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旗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国巴伐利亚州有两种官方旗帜:条纹旗和菱形旗,两种旗帜均使用白、蓝双色。这两面旗帜的设计均由来于曾在1180年至1918年统治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王朝(蓝白菱形在1242年成为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纹章)[2]。1878年9月11日,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首次表示巴伐利亚国旗图案是白色和浅蓝色条纹[1]。纳粹德国1935年9月启用卐字旗作为德国国旗之后,于1936年5月11日废除巴伐利亚州旗帜,改用德国国旗[3]。巴伐利亚州在1946年12月2日公布的州宪中规定白色和蓝色是巴伐利亚州代表色,并在1953年12月14日正式规定巴伐利亚州旗设计。
白蓝条纹的旗帜,以及不含有纹章的白蓝菱形旗帜均是巴伐利亚州的官方旗帜。在巴伐利亚,这面旗帜被称为Staatsflagge。无论平民还是政府均可使用这面旗帜,亦包括机动车的车牌。条纹设计版和菱形设计版地位相同,政府或民众可以自由选择[1]。带有纹章版本的菱形旗帜则是非官方版旗帜。
巴伐利亚州旗帜使用的蓝色从未有过官方标准,但大部分民众使用RGB 0-204-255;官方则使用更接近RGB 0-128-255的颜色。菱形的配置亦没有规则,但规定数量必须是21格,且左上角的菱形必须是白色[4]。1971年2月16日的巴伐利亚州行政命令亦证实了这点[5]。
菱形的确切来源仍有争议,但主流观点认为菱形代表了巴伐利亚的湖泊和河流,也可能是天空。在巴伐利亚州州歌《拜仁颂》中,歌词提到“他的天空/天堂的颜色是白色和蓝色(die Farben Seines Himmels, Weiß und Blau)”。
旗帜 | 启用年分 | 政府 | 内容 |
---|---|---|---|
1255–1353 | 下巴伐利亚公国 | ||
1353年–1392年 | 巴伐利亚-兰茨胡特 | 从 1353 年到 1503 年,巴伐利亚-兰茨胡特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公国。 | |
1392年–1505年 | 巴伐利亚-慕尼黑 | 巴伐利亚-慕尼黑是一个公国,是组成神圣罗马帝国的其中一个公国。 | |
1505年–1623年 | 巴伐利亚公国 | 在6世纪到8世纪位于墨洛温王国东南部的边境地区。巴伐利亚部落定居此地,并由从属于法兰克下的公爵所统治。 | |
1623年–1806年 | 巴伐利亚选侯国 | 是神圣罗马帝国内部一个独立的世袭选帝侯国,国祚从1623年持续到1806年,并在其后被提升为巴伐利亚王国。 | |
1806年–1918年 | 巴伐利亚王国 | 巴伐利亚王国是一个德意志国家,于1806年继承了前巴伐利亚选帝侯国的领土,并一直存在到 1918 年。 | |
1918年–1919年 | 巴伐利亚人民邦 | 是德国十一月革命时由库尔特·艾斯纳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它短暂的存在于1918年–1919年间,并试图取代巴伐利亚王国。 | |
1919年 |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 是德国十一月革命期间在巴伐利亚短暂出现的一个国家。1919年4月6日由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共产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和巴伐利亚农民联盟建立。 | |
1919年–1933年 | 巴伐利亚自由邦 | 魏玛共和时期的巴伐利亚。 | |
1933年–1945年 | 慕尼黑-上巴伐利亚大区 | 慕尼黑-上巴伐利亚大区是纳粹德国于1933年至1945年在上巴伐利亚的一个行政区划。1930年至1933年该大区是纳粹党在该地区的地区分部。 | |
1945年–1949年 | 美国占领区 | 战后美国以同盟国战胜国的身份占领了不莱梅、符腾堡-巴登、巴伐利亚、黑森及大黑森,而西柏林则与同盟国分区占领。 | |
1949年–至今 | 巴伐利亚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下的巴伐利亚州。两种形式(菱形和条纹)都是官方旗帜。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