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
美籍华裔历史学家(1968-2004)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纯如(英语:Iris Shun-Ru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祖籍江苏淮安,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新闻系,是一位已故的美籍华裔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作家。生前曾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张纯如于2004年11月9日举枪自杀[1][2]。
张纯如 Iris Chang | |
---|---|
![]() | |
出生 | ![]() | 1968年3月28日
逝世 | 2004年11月9日![]() | (36岁)
职业 | 作家、记者 |
国籍 | ![]() |
母校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
创作时期 | 1995–2003 |
主题 | 华裔美国人、南京大屠杀、钱学森 |
配偶 | 布雷特·道格拉斯(Bretton Douglas) |
父母 | 张绍进(父亲)、张盈盈(母亲) |
子女 | Christopher(2002年出生) |
官方网站 | |
www |
生平
张纯如父母为张绍进、张盈盈,从1949年移居台湾。父亲张绍进是台大物理系理论物理学状元博士,母亲张盈盈是台大生物化学教授博士。1962年张的父母移居美国。[3]
1968年,张纯如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纯如”之名,源自《论语》“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意为纯正和谐。[4]
张纯如两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伊利诺伊州尚佩恩厄巴纳,她在这里长大。[4][3]
之后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新闻系,后进入著名的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研讨班(Writing Seminars),获文学硕士学位。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工作,并成为媒体、杂志的自由撰稿人。她与大学同学Bretton Lee Douglas结婚,并有一个儿子Christopher。[4]
1995年,张纯如出版第一部英文著作Thread of the Silkworm,中文版译名《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钱学森是主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弹计划的第一人),介绍了钱学森返回中国的史实和时代背景。[4][3]
1997年出版其第二部英文专著The Rape of Nanking: 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中文版译名《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叙述抗战期间日军的南京大屠杀[5]。该书更是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她是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得主,并且获得“国家科学基金会”、“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与“哈利·杜鲁门图书馆”(Harry Truman Library)赞助。 [6]
2003年出版专著《美国华人:一部叙述史》(The Chinese in America)。该书在获得赞誉的同时[7],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Susan Jakes说:“她经常在反对种族成见时自己陷入一连串同样陈辞滥调有时还有侵略性的对中国色彩的赞美”“有时像是一部浪漫过头的幻想小说式的旅游指南,有时又像是民族主义的中国大陆教科书”。[8]
2004年,张纯如在为其第四部著作有关二战期间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行动做研究期间,由于缺少睡眠而患上严重的忧郁症,2004年11月9日被发现在其汽车内自杀身亡[9]。她留下的遗书声称自己被“CIA或其他的我永远不会了解的组织盯上了”“我觉得我走在街上被人跟踪,有白色面包车停在附近,我的邮箱被破坏,而且我相信我(因病)被关进诺顿病院是政府在设法令我声名扫地”“无法面对将来的痛苦与折磨”。[10]2004年11月19日在旧金山出殡。美国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报道了这位华裔女作家的去世[11]。她被埋葬在加州库比蒂诺的Gate of Heaven天主教公墓。[12][13]。
张纯如生前为美国华人组织百人会的成员,对于华裔在美国所受到的一些不公平待遇,常常提出批评:在李文和被控间谍案时,她对不公平做法予以谴责;对当时美国国会考克斯报告中的错误也曾公开予以反驳。[6][4]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是她的第二本作品,于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由美国Basic图书公司出版。她和她的这本书在全世界造成了震动,该书曾经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十周之久[14],张纯如也成为继《喜福会》作者谭恩美之后第二位登上该畅销书榜的华裔作家。该书其后再版了15次,印量达50万册[14][15][16]。《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是第一本用英语写成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长篇著作[17][15][16]。