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神星(英语:32 Pomona, /pəˈmoʊnə/ pə-MOH-nə [4][b])是太阳系内的一颗石质主小行星带小行星,直径约81千米(50英里)。它于1854年10月26日由德裔法籍天文学家赫尔曼·戈尔德施密特发现,并以罗马果树女神波摩纳命名。果神星的光谱与原始无球粒陨石相似,属于S-型小行星。2008年,乔纳森·布拉德肖记录了由果神星引发的掩星现象,但得出了关于其形状的两种结论。
发现 | |
---|---|
发现者 | 赫尔曼·迈耶·所罗门·戈德施密特 |
发现日期 | 1854年10月26日 |
编号 | |
命名依据 | 波摩纳 |
其它名称 | A899 QA; A911 KF; 1945 RB; 1949 SH; 1950 YD |
小行星分类 | 主小行星带 |
形容词 | Pomonian /pəˈmoʊniən/ |
轨道参数[2] | |
历元 2006年12月31日(JD 2454100.5) | |
远日点 | 419.316 Gm (2.803 AU) |
近日点 | 354.967 Gm (2.373 AU) |
半长轴 | 387.142 Gm (2.588 AU) |
离心率 | 0.083 |
轨道周期 | 1520.602 d (4.16 a) |
平近点角 | 46.086° |
轨道倾角 | 5.530° |
升交点黄经 | 220.574° |
近心点时间 | 2023-Feb-05 |
近日点参数 | 339.680° |
物理特征 | |
大小 | ±1.6 km 80.76[2] |
质量 | (8.88 ± 4.17/1.67)×1017 kg[3] |
平均密度 | 3.102 ± 1.455/0.584 g/cm3[3][a] |
自转周期 | 0.3937 d (9.448 h)[2] |
几何反照率 | 0.2564[2] |
光谱类型 | S[2] |
绝对星等(H) | 7.79[2] |
发现和命名
果神星是由德裔法国天文学家赫尔曼·迈耶·所罗门·戈德施密特于1854年10月26日发现[6],并以罗马果树女神波摩纳的名字命名[7]。
物理特征
对果神星的光度观测得出一个自转周期为9.448小时的光变曲线。用这一数据来构建小行星的模型,结果显示它是一个围绕极点黄道坐标为 (β, λ) = (+58°, 267°)旋转的棱角分明的天体,长轴与短轴的长度比大约为1.3[8]。
果神星的光谱与托伦分类法中的S-型相匹配,类似原始无球粒陨石[9]。对果神星的小行星热惯性测量结果约为20-120 m −2 K −1 s −1/2,相比之下,月球风化层的热惯性为50,而大气中粗砂的热惯性为400。[10]
掩星观测
澳大利亚业余天文学家乔纳森·布拉德肖(Jonathan Bradshaw)记录了2008年8月16日由果神星引发的一次不寻常的掩星现象。掩星的最大持续时间为7.1秒;然而,视频记录显示两次相同深度的掩星,每次持续1.2秒,间隔0.8秒。这些数据转换为小行星上的弦长分别为15公里、10公里、15公里,总长度40公里[11]。果神星的IRAS直径为80.76 ± 1.6公里[2]。对于这一观察结果最可能的解释是,这一小行星要么是双星系统(包括接触双星),要么一个表面具有显著凹陷区域的单一小行星[11][12]。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