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合称两宋,从960年赵匡胤代周称帝,终至1279年卫王昺的覆灭,历时320年[1]。
宋朝前后共有18位皇帝,使用57个年号。这57个年号当中,大多数为二字年号,只有3个为四字年号[2],均出现在北宋。宋代帝王平均拥有3个以上的年号,在位时间较长的帝王拥有的年号较多,例如仁宗在位41年使用9个年号,理宗在位40年使用8个年号,徽宗在位25年使用6个年号;只有高宗例外,在位36年只使用2个年号[3]。
宋代首个使用的年号为太祖赵匡胤于960年所启用的建隆年号,最后一个年号则是宋帝昺于1279年崖门海战跳海殉国后停用的祥兴年号;使用时间最长的是达32年的绍兴年号,最短的则为使用3个月又4日的重和年号[3]。宋朝年号使用时间普遍较短,只有北宋的天圣、熙宁,南宋的绍兴、淳熙、嘉定、淳祐、咸淳共七个年号,使用了9年以上[4]。
北宋初年,名义上称臣宋朝的政权如吴越国、南唐、荆南、武平军、清源军、高丽等也使用宋朝年号[5]。唯开宝七年(974年)南唐因被宋朝讨伐而弃用宋朝年号改为干支纪年直到次年亡国[6]。高丽因北方的契丹国强大而宋朝国力不足以对高丽提供保护,最终于乾兴元年(1022年)使用契丹年号[注 1]。
宋代改元的原因有七点:新君登极、祭礼活动、昭著祥瑞、消弭灾异、政策时局、干支运数、忌讳避嫌[8][9]。宋代年号一般是由宰执或翰林学士拟定,再由皇帝决定;少数是由皇帝自己拟定[10]。宋朝年号用字扣除重复共有49个字[注 2],年号用字往往选择喜庆、吉祥和寓意美好的字眼,比如祐、和、兴、熙、定等等[12][3];或是体现对于祖宗尊崇的意思,比如南宋年号用字仅仅新增“炎”、“泰”二字,其余均是北宋年号用字[11]。年号内涵往往与政治环境密切相关,例如天圣反映了仁宗与章献太后共同听政,崇宁乃推崇神宗之政之意,建炎意为中兴宋室[3][8][12]。南宋时有很多年号采用唐代贞元法例[注 3],例如隆兴取自“建隆”、“绍兴”,乾道取自“乾德”、“至道”,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绍熙取自“绍兴”、“淳熙”,庆元取自“庆历”、“元祐”等等[13]。宋朝的年号数量在中国朝代中虽然不是最多[注 4],不过宋朝的年号钱种类却是历史上最多[注 5],现存的年号地名也是宋代较多[注 6]。
下表列出宋朝的57个年号,以及元懿太子赵旉的明受年号,预定启用但后来取消的纯熙年号。年号含义以学者诸寅啸的论文研究为主,无结论则以空白表示。各年号的使用时间出自脱脱《宋史》及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徐松《宋会要辑稿》。
宋朝年号
年号 | 君主 | 启用日期 (西历) |
停用日期 (西历) |
使用年数 | 改元原因 | 年号含义 | 备注 | 来源 |
---|---|---|---|---|---|---|---|---|
建隆 | 太祖 赵匡胤 |
建隆元年正月五日 (960年2月4日) |
建隆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963年12月3日) |
4年 | 新君登极、政策时局 | 建蓬勃兴盛之世[14] | 建隆元年正月五日太祖即位,国号为“大宋”。 | [15][16][17] |
乾德 | 乾德元年十一月十六日 (963年12月4日) |
乾德六年十一月廿三日 (968年12月15日) |
6年 | 祭礼活动 | 上天之德,帝王之德[14] | [15][17][18] | ||
开宝 | 开宝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968年12月16日) |
开宝九年十二月廿一日 (977年1月13日) |
9年 | 祭礼活动 | 开盛世帝业[14] | 开宝九年十月十日太宗继位。 | [15][18][19] | |
太平兴国 | 太宗 赵炅 |
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廿二日 (977年1月14日) |
太平兴国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984年12月15日) |
9年 | 新君登极、政策时局 | 国家太平兴盛[14] | [15][19][20] | |
雍熙 | 雍熙元年十一月廿一日 (984年12月16日) |
雍熙五年正月十六日 (988年2月6日) |
5年 | 祭礼活动 | 和乐升平[14] | [15][20][21] | ||
端拱 | 端拱元年正月十七日 (988年2月7日) |
端拱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990年1月29日) |
2年 | 祭礼活动 | 庄严临朝,清简为政[14] | [15][21][22] | ||
淳化 | 淳化元年正月一日 (990年1月30日) |
淳化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995年2月2日) |
5年 | 消弭灾异 | 纯正平和,敦厚教化[14] | [15][22][23] | ||
至道 | 至道元年正月一日 (995年2月3日) |
至道三年十二月廿九日 (998年年1月30日) |