该书首次让西方国家全面了解了日本犯下的罪行。《纽约时报》称之“60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国的沉默”。《纽约读书人书评》称赞它为年度最佳书籍之一[18]。该书引用了大量中方,日方,以及来自英美的第三方的亲历者的资料。许多资料都是张纯如在为写作此书的研究过程中挖掘出来,并首次公之于众[15][16]。比如,《拉贝日记》和《沃特林日记》。不过,对《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中采纳的某些史料及其历史解读,学界中也存在着一些争议[19][20][21][22]。历史研究者阿尔文·库克斯说:“无疑地张的书作为历史书是缺陷的,而作为政治鼓动下游击队式的宣传则是成功的,张的同情心难道不应延伸到如何治疗旧伤而不是去揭开它吗?”[23]
著作
-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美)张纯如著,张定绮、许耀云译,台北市: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ISBN 978-957-621-355-7。
-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美)张纯如著,孙英春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ISBN 978-7-5060-1052-8。
- 《美国华人史:十九世纪至二十一世纪初,一百五十年华人史诗》,张纯如著,陈荣彬译,台北市:远足文化,2018年。ISBN 9789578630819。
影响
- 美国已故历史学家斯蒂芬·E·安布罗斯形容她为“可能是美国最优秀的年轻历史学家”[28]
- 《洛杉矶时报》评价张纯如是“杰出的历史学家和人权斗士”[29]
2015年8月25日上午,马英九总统亲自颁发褒扬令给予美籍华裔已故作家张纯如,由张纯如的父亲张绍进博士代表接受。[32]
全文为:
“ | 华裔美籍作家张纯如,明慧毓秀,贞毅高华。早岁卒业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新闻系,旋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硕士学位,白玉映沙,文藻斐然。先后出版《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在美华人》等畅销名作,尤以《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一书,秉执铿锵张力刀笔,揭露强权暴虐真相;兼具独特文化背景,眷怀人权公民议题,远溯博索,正本澄源;殷忧启圣,醒世洪钟,该书为世界上第一本以英文写成有关南京大屠杀之长篇著作。曾登上纽约时报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十周之久,再版十五次,销售五十万册以上,极受好评,再次掀起全球检视二战日军罪行浪潮,引发国际社会巨大回响,为我抗战死难军民同胞作历史见证。嗣宣勤笔耕,撰写报章杂志专文,受邀电视电台特访,屡见《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新闻周刊》暨《夜线》、《早安美国》等平面电子媒体,拒斥右翼分子恫吓,闿阐和平正义公理,容寂端视,立扫千言;洞中肯綮,时论誉称。曾获颁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及国际合作奖”、美华协会“年度风云女性奖”、俄亥俄州伍斯特学院暨加州州立大学东湾分校荣誉博士学位等殊荣,琦行声采,卷帙扬芬。讵意撄疾陷身,迺以芳华骤逝,悼惜弥深,应予明令褒扬,用昭志节,而表遗徽。 | ” |
纪念
- 《否认及其代价:对70年前南京大屠杀及其后的反思:张纯如纪念散文大赛2007最佳散文》(The Denial and Its Cost: Reflections on the Nanking Massacre 70 Years Ago and Beyond: Best Essays from Iris Chang Memorial Essay Contest 2007),张纯如纪念基金,纽约:舒适之家出版社,2008年。ISBN 9781593430801。(英文版)
- 《寻找张纯如:友谊,雄心,非凡精神的失落》(Finding Iris Chang: Friendship, Ambition, and the Loss of an Extraordinary Mind),葆拉·卡蔓(Paula Kamen)著,达卡波出版社,2007年。ISBN 9780306817250。(英文版)
- 《忘不了的女士:〈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前后的张纯如》(The Woman Who Could Not Forget: Iris Chang before and Beyond the Rape of Nanking),张盈盈著,理查德·罗德斯(Richard Rhodes)介绍,飞马出版社,2011。ISBN 9781605981727。(英文版)
- 《发现张纯如》2007年出版发行。[34]
中国江苏南京市为她制作两尊雕塑,一座放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另一座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37][38]

2017年4月7日张纯如纪念馆在中国江苏淮安正式开馆[3],父亲张绍进、母亲张盈盈在淮安参加开馆典礼。该纪念馆坐落于淮安古淮河北岸,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布展面积约1000平方米。[39]
在加州圣何塞张纯如生前住所附近,2019年11月9日建立了一座张纯如纪念公园 (英语:Iris Chang Park)。公园以圆弧、涟漪造型,回应张纯如生前曾鼓励其母校学弟学妹要以“一人力量” (英语:Power of One)改变社会。当时圣何塞准备修建一座社区公园,征求冠名意见,张纯如的父母去市府陈清,得以以张纯如的名字冠名。[40]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