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畅(408年—457年),少微,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朝宋官员,晋琅邪郎中令张袆子,宋益州刺史。司徒张裕及湘州刺史张邵侄儿。张畅在宋官至会稽太守,在经历南郡王刘义宣起兵反抗宋孝武帝之时两度险遭杀害,但都获得他人营救。

生平

张畅和堂兄张敷张演张镜齐名,都是后起之秀[1]。张畅初为吴郡太守徐佩之主簿,历次迁官后至太子中庶子。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武陵王刘骏以安北将军、徐州刺史身份出镇彭城,张畅则任其安北长史,领沛郡太守[2]。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军北伐失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南侵,时太尉、江夏王刘义恭于彭城节度诸军,就在魏军逼近彭城城外数十里时,义恭见城中粮食不足,虽然守军军力甚多但仍想弃城南走,沈庆之其时建议移镇兵少粮多的历城,留萧思话守卫彭城;何勗助建议逃到郁洲再循海路到建康。义恭多日仍没有决定之下又再召各僚属讨论,张畅则表示两案皆不可行,而建议固守以免瓦解已经为魏军所动摇的军心。刘骏听后亦表示同意,义恭于是决定留守彭城。[3]后彭城南门遭魏军攻击,张畅率领士兵防御,身先士卒[4]。次年(451年),张畅又支持王孝孙反对刘义恭预先收割麦子,聚民于坞堡以防备早前魏军的行动,因其屡有建言,宋文帝也对其甚为欣赏。该年刘骏调任南兖州刺史[5],但暂时仍留彭城,而让张畅先南下并修治盱眙城[6]

后北魏声言要兵出襄阳,朝廷就让张畅当司空、荆州刺史刘义宣的长史,领南郡太守。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发动兵变弑父即位,义宣闻讯为文帝发哀并即举兵,身为众僚之首的张畅在举哀之礼完后便换上戎装黄袴褶,于射堂选拔出征人选,期间的仪容举止都很令人瞩目,人们都因而尽心效命。刘劭被消灭后,张畅获征入朝任吏部尚书,封夷道县侯。不过当时刘义宣图谋反抗新登位的宋孝武帝刘骏,蔡超等人以张畅高名望而劝义宣将他留下,让他任南蛮校尉、加冠军将军,领丞相长史。张畅洞悉义宣意图,派了门生荀僧宝到建康向颜竣报告,但因为僧宝营私而在巴陵耽搁了一段时间,到义宣正式起兵时水路就被封锁,僧宝也无法继续行程。义宣宣布起兵前曾派亲信翟灵宝试探一下张畅,但张畅明言反对,灵宝回去后遂建议义宣将张畅杀了,只因竺超民才得免祸。后义宣进张畅为抚军将军,别置军府,以收取人望,但主理文檄的张畅终日酒醉,都不管事。后义宣于梁山战败,张畅被士兵抢掠,衣服都被抢光了。时领兵讨伐义宣的将领王玄谟乘车经过,张畅就穿着抢掠过后残破的衣服挤到玄谟车上,令玄谟很不高兴。其他将士想杀了他,但被张兴世阻止了。张畅后被押到建康,送交廷尉,削夺爵位食邑,不久又获赦免。[7]

后张畅任都官尚书,转侍中,又在孝建二年(455年)任会稽太守。大明元年(457年),张畅去世,享年五十岁,获谥宣子

性格特征

  • 徐佩之因徐羡之案而被宋文帝诛杀,时为其主簿的张畅为其奔走,亦穿着丧服尽表哀悼,得当时人赞美。
  • 张畅弟弟张牧被狂犬咬伤了,医生说食虾蟆可以治好伤处,但张牧不想吃,张畅于是笑着先吃一口,成功哄了张牧吃了,终将伤处治好了。[8]
  • 张畅有辩才,在魏攻彭城时于北方以辩才闻名的李孝伯曾和张畅对话,应对敏捷,话吐安祥温雅,得北魏人称美[9]

逸事

  • 义宣起兵一事过后的一场饮宴中,何偃酒醉而说:“张畅真是奇才呀,和义宣一起当逆贼,而最终没有获罪。若果不是奇才,怎能这样!”张畅就回应:“太初那时,谁将自己的门涂成黄色呀?”孝武帝说:“为何要互相挖苦呢。”三公官将门户涂成黄色,而何偃父何尚之在刘劭弑父登位后获授司空,父子都得刘劭重用,但在孝武帝领讨伐军攻下建康时,人人都逃了,父子就在将门的黄色洗掉,以迎新君孝武帝,故张畅这样讥讽他[10]
  • 张畅喜爱侄儿张辑,竟在临终时遗命要与他合葬,时人都非议他。

家庭

父亲

  • 张祎,晋琅邪郎中令

兄弟

  • 张牧,一作枚,畅弟,宋后军长史
  • 张悦,畅弟,亦有美誉,曾支持晋安王刘子勋,后归降宋明帝,官至雍州刺史。
  • 张恕,畅最小弟,以德行称誉[来源请求]

子女

  • 张浩,官至义阳王刘昶征北咨议参军。
  • 张淹,浩弟,封广晋县子,官至光禄勋,支持晋安王刘子勋,兵败被杀。
  • 张融,淹弟,官至南齐司徒左长史。
  • 张宝积,融弟,官至南齐御史中氶.建武中出为庐陵太守。
  • 张氏,陆杲[11]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书·卷59》,出自沈约宋书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