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
東漢宦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生平
张让早年就入宫当宦官,汉桓帝时升为小黄门,到了汉灵帝即位时,升为中常侍并封为列侯。
汉灵帝时期,张让的权力达到了巅峰,灵帝甚至说过:“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1]。诸多大臣上书斥责宦官专权,大多被张让害死,如刘郃、阳球[2]、向栩[3]、张钧[4]等。张让还建议汉灵帝征收“修宫捐”等苛捐杂税[5],自身也对大臣收取贿赂[6]。对当时东汉政局造成极大的破坏,可说是促使黄巾之乱等民变大量发生的主因之一。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和上军校卫蹇硕爆发了冲突,使得灵帝下葬之日何进称疾不出。后来在郭胜的帮助下,何进顺利捕杀蹇硕,也开始动了诛杀全体宦官的念头。在何进的强力要求及为何进所召来的前将军董卓以进军进逼京师的压力下,何太后屈服[7],将所有中常侍、小黄门全体罢黜。张让等前往向何进请罪,何进只指示他们可以各自返回封国[8],甚至何进的党羽司隶校尉袁绍借机通知各州郡逮捕宦官们的家属,莫可奈何下张让向他的儿媳,也是何太后的妹妹来求情[9],辗转使得何太后心软,下诏宦官们重新进宫服侍。
何进听闻后入长乐宫晋见何太后,请求诛杀全体宦官。张让等怀疑何进送葬时称疾不出,现在却身手矫健进出宫内[10],于是派人偷听何进兄妹对话,才发现何进的阴谋。张让等遂进行反击,在宫内埋伏数十人,等到何进出宫后,再假借何太后有事召见,何进不疑有他进入宫内,马上陷入张让等人的包围。张让痛骂何进忘恩负义[11],尚方监渠穆趁机拔剑而上,在嘉德殿击斩何进。张让、段珪立即矫诏任命亲近宦官的许相为司隶校尉,樊陵为河南尹。尚书们对诏书感到怀疑,张让等便丢出何进的头颅,宣告何进谋反,已经伏诛。
何进的部曲吴匡等在皇宫外听闻何进噩耗,就偕同虎贲中郎将袁术攻入皇宫。张让等前往裹胁何太后、皇帝刘辩以及陈留王刘协,但何太后为尚书卢植救走。而袁绍等更攻入寝殿。于是张让、段珪挟持皇帝和陈留王出宫,逃到了小平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东),被卢植及洛阳中部掾闵贡追上。闵贡斥责张让等,并手刃几名卫士,张让、段珪束手无策,拱手作揖,然后向刘辩下跪叩头说:“我们死了,皇上保重。”之后便投黄河而死。
亲属
评价
- 张钧:“窃惟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县头南郊,以谢百姓,又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
- 董卓:“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
- 张津:“黄门常侍权重日久。”
- 袁绍:“常侍张让等滔乱天常,侵夺朝威,贼害忠德,扇动奸党。”
- 范晔:“是时,让、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自古丧大业绝宗禋者,其所渐有由矣。三代以嬖色取祸,嬴氏以奢虐致灾,西京自外戚失祚,东都缘阉尹倾国。成败之来,先史商之久矣。至于衅起宦夫,其略犹或可言。何者?刑余之丑,理谢全生,声荣无辉于门阀,肌肤莫传于来体,推情未鉴其敝,即事易以取信,加渐染朝事,颇识典物,故少主凭谨旧之庸,女君资出内之命,顾访无猜惮之心,恩狎有可悦之色。亦有忠厚平端,怀术纠邪;或敏才给对,饰巧乱实;或借誉贞良,先时荐誉。非直苟恣凶德,止于暴横而已。然莫邪并行,情貌相越,故能回惑昏幼,迷瞀视听,盖亦有其理焉。诈利既滋,朋徒日广,直臣抗议,必漏先言之间,至戚发愤,方启专夺之隙,斯忠贤所以智屈,社稷故其为墟。《易》曰:‘履霜坚冰至。’云所从来久矣。今迹其所以,亦岂一朝一夕哉!”“任失无小,过用则违。况乃巷职,远参天机。舞文巧态,作惠作威。凶家害国,夫岂异归!”
- 于志宁:“昔易牙被任,变起齐邦;张让执钧,乱生汉室。”
- 李晔:“宦官之兴,肇于秦、汉。赵高、阎乐,竟灭嬴宗;张让、段珪,遂倾刘祚。”
- 刘克庄:“举国排阉尹,还乡少吊宾。太丘刍一束,全活几多人。”
艺术形象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