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种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虎斑地鸫(台湾作虎鸫)(学名:Zoothera dauma),又名虎鸫、顿鸫、虎斑山鸫、虎斑地鸫,是雀形目鸫科的一种鸟类。[3]
2022年,为了使传统、耳熟能详的中文名能用于中国分布更广泛的种类,“中国鸟类名录”10.0版将虎斑地鸫的中文名修改为小虎斑地鸫。[4]
小虎斑地鸫包含多个亚种,除了现今常被分为不同的独立物种,Z. aurea(怀氏地鸫)。也包含存疑的亚种Z. a. toratugumi,为迁徙型的西伯利亚及东北亚品系。Z. neilgherriensis(尼尔吉里鸫)则定居于印度西南丘陵地区。Z. imbricata(斯里兰卡鸫)特有于斯里兰卡丘陵地区,特征显著,体型较小,喙长,且下腹呈红褐色。Z. d. dauma(小虎斑地鸫)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冬季迁徙至山麓地带。Z. d. horsfieldi(霍斯斐德鸫)定居于印尼的苏门答腊、爪哇、巴厘、龙目岛和松巴哇岛。Z. major(奄美鸫)仅分布于日本奄美群岛,现被视为独立物种。
该群分类仍在变动中,其中一些亚种相当相似,有些族群的身份,如台湾的族群,尚未确定。
印尼的淡胸鸫(Z. machiki)、澳大利亚的巴斯鸫(Z. lunulata)及赤尾鸫(Z. heinei)过去亦被归于Z. dauma。
在中国大陆从东北至华西、华南、西南皆可找到,在西藏栖于2200米的林区,在东北栖于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在青海则见于河谷杨树林下和灌丛中,在云南栖于1800-2750米沟谷林下灌丛或竹林地面,在北京栖于灌木林或混交。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2]
小虎斑地鸫体重约134.13克,翼长约135.8毫米,嘴峰长约28.7毫米,喙宽度约5.1毫米,喙厚度约6.8毫米,跗跖长约31.1毫米,尾长约94.2毫米。小虎斑地鸫是候鸟,其栖息在密集的高大树木组成的森林中,食性为肉食性,主要食物来源是陆生无脊椎动物。[6]
小虎斑地鸫极为隐密,偏好浓密的覆盖物。它在树上筑巢,每次产下三至四颗暗绿色的卵,巢呈整齐的杯状巢。地鸫属杂食性,食物范围广泛,包括昆虫、蚯蚓及浆果。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