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应星(1587年—约1666年),字长庚,明朝著名发明家。江西南昌府奉新县北乡雅溪牌坊宋家(今宋埠镇牌楼村)人,汉族江右民系。英国汉学家与历史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的狄德罗”。
宋家的族谱描绘宋应星为一名天资敏悟、到晚明仍然矢志问学的人。童年时期的宋应星与其兄宋应昇同在叔祖宋和庆开办的家塾中就读,先师于族叔宋国祚,后学于新建举人邓良知。[1]
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二十九岁的宋应星与兄长宋应昇一同参加江西省乡试,全省有1万余人应试,考中录取109人,奉新县仅宋氏兄弟二人中举,时人称为“奉新二宋”。宋应星名列乡试榜第三,宋应昇名列第六。
后来他前后5次应试,1616年、1619年、1623年、1627年、1631年,皆不第。感于“士子埋首四书五经,饱食终日,却不知粮米如何而来;身着丝衣,却不解蚕丝如何饲育织造”,这五次赴京赶考,行程万里,也大大加深了宋应星对底层社会认识与见识广博。
崇祯七年(1634年)任江西分宜教谕(县学教师),开始编著《天工开物》,崇祯十年(1637年)四月写成,由友人涂伯聚发行。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崇祯九年(1636年)武官陈启新强行穿过等待上奏的群臣,在紫禁城东门挑起一阵喧哗,吸引皇帝注意并上奏《论天下三大病根》,痛斥大明面临军事威胁,却将军人排除政府事务之外。皇帝封陈启新为吏部给事中(正四品),引发朝野争议。声讨不乏宋应星学友姜曰广。宋应星认为陈启新言之有理,朝野上下包括并学友出于错误的理由敌视他。宋斥之为“此千秋遇合奇事”,乃“炊灯具草,继以诘朝”,愤而疾书而成《野议》。 [2]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在教谕岗位上考绩优异,提拔为福建汀州府推官。1640年辞官归乡。
崇祯十六年(1643年),前往安徽亳州就任知州,州内因战乱破坏,官员大多出走,百废待举。几经努力重建,使之粗具规模,又捐资建立书院。甲申(1644年)年,亳州被李自成军包围,宋应星弃官回乡。明朝覆灭,曾在南明任职。清兵南下,1646年大哥宋应昇服毒殉国,宋应星隐居不仕。1655年,宋应星草成了其兄的《宋应升传》。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宋应星的去世日期,然而据《宋应星评传》作者潘吉星估计,宋应星约在1666年辞世[3]。1666年宋应星去世,享年80岁,葬于本村戴家园祖墓侧。《天工开物》曾经失佚,期间被丁文江重新发现,自此《天工开物》广泛流传,成为了记录中国传统科学与科技的巨著。宋应星被李约瑟尊为“中国的狄德罗”。他的其余四部着作皆在1976年重印。
著述多佚,约1976年前,在中国发现了宋应星的《野议》、《谈天》、《论气》、《思怜》四部著作。
宋应星著作等身,其中以《天工开物》最出名。分上、中、下3部,原有20卷,只刊刻18卷。他流传的著作有[4]:
以下是失传的著作:
宋氏祖先为农民,家族鼎盛在宋应星的曾祖父宋景。[5]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宋景累官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后改兵部尚书。入为左都御史,官至正二品。[5]
祖父宋承庆,字道征,县学禀膳生员。
父宋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庠生。
据薜凤教授考证,“宋氏家族的田产有二十户佃户,大约200人左右,因而是中等水平的土地拥有者。按照17世纪三十年代族谱修订者宋应星之长兄的说法,这个家庭后来遭遇了灾难。一场大火烧毁了家里的住宅,重修住宅让家庭陷入艰难的困境”。[6]
兄弟4人,胞兄宋应升,同父异母兄宋应鼎、弟宋应晶。
宋应星有两个儿子,长子宋士慧,字静生,次子宋士意,字诚生。
宋应星有不少著作经已失佚,传世的有《野议》、《天工开物》、《论天》、《论气》、《思怜诗》。当中《天工开物》声名至隆。《天工开物》不是单独而立,而是宋应星系列写作的一部分。这首先显示在著作内及着作间的编排,《天工开物》的序:“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宋应星是沿着一个主旨(‘义’)来编排内容的,他不是按难易将技术分等编排,而是按一个非常传统的原则:“生存之需先于奢华尤物。”他遵循此一原则时“没有用传统的学术方式来简单地对不同知识领域做价值评判。这意味着,关于‘物’与‘事’的知识,宋应星是本着‘由本及末’的原则,来理解它们如何彼此相关并给世界带来秩序。” [7]
每一部宋应星的著作都体现了思想的一个面向[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