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强热带风暴温比亚(英语:Severe Tropical Storm Rumbia,国际编号:130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062013,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Gorio)为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第6个被命名的风暴。“温比亚”一名由马来西亚提供,是一种盛产西米的棕榈树——硕莪树,通常生长于河岸、沼泽或近水的地方[1]。
强热带风暴温比亚 Severe Tropical Storm Rumbia(英文) | |||||||||||||||
---|---|---|---|---|---|---|---|---|---|---|---|---|---|---|---|
| |||||||||||||||
| |||||||||||||||
| |||||||||||||||
| |||||||||||||||
概况 | |||||||||||||||
形成日期 | 2013年6月27日 | ||||||||||||||
消散日期 | 2013年7月3日 | ||||||||||||||
最低气压 | 985 hPa | ||||||||||||||
瞬间最大阵风 | 130 km/h | ||||||||||||||
影响 | |||||||||||||||
财产损失 | 1.78亿美元(2013年) | ||||||||||||||
死伤人数 | 55 | ||||||||||||||
影响地区 | 菲律宾、中国大陆(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 | ||||||||||||||
备注 |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在此热带气旋离开其责任范围之后,没有再更新其风速资料 | ||||||||||||||
2013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
此条目论述以港澳地区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观点。 |
2013年6月26日,原先对流减弱的热带扰动95W在菲律宾东南部海面上再次爆发,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重新给予扰动编号99W。
6月27日上午10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下午2时,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同时台湾中央气象局亦将之升格为热带低压。下午8时,日本气象厅发出烈风警告。晚上9时45分,香港天文台表示“菲律宾以东海域的一个低压区正为该区带来不稳定天气”。下午10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几率升级为“MEDIUM”。
6月28日上午3时30分,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上午4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发展几率升级为“HIGH”。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编号06W。香港天文台在上午11时45分表示“菲律宾以东海域的气压颇低,一个热带低压似乎在形成中”,并在下午4时15分表示该低压区增强为热带低压。下午9时1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温比亚。
6月29日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预料温比亚朝向菲律宾中部。上午9时半,香港天文台表示温比亚增强为热带风暴。温比亚向西北移动,时速20至25公里,上午开始掠过菲律宾中部。
6月30日,温比亚一度采取西偏北路径,在早上进入南海中部后,向西北至西偏北移动,加速至时速28公里。
7月1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与此同时,温比亚采取西偏北路径移动,更加速至时速30公里,路径直指海南及雷州,并迅速而显著地增强。下午12时45分,香港天文台表示温比亚显著增强为强热带风暴。下午2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台风。下午2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黄昏开始,温比亚回复西北路径,但一度减速至移动速度每小时22公里,后来移动速度回升至每小时25公里。
7月2日上午2时50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上午5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温比亚在早上于湛江附近登陆,掠过雷州,继续向西北移动,上午于广西再次登陆并开始减弱。上午11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出最后警报。上午11时45分,香港天文台表示温比亚减弱为热带风暴。下午温比亚改向北偏西移动,深入广西内陆。下午8时45分,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晚上9时45分,香港天文台表示温比亚减弱为热带低压。
7月3日,温比亚继续穿越广西,并进一步减弱。凌晨4时45分,香港天文台表示温比亚减弱为低压区。
6月27日下午11时,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将已进入责任范围的低压区升格为热带低压,并发布第一报热带气旋资讯,命名为Gorio。
6月28日上午5时,菲律宾气象部门发出一号风暴信号。下午11时,菲律宾气象部门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发出二号风暴信号。
6月29日上午8时50分前后,温比亚在东萨马省埃尔纳尼东部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风速65km/h。
6月30日上午11时,菲律宾气象部门解除二号风暴信号。下午11时,菲律宾气象部门解除所有风暴信号。
7月1日上午5时,温比亚离开离开菲律宾气象部门责任范围,发布最后一报热带气旋资讯。
6月30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7月1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7月2日,温比亚穿越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并于上午5时30分在湛江麻章区湖光镇沿海登陆。下午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7月3日上午6时,中央气象台解除所有台风预警信号。
6月30日下午4时30分,广东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7月1日上午9时15分,广东省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上午10时30分,广东省气象台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6月30日下午4时30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7月2日上午9时30分,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6月30日,温比亚继续接近,香港天文台以新闻发布会方式向传媒表示,天文台将在晚上发出一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并在翌日(7月1日)早上考虑发出三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但天文台再一次没有在网页发出“特别天气提示”。随着温比亚在晚上7时左右进入距离香港800公里范围,天文台在晚上9时10分发出一号戒备信号,当时温比亚集结在香港之南偏东约690公里。天文台在热带气旋警告再次表示,翌日香港风力将逐渐增强,早上考虑发出三号信号[2]。
7月1日,天文台表示,温比亚采取偏西路径移动,但随着温比亚加速及有迹象增强,香港风力下午将开始增强,随后将有狂风骤雨。天文台在早上一度预计“未来数小时考虑发出三号信号”,后来改为下午考虑发出三号信号,并预料温比亚将于晚上最接近香港,并于香港西南面300多公里掠过。[3]天文台在下午1时15分发出三号强风信号,当时温比亚集结在香港之南偏西约390公里,显著增强为强热带风暴。[4]天文台亦指出,除非温比亚采取较偏北路径,否则发出更高信号的机会不大。温比亚提早在下午3时最接近香港,在香港之南偏西约385公里掠过。天文台在晚上8时45分表示,温比亚“在未来数小时将会最接近香港,在香港西南面400公里左右掠过”,预计三号信号在晚间维持一段时间。随着温比亚接近,香港在当日下午受狂风骤雨影响,风势增强,普遍吹偏东强风及测得超过20毫米雨量;入夜后本港转吹东南风,仍有多处地区风势持续达到强风程度,高地受烈风影响。
7月2日凌晨,温比亚开始远离,并朝向湛江一带,香港风势开始减弱。天文台在凌晨1时45分表示,早上考虑改发一号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再于凌晨4时45分表示短期内改发一号信号。天文台在凌晨5时10分改发一号戒备信号,当时温比亚集结在香港之西偏南约420公里。天文台表示当温比亚对香港的威胁解除时,天文台会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天文台在上午9时40分取消所有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当时温比亚集结在香港以西约480公里。
温比亚吹袭期间,天文台测风网络指定8个自动气象站之中,有3个测得强风,三号信号只欠1站便达标。长洲、机场及西贡测得最高10分钟平均风速为每小时58、46及44公里;而启德及流浮山以些微之差,未能测得强风。维多利亚港港内亦受强风影响,尖沙咀天星码头测得最高10分钟平均风速为每小时47公里。
在事后的强热带风暴温比亚报告中,香港天文台把温比亚显著增强为强热带风暴的时间由7月1日下午,修改为当日早上[5]。
6月30日晚上10时正,温比亚逐渐接近澳门,因此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悬挂一号风球[6]。
7月1日下午1时半,气象局悬挂三号风球[7],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宣布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班级下午停课,而中学、小学的班级照常上课[8]。气象局一度表示晚间视乎情况考虑是否改挂八号东南风球[9],其后于晚上7时改指三号风球将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改挂更高风球机会不大,当时温比亚集结于澳门350公里处。
随着温比亚的远离,气象局于7月2日早上6时半除下所有风球。
气象站 | 信号悬挂期间总雨量(毫米) |
---|---|
大潭山站 | 43.0 |
大炮台站 | 49.0 |
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站 | 48.2 |
路环分站 | 33.0 |
九澳站 | 35.2 |
海事博物馆站 | 51.4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