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
1759年的讽刺小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老实人》(法语:Candide, ou l'Optimisme)是1759年,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伏尔泰所著的一部法国讽刺小说。这部中篇小说以一位名为憨第德(Candide)的青年揭开序幕,先描述他在一位贵族的城堡里过着受庇护无忧无虑的生活(犹如伊甸园乐土),与贵族的女儿(Cunégonde)相互倾心,同时被他的老师潘格罗士(Pangloss)灌输予莱布尼茨式乐观主义。然而,好日不长,一天憨第德一时冲动亲吻了Cunégonde,恰巧被她父亲撞见,于是憨第德被这贵族“踢着背”赶了出城堡。憨第德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旅行生涯,周游欧洲各地以及南美洲。一路上他见证并亲身体会了人间的苦难,潘格罗士所教授给他的乐观主义不断受到挑战,并开始不断质问人生的意义。在最后,几经离合,当众人再次聚在一起时,憨第德(代表伏尔泰的观点)得出了结论:若不彻底抛弃盲目的乐观主义,专注于现实并勤奋工作,人生将充满痛苦。正如憨第德自己所说的“我们必须照顾我们的花园”(Il faut cultiver notre jardin.),这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务实态度,认为人们应该专注于改善现实的生活,而非陷入无休止的哲学辩论。
憨第德借此否定了他的导师潘格罗士(Pangloss)所提倡的莱布尼茨式信念,即“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这种信念主张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上帝设计的最完美版本,因此所有的痛苦和灾难都有其合理性。憨第德最终拒绝了这种过度乐观的世界观,认为不应依赖这样的理论来面对人生的苦难,而应该努力改善现实。
《老实人》以它讽刺的语调,以及它古怪、怪诞且紧凑的故事情节闻名。有着类似较严肃的教育小说或浪人小说的情节,它滑稽地模仿了许多冒险与爱情的陈词滥调,并以尖刻、风趣而不带感情的笔调描写其奋斗过程。被论述的事情仍旧通常取材自历史事件,例如七年战争及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5]。当伏尔泰时代的哲学家们为罪恶问题争辩不休时,这本小说里的憨第德也不例外,尽管其更直接而滑稽。伏尔泰透过讽喻讥笑宗教信仰、神学家、政府、军队、哲学与哲学家;最显著的,他抨击莱布尼茨及他的乐观主义。[6][7]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