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手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日本手语(日语:日本手話にほんしゅわ Nihon Shuwa)或称为JSL(英文:Japanese sign language),是一种手语。亦称做传统手语、聋人手语[1]或惯用手语[2]。在日本,它是父母均为聋人或在幼儿时期就读聋人学校的聋人的第一语言[3][4]

事实速览 日本手语, 母语国家和地区 ...

另有“指文字(ゆびもじ)”,用来代表日本语里52个假名对应的52种手部动作,称之为加上特殊的手部动作所组成。如:被动、来、去等等,即日本手语之手语拼写法

Remove ads

历史

就像其他许多手语语言一样,日本手语也是一种无文字语言。做为一种视觉语言,日本手语和其他手语一样无法使用文字记录,以至于近代才有相关的影像记录,难以追溯其最早的记录。

目前可以确认的最古老的日本手语(原型)记录是1878年古河太四郎创办的京都盲哑院。主要教育方式是根据古河以自然身体动作为基础的手势法进行。在初创时期的31名聋生的社群中,至少使用了类似日本手语的沟通方式,可以说是日本手语的原型。然而,根据对描述和绘画资料中过去聋人的考察,手语可能在更早的时期就已有使用。

在1923年的聋唖学校令颁布后,非手语的“口语法”开始普及,被认为是日本手语“苦难历史的开始”。与其他语言一样,日本手语在地区、世代或语言接触等多个面向展现其多样性,历经140多年,日本手语仍在聋人社群中持续使用。

台湾手语受到日本手语的很大影响,但同时也受到其他手语的影响,展示出自己的独特发展[5]韩国手语也有类似的历史,但日本手语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6]。一般认为是在日本统治期间(日韩合并台湾日治时期)的影响,支持此一观点的学者便将这些手语归入“日本手语系[7]

Remove ads

词汇类型

叙述亲戚关系[8]

  • :用食指触摸脸颊后,手背向外做出举拇指的姿势。
  • :用食指触摸脸颊后,手背向外做出举小指的姿势。
  • 儿子:手背向外做出举拇指的姿势,并从腹部向前移动。
  • 女儿:手背向外做出举小指的姿势,并从腹部向前移动。
  • 手背向外,伸出中指,中指向上,手向上移动。
  • :手背向外,伸出中指,中指向上,手向下移动。
  • :一手握拳,伸出小指,小指向上,拳向上移动。
  • :一手握拳,伸出小指,小指向上,拳向下移动。

日本手语检定试验

在日本有一套健全的手语检定试验,由手语技能检定协会主办,并得到政府的认可。手语资格分为9级。1级为最高,7级为最低,1、2级以下有准1级、准2级。基本上是以学习时数,认知单字,例文来界定级别。

  • 1级 实习 单词数・例文数制不限 3年(240小时)以上
  • 准1级 笔试 单词数・例文数制不限 3年(240小时)以上
  • 2级 实习 单词数:2000程度/例文数制不限 3年(240小时)程度
  • 准2级 笔试 单词数:2000程度/例文数制不限 3年(240小时)程度
  • 3级 笔试 单词数:1000程度/基本例文数:300程度 2年(160小时)程度
  • 4级 笔试 单词数:500程度/基本例文数:100程度 1年(80小时)程度
  • 5级 笔试 单词数:200程度/基本例文数:30程度 半年(40小时)程度
  • 6级 笔试 单词数:100程度/带动作之手指文字(浊音、半浊音等) 3个月(24小时)程度
  • 7级 笔试 基本指定文字五十音 1个月(8小时)程度
Remove ads

词汇举隅

指文字

Thumb
指文字(ゆびもじ)

现在日本一般使用的指文字(ゆびもじ),是由大阪市立聋唖学校(现大阪府立中央聴覚支援学校)的教职员大曽根源助去美国时,与海伦·凯勒会面为契机发展而来。回国后大曽根参考美国手语拼写法及数种已经在日本使用的日语手语拼写法,再与同校教员们共同研究、制定。昭和6年(1931年),该校完成并正式采用这套指文字,随后逐渐普及至全国。

脚注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