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對某些非生命物體的喜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恋物(Sexual fetishism / Erotic fetishism)是指对无生命物体或性器官以外的身体部位的性固着[1]。在医学上,单纯的恋物并非病态,但若构成了当事人极大的痛苦或对其生活的某些层面构成负面影响,即会视为精神障碍看待[2][3]。恋物的类型包括恋袜、恋鞋、恋靴、恋鼻、恋手、嗜粪癖、恋尿癖等等[4][5][6]。恋体可进一步特指对特定身体部位产生性兴奋的情况[10]。它一般在青春期期间显现,且可能在之前便已开始发展[2]。
恋物尚没有单一确凿的成因[7],但研究者已提出不同的解释[11]。恋物症依据症状来作诊断[3]。虽然在医学定义上,恋物是指对无生命物体或性器官以外的身体部位的性固着[2],但其可代指某些类型的性活动[5]。
恋物症的治疗目标可包括消除犯罪行为、减少对使用物品来获得性满足的依赖、增进人际关系技能、减少或消除对偏好物的兴奋、增加对其他更为适合的刺激物的性兴奋[8]。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关系咨商皆为可能采用的疗法[8]。必要时会处方抗雄激素予被治疗者,并在此之上实施心理治疗[8]。
在一般用法中,恋物是指任何会引起性兴奋的刺激物,但这种用法可能会不符合医学上对恋物的标准[5]。广义上的恋物包括对身体某部分或特征、物件、情境、活动产生性兴奋,范围包括肥胖、身体改造、吸烟、BDSM[5]。也有用法把恋尿、恋尸、恋粪定义为恋物[12]。
过去大多数医学文献把恋物定义为对无生命物体、某些身体部位、分泌物产生性兴奋。1980年推出的DSM-III对此定义作出改变——把对身体部位产生排除在诊断标准之外。DSM-III的修订版DSM-III-R引入了一个新的诊断项目——恋体癖,其特指对某些身体部位产生性兴奋。这一区别在DSM-IV中得以保留[12]。马丁·卡夫卡认为由于两个项目之间存有重叠,故应合并至恋物这一项目上[12]。2013年推出的DSM-5就如卡夫卡所建议的般,取消了恋体癖这一诊断项目,把它合并至恋物上。ICD-10的定义依然只包含无生命物体[3]。
在ICD-11中区分了与公共卫生和临床精神病理学相关的病症和仅反映私人行为的病症,以及贴上这样的标签对公共卫生监测或卫生服务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上的贡献,并且可能对被贴上标签的个人造成伤害,因此,ICD-10 中的恋物类别已经被取消,在ICD-11中,如果伴有明显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并不完全是由于其他人(如伴侣、家庭、社会)拒绝或担心拒绝这种兴奋模式,或有重大的伤害或死亡风险,才可以被诊断为涉及自身或自愿对象的性欲倒错障碍。[13][14][15][16]
常见的恋物包括:恋袜、恋鞋、恋裤、恋裤袜、恋内衣、恋胸罩、恋女内裤、恋制服、恋哺乳、恋尿布、恋玩偶等[17]。
异装,即穿着异性服饰,也是一种常见的恋物形式。一些人迷恋某种用于制作服装特别面料,可能是因为这些面料形同“第二皮肤”,成为了穿着者皮肤的恋物替代品。最常见的情形是恋氨纶、恋皮革、恋橡胶、恋乳胶、恋绸缎、恋裘皮、恋尼龙,这些面料都是弹性而有光泽的,夸张了人体皮肤的某些特征[4]。
恋物对象也可以是人体的某些部位,包括胸罩、恋鼻、恋胸、恋手、恋足、恋腋窝、恋肚脐或者某种特殊的体形如恋孕妇。这大概可以解释中国历史上的缠足、十九世纪西方束腹的流行,以及当今美国的乳房约束力。[6]
1983年的一项临床恋物研究回顾了48宗个案,当中有58.3%为恋衣服者、22.9%为恋橡胶或橡胶相关制品者、分别各14.6%为恋鞋者及恋体者、10.4%皮革恋者、6.3%软料或织物恋者[18]。
