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几乎是一起进行。新疆最早的居民是印欧语系的塞人和吐火罗人,主要信仰佛教。在9世纪后,塔里木盆地西部逐渐被喀喇汗国占据,东部则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在10世纪后伊斯兰教成为喀喇汗国官方宗教,喀喇汗国向于阗和焉耆进攻的同时伊斯兰教向东传播。但一直停留在阿克苏一带。在1390年,东察合台汗国后王黑的儿火者向吐鲁番和哈密一带进攻,在秃忽鲁帖木儿时已传至库车,在大约15世纪中那个地区伊斯兰教已取代佛教成为一般人的信仰。
背景
伊朗语系的塞种人在古代最初居住在疏勒和莎车,当突厥人首次大规模入侵该地区前,由佛教的于阗王国和琐罗亚斯德教的疏勒王国统治。于阗仍然受到北印度佛教故乡的文化影响,他们的统治者采用梵文名称和头衔。于阗和敦煌的佛教实体有着紧密的伙伴关系,敦煌和于阗的统治者通婚,敦煌的莫高窟和佛教寺庙由于阗皇室资助和赞助,他们的肖像画在莫高窟。于阗的统治者们意识到他们所面临的威胁,因为他们安排莫高窟与他们一起绘制越来越多的神像。[1]
征服南疆
喀喇汗王朝和于阗之间的战争记述在四位伊玛目的《Taẕkirah》中给出,用现代维吾尔语于1700年至1849年的某个时期写成,可能基于更古老的口头文学。它包含一个关于来自马达因市(可能在现代伊拉克)的四位伊玛目的故事,他们帮助喀喇汗国的穆斯林统治者优素福·卡迪尔汗征服了于阗、叶尔羌和喀什。有多年“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战争”,直到“异教徒”被优素福·卡迪尔汗和四位伊玛目击败并赶往于阗。然而,阿訇在最后一次穆斯林胜利之前被佛教徒暗杀[2]。1006年,优素福·卡迪尔汗征服了于阗,结束了于阗作为一个独立的佛教国家的存在[1]。
于阗和宋朝之间的一些交流断断续续地继续,但在1063年的宋代文献中指出,于阗的统治者称自己为喀喇汗,表明喀喇汗王朝对于阗的统治[3]。敦煌的佛教徒对于阗的征服和佛教的灭亡感到震惊,建议将敦煌藏有敦煌经卷的莫高窟第17窟封存起来,以保护它们[4]。《突厥语大词典》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说法,在11世纪,于阗的居民仍然说另一种语言,并且对突厥语的了解不深。[5][6] 然而,据信到公元11世纪末,在整个塔里木盆地,突厥语已成为通用语言。[7]马可·波罗在公元1271年至1275年间访问于阗时,他说:“当地居民都崇拜穆罕默德。”[8][9]
征服东疆
1390年代,察合台统治者黑的儿火者对高昌回鹘王国发动了一场圣战[10]。尽管他声称已将这些王国改信为伊斯兰教,但这种转变更为缓慢。1420年,经过该地区的旅行者评论了丰富的佛教寺庙,直到1450年才报导了大量的清真寺[1]。由于伊斯兰教的实施,交河古城在15世纪被废弃[11]。在中国和和阗之间居住着“不虔诚”的撒里畏兀儿部落,他们在1516年之后被满速儿汗作为圣战的目标[12][13]。
在皈依伊斯兰教后,吐鲁番的前佛教维吾尔人的后裔无法记住他们的祖先遗产,并错误地认为准噶尔人是在他们所在地区建造佛教纪念碑的人[14]。佛教的影响在吐鲁番穆斯林中仍然存在[15]。由于伊斯兰教在阿尔蒂沙尔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传到他们那里,因此哈密和吐鲁番仍然使用非伊斯兰教的老维吾尔人的个人名字,而阿尔蒂沙尔的人则主要使用波斯和阿拉伯人的伊斯兰名字[16]。
伊斯兰教察合台汗国的圣战者征服了维吾尔人,哈密佛教被清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伊斯兰教[17]。别孜里克千佛洞的佛教壁画被当地穆斯林居民破坏,他们的新宗教禁止有众生的具象形象,特别是眼睛和嘴巴经常被挖出。一些壁画也被当地人用作肥料[18]。根据约瑟夫弗莱彻的说法,几个世纪以来,阿尔蒂沙尔一直是“伊斯兰教的居所”。它的居民生活在圣战的义务之下[19]。15世纪是伊斯兰化结束了吐鲁番突厥佛教徒的时候[20]。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