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纪元或称皇明崇祯纪元、皇明纪元,是朝鲜王朝时期使用的纪年法,以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崇祯”命名并纪年,是朝鲜王朝用以表明自己承继了明朝以来的中华正统。从崇祯元年(1628年)开始计算,年数表示“崇祯纪元后何年”或是“崇祯后何年”。在下面的纪年案例里,有时使用天干地支和次数来表示,而不是用年数来表示。
朝鲜王朝从建国开始并接受明朝的册封,奉中国正朔,采用明朝年号。1637年,朝鲜仁祖在三田渡臣服于清朝,成为清朝的藩属国。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入主中原。朝鲜王朝的士族出于反清情绪及小中华思想,始终将明朝视为中华正统,把清朝视为夷狄而鄙视清朝。[1]在正朔问题上,最初朝鲜王朝在内部公文仍用崇祯年号。国王陵墓、太庙、文庙祭享祝文,则书岁月不书年号。到了1644年,祭祝文中才出现清朝年号,但民间使用明朝年号及干支纪年者大有人在。朝鲜肃宗即位后(1674年-1720年在位),认为“泛书干支”不足以体现对明朝的感戴,于是首创“以崇祯后几年书之”的纪年方式,即“崇祯纪元”。[2][3]此后这种纪年法在朝鲜王朝朝野中广泛使用,一直使用到了朝鲜高宗时期(1864年-1907年在位)。[2]20世纪初仍有少量崇祯纪元存在。[4][5]在2016年韩国庆尚南道居昌郡渭川面,尚有一座古宅,在每年的立春榜使用着崇祯纪元,称“崇祯丁丑后三百七十九年”。[6][7]
使用案例
- 崇祯纪元后再庚午(第2个庚午年,1690年)[8]
- 崇祯后再癸丑(第2个癸丑年,1733年)[14]
- 崇祯再纪后丙辰(第2个丙辰年,1736年)[8]
- 崇祯后三周壬申(第3个壬申年,1752年)[15]
- 皇明崇祯纪元后三甲寅(第3个甲寅年,1794年)[16]
- 皇明纪元后四庚寅(第4个庚寅年,1834年)[17]
- 皇明纪元后四周甲午(第4个甲午年,1834年)[8]
- 崇祯纪元后四己未(第4个己未年,1859年)[18]
- 崇祯纪元后四乙丑(第4个乙丑年,1865年)[19]
- 崇祯纪元后五丙戌(第5个丙戌年,1886年)[20]
- 崇祯纪元后五壬辰(第5个壬辰年,1892年)[8]
- 崇祯后五甲寅(第5个甲寅年,1914年)[4]
- 崇祯再甲申后四十九年壬申(第2个甲申年起的第49年,1752年)[8]
参考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