一项发表在2007年的研究以一众名称拥有“fetish”的网络兴趣群组的成员为其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在有关身体部分或特征的群组中,47%有关人足、9%有关体液(包括嗜粪癖、恋尿癖、恋哺乳癖、恋月经癖、恋黏液癖)、9%有关体型大小、7%有关头发(恋发癖)、5%有关肌肉(肌肉崇拜)。排名较后的小组亦有不同的主题,包括肚脐(恋肚脐)、腿部、体毛、口部、趾甲等等。在有关衣装的群组中,33%有关穿在臀部或腿部的装束(如丝袜或裙子)、32%有关鞋子(恋鞋)、12%有关内衣(恋内衣)、9%有关像夹克般的全身衣着。排名较后的小组的主题则包括头饰、听诊器、手表、尿布(恋尿布)[5]。
上述研究没包含的恋物类型如下: 窒息式性爱是指利用窒息来增加性快感的行为。如果是自慰时进行此行为,则会被称为自慰性窒息。自慰性窒息的从事者通常会用器具来吊起并以适合的力度勒住自己,在这之后自慰。部分缺氧的状况常常会导致人失去意识,从而失去对悬挂绳索的控制,并进一步导致缺氧,最终死亡[19][20]。
慕残是指对截肢者的迷恋。而只有被切断的部位为慕残者性兴趣的对象时,才会视为恋物[21]。
色情电刺激是指使用电源来刺激身体以获取性快感的行为。当电压变得过高时,这种刺激便会致命,故其具有一定危险性。从事者要不受到电流刺激,就是以电流刺激其伴侣[22]。
恋树癖是指对树产生与之发生性行为的欲望[22]。
恋物倾向一般在青春期期间显现,且可能在之前便已开始发展[2]。恋物尚没有单一确凿的成因[7]。
一些有关恋物成因的解释以古典制约为基础。在几项实验中,研究者把像靴子、几何形状、便士罐般的线索与常规情色作品结合呈现后,受试男性可训练至对该些中性刺激物产生性唤起[11]:112-113。性学家约翰·班克罗夫特指出,此一理论不能解释所有的恋物个案,因为大多数者没经历过古典制约。他认为古典制约在配合性学习过程出现异常等因素后,才会使人出现恋物倾向[7]。
性铭印理论认为,人类在幼时会去学会认识“具有性吸引力”的特征和活动。故其认为恋物是幼时所印的性对象过窄或“不正确”之结果[11]:114。性铭印可能发生在幼时最早的性唤醒和欲望经历中,并植根于“对重大回馈的自我评价,或因人而异的快乐相关特点”[23]。
一些案例亦可能跟神经上的差异有关。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发现,处理从足部输入的触觉的脑区,跟处理从性器官输入的触觉的脑区相当接近,他认为恋足的成因在于这两个区域的意外连系[24]。在一例罕见病例中,恋安全别针的癫痫症患者在经过双内侧前颞叶切除术后,便不再对安全别针产生性兴奋[25][26]。
此外研究者亦就女性恋物者相对较罕有此一现象提出了解释。大多数情况下恋物者依赖的主要是视觉的刺激,而男性可能对视觉上的性刺激物更为敏感[9]。罗伊·鲍迈斯特表示,男性的性(sexuality)除了在可能触发恋物倾向的童年时期外,基本是不可改变的;而女性的性则在一生内皆具有流动性[27]。
DSM-5定义其为对无生命物体或性器官以外的身体部位的性兴奋。并把对用于易服的衣装或性玩具的性兴奋从定义中排除。若要诊断某人患有恋物障碍,相关情况需持续至少六个月,并需证明这种偏好构成了当事人极大的痛苦或对其生活的某些层面构成负面影响。在DSM-IV中,对某些身体部位产生性兴奋的情况会用恋体癖特指;到了DSM-5则把其合并至恋物障碍中[2]。
在ICD-11中恋物已经被取消,但如果伴有明显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并不完全是由于其他人(如伴侣、家庭、社会)拒绝或担心拒绝这种兴奋模式,或有重大的伤害或死亡风险的情况下,才可以被诊断为涉及自身或自愿对象的性欲倒错障碍。[14]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恋物幻想是十分普遍的,并只应在影响当事人正常功能或对其构成极大痛苦的情况下视之为一种疾病看待[3]。治疗的目标可包括消除犯罪行为、减少对使用物品来获得性满足的依赖、增进人际关系技能、减少或消除对偏好物的兴奋、增加对其他更为适合的刺激物的性兴奋[8]。治疗的有效性证据十分有限,且当中大多为案例研究。截至2008年,研究者仍没进行过有关治疗女性恋物者的研究[8]。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较为盛行的治疗方法。采用此一疗法的治疗师会教导客户识别及避免引起恋物行为的场景,以及如何以非恋物幻想取代有关恋物的幻想[8]。厌恶疗法及内隐敏感法可在短期内减低对偏好物的兴奋,但需要不断重复进行才能维持效果[8]。已有多宗个案研究证明心理动力疗法可治疗恋物行为[8]。