3年 | 消弭灾异 | 至高之道[14] | 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真宗继位。 | [15][23][24] | |
咸平 | 真宗 赵恒 |
咸平元年正月一日 (998年1月31日) |
咸平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1004年1月24日) |
6年 | 新君登极 | 天下太平[14] | [25][24][26] | |
景德 | 景德元年正月一日 (1004年1月25日) |
景德五年正月五日 (1008年2月14日) |
5年 | 消弭灾异 | 上天之德,大德[14] | [25][26][27] | ||
大中祥符 |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六日 (1008年2月15日) |
大中祥符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1017年1月30日) |
9年 | 昭著祥瑞 | 天书之名[14] | [25][27][28] | ||
天禧 | 天禧元年正月一日 (1017年1月31日) |
天禧五年十二月廿九日 (1022年2月3日) |
5年 | 祭礼活动 | 天赐福祉[14] | [25][28][29] | ||
乾兴 | 乾兴元年正月一日 (1022年2月4日) |
乾兴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1023年年1月24日) |
1年 | 消弭灾异 | 兴盛不息[14] |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仁宗继位。 | [25][29][30] | |
天圣 | 仁宗 赵祯 |
天圣元年正月一日 (1023年1月25日) |
天圣十年十一月五日 (1032年12月10日) |
10年 | 新君登极 | 天生圣人[14] | [25][30][31] | |
明道 | 明道元年十一月六日 (1032年12月11日) |
明道二年十二月廿九日 (1034年年1月22日) |
2年 | 祭礼活动 | 光明之道[14] | [25][31][32] | ||
景祐 | 景祐元年正月一日 (1034年1月23日) |
景祐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1038年12月15日) |
5年 | 消弭灾异、忌讳避嫌 | 上天之祐[14] | [25][32][33] | ||
宝元 | 宝元元年十一月十八日 (1038年12月16日) |
宝元三年二月二十日 (1040年4月4日) |
3年 | 祭礼活动 | 称颂君王[14] | [25][33][34] | ||
康定 | 康定元年二月廿一日 (1040年4月5日) |
康定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1041年12月15日) |
2年 | 忌讳避嫌 | 富足安定[14] | [25][34][35] | ||
庆历 | 庆历元年十一月二十日 (1041年12月16日) |
庆历八年十二月廿九日 (1049年2月4日) |
8年 | 祭礼活动、忌讳避嫌 | 吉庆之历[14] | [25][35][36] | ||
皇祐 | 皇祐元年正月一日 (1049年2月5日) |
皇祐六年三月廿九日 (1054年5月9日) |
6年 | 消弭灾异 | 皇天之祐[14] | [25][36][37] | ||
至和 | 至和元年四月一日[注 7] (1054年5月10日) |
至和三年九月十一日 (1056年10月22日) |
3年 | 消弭灾异 | 思致太和[14] | [25][37][39] | ||
嘉祐 | 嘉祐元年九月十二日 (1056年10月23日) |
嘉祐八年十二月廿九日 (1064年1月20日) |
8年 | 祭礼活动、昭著祥瑞、忌讳避嫌 | 嘉祥之祐[14] | 嘉祐八年四月一日英宗继位。 | [25][39][40] | |
治平 | 英宗 赵曙 |
治平元年正月一日 (1064年1月21日) |
治平四年十二月廿九日 (1068年2月5日) |
4年 | 新君登极 | 政治清明,太平治世[14] | 治平四年正月八日神宗继位。 | [25][40][41] |
熙宁 | 神宗 赵顼 |
熙宁元年正月一日 (1068年2月6日) |
熙宁十年十二月三十日 (1078年1月16日) |
10年 | 新君登极 | 兴盛安宁[14] | [42][41][43] | |
元丰 | 元丰元年正月一日 (1078年1月17日) |
元丰八年十二月廿九日 (1086年1月17日) |
8年 | 政策时局 | 年谷顺成,以新元统[14] | 元丰八年三月五日哲宗继位。 | [42][43][44] | |
元祐 | 哲宗 赵煦 |
元祐元年正月一日 (1086年1月18日) |
元祐九年四月十一日 (1094年4月18日) |
9年 | 新君登极 | 亲慈拥祐,改元布政[14] | [42][44][45] | |
绍圣 | 绍圣元年四月十二日 (1094年4月19日) |
绍圣五年五月三十日 (1098年7月1日) |
5年 | 政策时局 | 绍述圣皇[14] | [42][45][46] | ||
元符 | 元符元年六月一日 (1098年7月2日) |
元符三年十二月廿九日 (1101年1月30日) |
