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

位於臺灣新北市八里左岸的考古博物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map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简称十三行博物馆,位于台湾新北市八里左岸,于1998年兴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开馆。为台湾第一座市立考古博物馆,设立目的为保存及推广十三行遗址史前文化[2]旧名十三行遗址文物陈列馆,1998年改名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2010年再变更为现名。建筑物及广场共约四公顷,包括本馆建筑群为展示情境,设有遗址出土各项重要文物常设展、特展厅、考古学习体验室。馆中介绍有关十三行文化、植物园文化、圆山文化等过去的遗迹与背景。

事实速览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 成立 ...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
New Taipei City Shihsanhang Museum of Archaeology
Thumb
标志为十三行文化出土文物之一的人面陶罐
Thumb
十三行博物馆外观
成立2003年4月24日
地址 中华民国台湾
24947 新北市八里区博物馆路200号
开放时间:
每周一至周日,上午09:30至下午05:00
电话:
+886-2-2619-1313
坐标25°09′25″N 121°24′16″E
类型公立,考古博物馆
馆藏规模十三行文化、植物园文化、圆山文化等过去的遗迹与背景
馆长罗珮瑄[1]
公共交通台北捷运
 淡水信义线
淡水站 → 淡水渡船 → 左岸渡船头 → 红13路、红22路、704路公车,田心站下车
关渡站 → 红13路、红22路,田心站下车
中和新芦线
徐汇中学站 → 927路公车,田心站下车
芦洲站 → 704路、928路公车,田心站下车
网站www.sshm.ntpc.gov.tw
地图
Thumb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
十三行博物馆的位置
关闭

沿革

1957年,十三行遗址被勘查后定名并登录为三级国定古迹[3]1989年,因八里污水处理厂将兴建于十三行遗址上,引起各方抢救十三行遗址;抢救计划由1991年7月第五次发掘开始,1990年第三次发掘、1988年的第二次发掘为考古研究计划。1992年由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今文化部)勘定后,确定遗址保存面积为3136.9平方米,其余面积则兴建污水厂。1995年行政院会议决议由污水厂拨地成立十三行遗址文物陈列馆,1998年更名为台北县立十三行博物馆后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4月24日正式开馆,2010年改名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4]

目前,博物馆主要常设有十三行文化的展览,并定期推出八里原住民文化等非常设展。[5]

建筑

奖项

十三行博物馆由台湾建筑师孙德鸿设计,2002年获台湾建筑奖首奖,2003年获远东建筑奖杰出奖,2014年获国家建筑奖金奖之文化教育及公共建筑类金狮奖。[6][2]

特色

博物馆分别由三栋建筑组成象征为山与海,以及设计成倾斜不正的八角塔,象征毁坏的遗迹与无法还原的历史真相[7],并由大片尖锐角度的清水模墙面呈现,暗示考古现场无法重现的状况,侧面的两道高墙指向观音山上的大坌坑遗址,暗示两者的时间连结。[8][2]

姊妹馆

图片集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