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军队政治工作学是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的一门学科。所谓军队政治工作,也时称政治作战、政战体系、政工体系等,内容包括对军队内部的控管,及对敌心理作战等。政战(政工)制度源起于苏联共产党在苏联红军中设置的政治委员,后期的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纷纷仿效。一开始“军队政治工作”,主要作为军队里的思想检查工具。但随着时代演进,政战人员的角色也有所转换。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2年11月12日) |
此条目论述以部分区域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在中国国民党内,政战制度从1924年(民国十三年)黄埔建军以来即存在。所谓黄埔官校之滥殇,乃为孙中山有感各地军阀分据,需要教育养成一支革命军队,时值苏联为拉拢中国国民党,而孙中山亦需寻求外力抵抗国内分裂局面,于1923年派蒋介石赴苏联,考察其党政军,以为参考。[1] 故黄埔建军时,师法苏联“政工体系”,于军事体系上加了一层中央政府层级的监督体系。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进行军队国家化,逐步废除政工制度。1949年第二次国共战争失败,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鉴于在中国大陆的败退、共产党渗透军队导致将领倒戈,认为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即废除政工,造成军队失去中心思想。蒋介石遂将政工组织,交由留学苏联的儿子蒋经国重新规划,以建立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监军系统。
1950年,成立政工干部学校(今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将“国防部政工局”调整为“国防部政治部”,1951年更名为“总政治部”,1963年8月改名为“总政治作战部”,平行军事系统。鉴于两岸情势,2000年由立法院立法规范政战制度相关法源,改组为“总政治作战局”,属国防部一级机关。[2]1987年中华民国解严,军队跟着转型。政战人员也逐渐褪下党代表的角色。
政战工作可概分为“组训”、“辅教”、“监察”、“保防”、“福利”五大部分,依政战单位组织,简称为“政一”至“政五”。(高司政战单位,尚有新闻传播、心理作战、眷属服务、艺术文化等处,及政战计划委员会。基层政战工作仍以五大工作概括后四处一会之业务。)
组训(政一):平时进行人事调动,人员组织管制;战时对敌进行俘虏编管。
辅教(政二):平时加强官兵精神教育(如莒光日);战时对敌进行心战工作,设有心辅官、咨商辅导士、心辅文书兵。
监察(政三):平时考核官兵言行;战时监控主官动向,也对军中账目及文书进行考核,设有监察官。
保防(政四):保密防谍之教育及实施,设有保防官。
福利(政五):有关官士兵生老病死之慰问抚恤,单位内福利之建设,以及眷属之照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部队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部队中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是军队战斗力构成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政治指挥是与军事指挥、后勤指挥、装备指挥并列的,指为达成军队任务,除直接使用武力外,所采取思想政治手段。中国军队政治工作包括: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