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革命[27](乌克兰语:Революція гідності,罗马化:Revoliutsiia hidnosti),又称广场革命[28]、迈丹革命、乌克兰革命[2],是于2014年2月在乌克兰爆发的革命[2][1],运动支持者成功取胜并重组新政府,为广场起义的最终结局[1]。在2月底最关键的五天时间里,抗争者与政府安全部队在首都基辅爆发致命冲突,最终使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被罢免,并恢复2004年宪法。在这期间,俄国于2014年2月20日派兵入侵乌克兰[29],这也导致了顿巴斯战争与俄乌战争的爆发[1][2]。
此条目可参照英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2023年11月10日) |
2013年11月,乌克兰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抗议(被称为广场起义),起因是总统亚努科维奇突然决定不与欧洲联盟签署《乌克兰-欧洲联盟联合协议》,而是选择与俄罗斯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此前,乌克兰最高拉达(乌克兰议会)曾经以压倒性多数的投票结果批准与欧盟签署协议[30]。然而,俄罗斯向乌克兰施加压力要求其拒绝该协议[31]。后来诉求活动的范围扩大,反对者要求亚努科维奇和阿扎罗夫政府下台[32]。抗议者反对他们所见的普遍政府腐败、滥用权力、寡头影响、警察暴力和侵犯人权[33][34]。为镇压抗议,最高拉达于2014年1月16日通过了反示威法,进一步激起民愤[33]。
2014年1月和2月,基辅的抗议者与金雕特种部队爆发流血冲突,导致108名抗议者和13名警察死亡[21],多人受伤。1月19日至22日,一批抗议者在格鲁舍夫斯基大街与警察发生的激烈冲突中被杀。此后,抗议者占领了全国各地的政府大楼,阿扎罗夫政府垮台。最致命的冲突发生在2月18日至20日,为乌克兰自恢复独立以来最严重的暴力事件[35]。数千名抗议者在带着盾牌和头盔的活动人士的带领下向议会推进,遭到警察狙击手的射击[21]。2月21日,亚努科维奇和议会反对派签署了一项协议,以实现临时团结政府、宪法改革和提前选举[36]。当日下午,警察撤离了基辅市中心,抗议者最终取得了控制权,亚努科维奇当晚逃离了城市[37]。
次日,即2月22日,乌克兰最高拉达以328票对0票(约占议会450名议员的73%)投票决定弹劾亚努科维奇[38][39][40][36]。亚努科维奇声称投票非法,并向俄罗斯寻求帮助[41]。俄罗斯谴责此次投票为“政变”。随后乌克兰南部和东部发生亲俄的反革命动乱,俄罗斯占领并吞并了克里米亚[42][43],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分裂政权占领了政府大楼,宣布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割据一方并与中央政府派的军队发生武力冲突,八年后全面爆发抵抗俄国势力的战争。
最高拉达后来恢复了2004年乌克兰宪法修正案[44]。由阿尔谢尼·亚采纽克领导的临时政府成立,签署与欧盟的协议,并解散了金雕特种部队。彼得·波罗申科在赢得2014年总统选举后成为总统。新政府开始将被推翻的政权有关的公务员移出政府[45][46][47]。此外,全国范围内开始去共产主义(或去苏联)化。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