3年 | 昭著祥瑞 | 统年之号,受命之符。大瑞[14] | 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徽宗继位。 | [42][46][47] | |
建中靖国 | 徽宗 赵佶 |
建中靖国元年正月一日 (1101年1月31日) |
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1102年年1月20日) |
1年 | 新君登极、政策时局 | 中和立政,使国安定[14] 寓含静理,以祈瑞祥,熄灭党争滋炽[48] |
[42][47][49] | |
崇宁 | 崇宁元年正月一日 (1102年1月21日) |
崇宁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1107年年1月25日) |
5年 | 祭礼活动、政策时局 | 尊崇熙宁[14] 以示对神宗熙宁年间改革力图更新的崇奉和敬仰[50] |
[42][49][51] | ||
大观 | 大观元年正月一日 (1107年1月26日) |
大观四年十二月廿九日 (1111年年2月9日) |
4年 | 消弭灾异 | 洞达透彻,盛大壮观[14] | [42][51][52] | ||
政和 | 政和元年正月一日 (1111年2月10日) |
政和八年十月三十日 (1118年12月14日) |
8年 | 祭礼活动、消弭灾异、政策时局 | 庶政惟和[14][50] | [42][52][53] | ||
重和 | 重和元年十一月一日 (1118年12月15日) |
重和二年正月廿九日 (1119年3月12日) |
2年 | 昭著祥瑞 | 和之又和[14][50] | [42][53][54] | ||
宣和 | 宣和元年二月一日 (1119年3月13日) |
宣和七年十二月廿九日 (1126年1月24日) |
7年 | 忌讳避嫌 | 疏通调和[14] |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钦宗继位后沿用该年号。[注 8] | [42][54][55] | |
靖康 | 钦宗 赵桓 |
靖康元年正月一日 (1126年1月25日) |
靖康二年四月三十日 (1127年6月11日) |
2年 | 新君登极、政策时局 | 安康,安乐[14] | 靖康二年正月钦宗被金人软禁,二月六日被金人废为庶人。 | [42][55][56][57] |
年号 | 君主 | 启用日期 (西历) |
停用日期 (西历) |
使用年数 | 改元原因 | 年号含义 | 备注 | 来源 |
---|---|---|---|---|---|---|---|---|
建炎 | 高宗 赵构 |
建炎元年五月一日 (1127年6月12日) |
建炎三年三月十日 (1129年3月31日) |
3年 | 新君登极、政策时局、干支运数 | 中兴炎宋[14] | 靖康二年五月一日高宗继位,改元建炎元年。 建炎三年三月五日高宗被迫退位,传位给皇子赵旉。 |
[58][57][59] |
明受 | 元懿太子 赵旉 |
明受元年三月十一日 (1129年4月1日) |
明受元年四月二日 (1129年4月21日) |
21日 | 新君登极 | 明受元年四月一日高宗复位,赵旉改立为皇太子。 | [60][59][61] | |
(建炎) | 高宗 赵构 |
建炎三年四月三日 (1129年4月22日) |
建炎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1131年1月30日) |
2年 | (同上) | 恢复使用建炎年号。(三年至四年) | [58][61][62] | |
绍兴 | 绍兴元年正月一日 (1131年1月31日) |
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廿九日 (1163年2月4日) |
32年 | 消弭灾异、忌讳避嫌 | 绍祚中兴[14] | 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十四日孝宗继位。 | [58][62][63] | |
隆兴 | 孝宗 赵昚 |
隆兴元年正月一日 (1163年2月5日) |
隆兴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1165年2月12日) |
2年 | 新君登极 | 隆:务隆、发扬光大;兴:高宗绍兴年号[64] 不忘先祖继承宏业之意[65] |
[58][63][66] | |
乾道 | 乾道元年正月一日 (1165年2月13日) |
乾道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1174年2月3日) |
9年 | 忌讳避嫌 | 法皇祖,行天道[14] 象征皇权至上[67][64] |
[58][66][68] | ||
纯熙 | 未正式使用 | 出自《诗经》“时纯熙矣,是用大介”[69] 志在恢复中原,安定天下[70] |
乾道九年十一月九日诏告明年改元纯熙,十五日更改为淳熙。 | [69] | ||||
淳熙 | 淳熙元年正月一日 (1174年2月4日) |
淳熙十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1190年2月6日) |
16年 | 祭礼活动、干支运数、忌讳避嫌 | 从年号淳化、雍熙各取一字[68] 意为主上取法祖宗[70] 取法淳化、雍熙[14] |
