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兽,别称为“夕”。是中国传说中会在过年前出现的一头怪物[1]。上海图书馆参考馆员祝淳翔认为“年兽”一说最早追溯到民国报刊。可能源于山臊恶鬼的传说,后续出现演变过后的民间说法,并透过各种媒体中广泛流传。

传说

有一年,“年兽”跑到一村作恶,被一家门口晾的大红色衣服吓跑;到了另一村,又被灯光吓走;到了另一处,也被打扫的人吓跑。于是,人们开始了解“年兽”的弱点,它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也不喜欢整洁的环境,所以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大扫除、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又在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来发出声音,以吓走“年兽”,使它不再祸害人们。人们庆幸打败“年兽”,于是敲锣打鼓,互称“恭喜”,便是“过年”一词的由来。如今,正月初一在部分地区被称为“春节”。

也有另一种说法,牵涉一位收服年兽的乞讨老人。有说老人为鸿元老祖,后来收伏了年兽成其坐骑。

考证

尔雅·释天》记述:“曰岁,曰祀,曰年。”这说明“年”字是从周朝开始。以文字学角度来看,年的造字以“禾”及“千”两个字组成的,与动物无关。《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传曰大有年。”这里的“年”有丰收的意思。

至于年兽怕声音、怕火光可能源自于放鞭炮驱逐山魈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又举《神异经》云:“西方山中有人焉,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犯之则令人寒热,名曰山臊。人以竹着火中,烞熚有声,而山臊惊惮远去。”山魈的记载始见于《山海经》,韦昭注:“或云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缫也。或言独足魍魉,山精,好学人声而迷惑人也。”

大扫除的习俗自周朝即有,《周礼》记载:“率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鬼”。高诱注《吕氏春秋·季冬》:“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自先秦以来即有迎神以驱逐疫鬼之风俗。《论语·乡党》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何晏集解云:“孔子曰:傩,驱逐疫鬼也。”

上海图书馆参考馆员祝淳翔考证,年兽传说最早只能追溯到民初小说家、报人孙玉声(海上漱石生)于1933年1月17日发表于《金钢钻》的文章《沪壖话旧录·岁时风俗之回忆》。孙在文中说:“其有悬紫微星画轴者,画家每绘一石柱,柱上锁一似狗非狗之兽,或云是兽即天狗星,或云是兽名‘年’,常欲食人,紫微星故锁系之,不令至下界肆恶,而使人不逢年患,故过年时悬此最宜。”但孙也不清楚此故事的更早来源。祝淳翔认为此文便是后世一切年兽故事的源头。祝淳翔还认为,清代年画中描绘的紫微星君降服猛兽主题,可能来自杜甫的《天狗赋》。[2]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