴西巴西马托格罗索州波科内

这种鸟类的主要饮食包含昆虫、小型甲壳动物和小型鱼类。[4]双翅目鞘翅目蜻蛉目昆虫及腹足纲软体动物。[10]淡水龙虾、鳗鱼、青蛙、蟾蜍、蜗牛、虾、蜥蜴、蚯蚓、螃蟹、蟑螂、螽斯、甲虫、苍蝇和蜘蛛也是其食物之一。[6][15]其消化系统可以溶解螃蟹的外壳。[9]

𫛚通常会在岸边或在浅水中以迅速伸长脖子啄食的方式捕食。[4][9]而在水太深无法涉水的地方,它们会选择在地面上觅食。[9]

繁殖

Thumb
摄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卡尔斯鲁厄动物园英语Karlsruhe Zoo

𫛚多在雨季初期时繁殖,其中哥斯达黎加在三月初,委内瑞拉则在五月初开始。[9][5]:233在求偶仪式中,其翅膀特征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通常会以拍动翅膀及大声呼叫的方式吸引雌性。[9]在旱季或繁殖季早期时,也会观察到日𫛚飞到约10—15米的高处,然后滑翔下降并展示翅膀的太阳图案,同时嘎嘎大叫。[15]但直接正面展示翅膀图案的行为几乎没有在求偶中被观察过,而更多是水平的展开翅膀。[15][29]

巢穴总是位于封闭的树冠下,并位于靠近溪流岸边低矮树木的水平树枝上或地面上,并不在水面上。[3][5]:229[15]巢由苔藓、泥巴和干枯的叶子建成的球形土堆,洞内可能会堆有树叶。[7][13][33]巢穴平均外径约为长21.5厘米、宽16.5厘米,但内部几乎总是约直径13厘米的圆形;外部深度为5.4—7厘米,内部深为3厘米。[5]:229确切的下蛋日期可能因季节性降雨而变化,通常产卵两枚,卵呈黄褐或褐色,且带有不规则的红褐色和灰紫色斑点。[13]卵长39.6—43.3毫米、宽32.5—34.4毫米,重20.7—26.0克。[33]这些蛋由雄雌共同孵化约一个月(27—30天),每两天换班一次。[5]:231[14][8]

孵化时,雏鸟通常已经带有一层绒毛且眼睛睁开,而成鸟会开始将各种食物喂养给幼鸟,类似于其他鸻亚科英语Plover鸟类。[8][9][14][15]若食物被幼鸟拒绝,成鸟可能会将食物用水清洗后再拿去饲喂幼鸟。[15]父母之间会保持声音联系,并在离巢穴不超过100米的范围内活动。[33]较为特殊的地方是,幼鸟还在巢穴成长时即会换上成鸟的羽毛(约第18天)而并没有中间过渡的亚成鸟羽毛。[8][5]:231[33]孵化后约3—4星期龄时离巢。[8]两个月后亚成鸟几乎与成鸟无异。[15]在圈养条件下,雄雌皆在两岁时可繁殖下一代。[5]:231

叫声

𫛚的叫声

主要的叫声是一种轻柔而尖锐的双重哨声“rrrrrrew”或“ioo-rrrrrew”,大约持续一秒钟并最常在早上时听见。[3][10][14][15][31]呼叫声是一系列像猫头鹰一样的渐缓低吼声。[15]而当受到惊扰时,会发出嘎嘎声或类似于蛇的嘶嘶音。[3][15][10]并也记录过“tshrrrrra”、“klak”或“croak”的声音。[14]

威胁与天敌

𫛚的天敌主要来自食用鸟蛋的掠食者,如黑带卷尾猴英语Wedge-capped capuchin狐鼬大巢鼬虎猫领林隼英语Collared forest falcon丽鹰雕英语Ornate hawk-eagle[5]:231并有观察到骚扰巢穴的钩嘴鸢英语Hook-billed kite绿鹮英语Green ibis被成鸟展示翅膀图案吓退的情形。[5]:231

如同多数的热带生物一样,这种鸟类也容易遭受到森林砍伐的影响。[9]当大片树木被砍伐时,土壤会流入河流中而变得更加混浊,使得日𫛚更难找到食物。[9]而休闲的狩猎活动可能也会对其造成影响,在早期的报告中被认为是“好吃的”。[15]𫛚据称曾经在巴拿马广泛分布,但由于猎捕和随意杀戮,它们已在大片区域内消失。[5]:232

数量与保护情况

在2019年的统计中被估有约50万—500万只个体。[16]尽管这种鸟类一般并不常见,因为拥有极为广大的分布范围,虽然其数量有下降的趋势但并未符合易危物种[注 4]的标准,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入无危物种[1][16][9]

与人类的关系

对人类有戒心,但并不畏人,且易于驯化,可以在半驯化的环境中生活。[8][14]并已有许多在动物园内成功的繁殖纪录。[15]在巴西和委内瑞拉的原住民早已利用其易于饲养的特点,将这些幼鸟自野外环境中带走并半驯化,为人类驱除屋内的昆虫而被受喜爱。[5]:232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