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日光宗继位。 | [58][68][71] | |
绍熙 | 光宗 赵惇 |
绍熙元年正月一日 (1190年2月7日) |
绍熙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1195年2月11日) |
5年 | 新君登极 | 从年号绍兴、淳熙各取一字[71] 继承发扬孝宗之政[70] 取法绍舆、淳熙[14] |
绍熙五年七月五日宁宗继位。 | [58][71][72] |
庆元 | 宁宗 赵扩 |
庆元元年正月一日 (1195年2月12日) |
庆元六年十二月廿九日 (1201年2月4日) |
6年 | 新君登极 | 从年号庆历、元祐各取一字[72] 取法庆历、元祐[14] |
[73][72][74] | |
嘉泰 | 嘉泰元年正月一日 (1201年2月5日) |
嘉泰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1205年1月21日) |
4年 | 消弭灾异 | 出自《周易》“亨者,嘉之会”“天地交泰”[72] 美好通达[14] |
[73][74][75] | ||
开禧 | 开禧元年正月一日 (1205年1月22日) |
开禧三年十二月廿九日 (1208年1月18日) |
3年 | 政策时局、干支运数 | 从年号开宝、天禧各取一字[75] 取法开宝、天禧[14] |
[73][75][76] | ||
嘉定 | 嘉定元年正月一日 (1208年1月19日) |
嘉定十七年十二月廿九日 (1225年2月8日) |
17年 | 政策时局 | 出自《尚书·无逸》“嘉靖殷邦”及《诗经·周颂武》“耆定尔功”[76] 美好安定[14] |
嘉定十七年闰八月三日理宗继位[注 9]。 | [73][76][77] | |
宝庆 | 理宗 赵昀 |
宝庆元年正月一日 (1225年2月9日) |
宝庆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1228年2月7日) |
3年 | 新君登极 | 大宝之庆[14] | [73][77][78] | |
绍定 | 绍定元年正月一日 (1228年2月8日) |
绍定六年十二月廿九日 (1234年1月30日) |
6年 | 祭礼活动 | 从年号绍兴、嘉定各取一字[78] 取法绍兴、嘉定[14] |
[73][78][79] | ||
端平 | 端平元年正月一日 (1234年1月31日) |
端平三年十二月廿九日 (1237年1月27日) |
3年 | 政策时局 | 正王道之端,开太平之路[14] | [73][79][80] | ||
嘉熙 | 嘉熙元年正月一日 (1237年1月28日) |
嘉熙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1241年2月12日) |
4年 | [73][80][81] | ||||
淳祐 | 淳祐元年正月一日 (1241年2月13日) |
淳祐十二年十二月廿九日 (1253年1月30日) |
12年 | 消弭灾异 | 从年号嘉祐、淳熙各取一字[81] 取法嘉祐、淳熙[14] |
[73][81][82] | ||
宝祐 | 宝祐元年正月一日 (1253年1月31日) |
宝祐六年十二月廿九日 (1259年1月24日) |
6年 | 干支运数 | [73][82][83] | |||
开庆 | 开庆元年正月一日 (1259年1月25日) |
开庆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1260年2月12日) |
1年 | 消弭灾异 | 取法开宝、庆历[14] | [73][83][84] | ||
景定 | 景定元年正月一日 (1260年2月13日) |
景定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1265年1月18日) |
5年 | 政策时局 | 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度宗继位。 | [73][84][85] | ||
咸淳 | 度宗 赵禥 |
咸淳元年正月一日 (1265年1月19日) |
咸淳十年十二月三十日 (1275年1月28日) |
10年 | 新君登极 | 从年号咸平、淳熙各取一字[81] 天下泰和。取法咸平、淳熙[14] |
咸淳十年七月九日恭帝继位。 | [73][85][86] |
德祐 | 恭帝 赵㬎 |
德祐元年正月一日 (1275年1月29日) |
德祐二年四月三十日 (1276年6月13日) |
2年 | 新君登极 | 德祐二年二月五日恭帝向元朝投降。 | [60][86][87] | |
景炎 | 端宗 赵昰 |
景炎元年五月一日 (1276年6月14日) |
景炎三年四月廿九日 (1278年5月22日) |
3年 | 新君登极、政策时局、干支运数 | 景炎三年四月十七日卫王昺继位。 | [60][87][88] | |
祥兴 | 卫王 赵昺 |
祥兴元年五月一日 (1278年5月23日) |
祥兴二年二月六日 (1279年3月19日) |
2年 | 新君登极、昭著祥瑞 | 祥瑞显现[14] | 祥兴二年二月六日陆秀夫背负卫王昺投海自尽,宋亡。 | [60][88] |
以年号冠名
注释
参考资料
参考书籍
外部链接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