治疗师可能会处方抗雄激素予被治疗者,让其降低性欲。当中最常见的处方为醋酸环丙孕酮,美国则较少用这款抗雄药。众多文献皆显示它能减少性幻想出现的频率。它的潜在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肝脏受损、身体变得雌性化[8]。已有案例研究证明抗雄激素醋酸甲羟孕酮能减低性兴趣,但它的潜在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糖尿病、深静脉血栓、体重增加、身体变得雌性化。一些医院会利用亮丙瑞林和戈舍瑞林去降低性欲,但少有证据证明它们的有效性,尽管与其他抗雄激素相比,它们的副作用较少[8]。不少研究支持治疗者采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因为它的副作用较抗雄药为少,因此可有较高的可靠性[8]。药物治疗通常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以发挥最大效果[8]。
此外可能会尝试进行关系咨商,以减少对使用物品来获得性满足的依赖,并以像感官集中般的技术增加伴侣间的交流。伴侣间可能会商讨并同意以受控的方式进行恋物行为,比如把某些日子设定为恋物释放日[8]。若恋物者在没有偏好物的情况下无法勃起,治疗师可能会选择以高潮再制约法及内隐敏感法这两种手段去治疗,尝试增加其对其他更为适合的刺激物的性兴奋(但相关有效性证据十分薄弱)[8]。
恋物的盛行率尚是不明[9]。大部分恋物者为男性[9]。在一项2011年的研究中,30%的男性报称曾有恋物幻想,24.5%报称曾从事过相关行为。在该些曾有恋物幻想的男性当中,45%报称因此感受到强烈的性兴奋[28]。在一项2014年的研究中,26.3%的女性及27.8%的男性承认曾幻想过“跟无生命物体或没性意味的物体发生性行为”。对样本最喜欢的性幻想内容的分析发现,男性有14%与恋物有关(包括足部、没性意味的物体、特定的衣装),4.7%的男性性幻想以足部以外的身体部位为主轴。女性最喜欢的性幻想当中全都没有恋物成分[29]。另一项研究发现,28%的男性及11%的女性报称对无生命物体或性器官以外的身体部位存有性兴奋,包括足部、布织品以及像“鞋子、手套、毛绒玩具”般的物品[17]。18%的男性在一项1980年的研究中报称曾有恋物幻想[9]。
恋物这一偏好化身成一种精神障碍的情况十分罕见,仅有不到1%的精神科求诊者视恋物为其主要问题[9]。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男性恋物归因于童年时期由阉割焦虑造成的创伤。
根据他的理论,当儿童的性心理发展经历了口欲期(oral stage)、肛欲期(anal stage),进入到阳具期后,男孩会进入一个固着性欲于母亲之时期,即所谓恋母情结。伴之而来的是杀死父亲并将其吃掉,以占据母亲的想法。由于一方面担心遭到父亲报复,伤害自己的阳具,另一方面又观察到女性没有阳具,发现了阉割的证据,使男孩出现了阉割焦虑,即认为既然母亲和其他女性都受到了阉割,则自己的阳具也同样处于危险之中。男孩为了缓解阉割焦虑,便会在母亲和其他女性身上寻找阳具的替代物,以证明母亲并未被阉割,则自己也有可能保全阳具。由此便产生了恋物。依据这套理论,男性会产生恋物,而女性则不会。
对此,女权主义者指出,在许多女性身上同样具有的恋物行为,使弗洛伊德的理论无法成立。
研究者已把恋物跟巴甫洛夫式的动物性反应条件反射进行了比较[23][30][31]。研究者已实现诱导大鼠认为某些线索具有性吸引力。他们把某些中性甚至有害的气味插入至他们的性行为场景中,之后当气味在某些伴侣中出现时,其明显偏好于存有该种气味的大鼠[23]。在雄鼠跟一只带有气味的雌鼠首次交配时,为其注入吗啡或催产素,亦会产生同样效果[23]。大鼠也会因其早期性经历的进行位置而产生性偏好,研究者会利用这一点去增强其对像塑料玩具鱼般的物体的性兴奋[23][30]。一项实验发现,若为在开始拥有性经历时便穿着魔鬼毡外套的大鼠脱下外套,其性能力便会严重下降[2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