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
香港規模第二大的公共圖書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屏山天水围公共图书馆(英语:Ping Shan Tin Shui Wai Public Library)是香港元朗区的一座图书馆,属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管理的主要图书馆,该图书馆楼面面积6,100平方米[1],是香港规模第二大的公共图书馆,仅次于总馆香港中央图书馆,位于新界元朗区屏山聚星路1号屏山文化康乐大楼高座。于2013年2月28日启用,是香港第一间设有户外阅读环境的公共图书馆[2]。图书馆主要为元朗区,以至整个新界西北区居民服务[3]。

Remove ads
命名
规划及兴建时曾称“新天水围公共图书馆”,及后依照康文署参照附近设施与附近道路名称的场地命名指引,正式命名为上述名称[4]。名称包含屏山及天水围两个地方,与南丫岛南段公共图书馆及南丫岛北段公共图书馆同样具有10个汉字,为香港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名称最长的图书馆之一,而英文名称则是系统中最长,具有31个罗马字母[5]。为方便称呼,使用者常称该图书馆为“屏山图书馆”或“天水围图书馆”,唯“天水围图书馆”亦可指位于天泽邨的天水围北公共图书馆[6]。
历史
在1997年11月3日,临时区域市政局辖下的元朗区委员会考虑到元朗区的人口于2006年将增加至59万多人,而区内又只有一所位于寿富街元朗政府合署的元朗公共图书馆,故此经研究后,决定选址于天水围天福路和屏厦路交界兴建一家永久区域图书馆,当时另一个选址为天水围第33A区、即今天的银座广场[7]。
可是2000年董建华政府在临时区域市政局解散后,一度因财政赤字问题严峻而检讨建馆计划,改为先设立一间临时图书馆,为天水围居民提供服务,最终该间位于嘉湖银座(现称+WOO 嘉湖)临时图书馆于2001年10月12日开馆[8],共运作约十年。根据2007年香港立法会文件表示,天水围公共图书馆极受区内居民欢迎,平均每日外借图书馆资料为4,682件。在图书馆的繁忙时间,平均每小时约有2,200人次到访,每日到访人次达12,000。[9]
康文署于2005年向元朗区议会提出建议,重新启动建馆计划,图书馆按主要图书馆6,200平方米楼面面积的规格而建,又将图书馆与体育馆以综合大楼形式一并兴建。[1][10]
2011年11月,港府新闻公报及报章《am730》称该图书馆会于2012年年底启用[11]。该馆自修室在2012年11月19日率先投入服务,而在2013年1月2日,康文署宣布新图书馆于同年2月28日起投入服务,而临时图书馆自当日起关闭[12]。天水围公共图书馆的原址已改建为香港赛马会投注站和太兴餐厅[13][14]。
Remove ads
设计
图书馆由建筑署温灼均建筑师设计,借鋻了屏山传统建筑的风格,并用上了石砖、木屏风及生锈铁等物料[15],建筑师希望以此达至“传统与现代共融”的效果[16]。各楼全层均设有花圃和绿化平台,玻璃幕墙均能够将自然光线引进馆内[17],使到于日间能够节省70%电力[18]。另外高低错落的中庭和庭园设计可让读者直接把书本携到户外环境阅读[19],其环境保护设计获得香港建筑师学会颁授2011年年奖——全年境内建筑大奖[20]。其后更获得2012年香港工程师学会卓越结构大奖(香港项目),亦获得2014年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优异奖[21]。
图书馆在启用前及初期曾发生一些小插曲,例如在正门入口上方,贯穿学生自修室与青少年图书馆的桥梁装饰,原本是种了一棵树作点辍,但最终因漏水问题而导致树木枯萎死亡,并在图书馆启用前移走。而4楼中庭平台原设计可供使用者出入,但因安全问题最后未有开放[22]。
设施及馆藏
图书馆楼高7层,面积6,100平方米[1]。除了成人图书馆、儿童图书馆及参考图书馆外,该馆1楼设有摆放青少年读物的青少年图书馆[23],是全港第二间设有同类设施的公共图书馆[24]。而3楼报刊阅览部旁的小说天地,是专门摆放不同类型小说的区域[25]。而1楼学生自修室提供共228个座位[26]。
图书馆初期藏书约270,000册[27],现已增至330,000册,逾15,000项录音资料及只读记忆光碟、参考馆藏(包括香港特藏及地区特藏、一般参考图书、字典及指南等)逾30,000册。图书馆亦设有多媒体资料图书馆、电脑资讯中心及互联网/电子资源工作站,内有多部电脑供读者使用[25]。另外,图书馆各层均设有自助借书机及在地下设立特快归还服务,简化借还书手续及推行图书馆自助化[28]。除此之外,馆内亦设有咖啡阁及绿化天台[25][29]。图书馆因而获得“香港最美公共图书馆”的称号[30][31]。
Remove ads
使用状况
该馆是全元朗区最多人使用的公共图书馆,每天平均到访人数约3,000至4,000多人,平均借出的图书馆资料数量约3,000至4,000项[32]。另外,该馆也是全港第一所在夜间举办活动的公共图书馆,约70名中学生在2013年10月11日通宵在图书馆内进行多项活动[33]。
争议
虽然图书馆设计创新,并曾获多个建筑大奖,并被喻为“香港最美公共图书馆”[31]。惟该图书馆规则与香港所有图书馆一样,禁止公众进行拍摄及录影[34]。而此馆对禁止摄影的管理较一般图书馆更严。康文署为防有人拍摄及录影,于场内各层多个位置,包括入口、服务台、升降机前、楼梯、儿童图书馆以至自修室等贴上多张“禁止拍摄”告示[35],以及各层派遣保安作为监视[36]。有媒体在图书馆6楼的绿化平台仅拍摄街外风景亦被保安阻止[37]。保安员指出图书馆的平台属于康文署管理范围,因此不论使用手机或相机都不可以摄影。元朗区议员邝俊宇批评措施欠人性化[38]。屏山原居民邓达智认为,大楼设计别树一帜,可以成为旅游景点,不必完全禁止公众拍照,惟康文署表明不会对图书馆的摄影规限修改或放宽[37]。
开放时间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