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昶(4世纪?—410年6月22日),彦远平昌安丘人。东晋末年人物。曾与刘裕一同起兵讨伐桓玄,后在东晋官至尚书左仆射卢循之乱时因奉帝北渡长江的建议不被刘裕采纳而自杀。

事实速览 孟昶, 出生 ...
孟昶
出生不详
不详
逝世410年6月22日
东晋建康
职业晋朝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
关闭

生平

孟昶在桓楚时期是青州刺史桓弘主簿,与桓弘同驻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元兴三年(404年)孟昶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朝见桓玄,桓玄见到孟昶甚为高兴,打算以孟昶为尚书郎,就问昔日与孟昶皆侨居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的刘迈二人是否相识,有何意见。因刘迈向来与孟昶不睦,于是故意说:“臣在京口时,没听过孟昶有什么特别才能,只知他们父子常互相赠诗吹捧。”桓玄就只有笑,亦没任用孟昶。孟昶知道后十分怨恨刘迈,自感再没法得桓玄信任,被刘迈毁了前途,回到京口后知建威将军刘裕正图谋起兵推翻桓楚,复辟晋室,于是决意参加。孟昶就负责与刘毅刘道规于广陵起兵,杀死桓弘并占据城池。

在约定的二月丙辰日(3月25日)前,孟昶就诱劝桓弘于那一天出猎,并得其答允。当日尚未天亮就已开城门让猎人出城,而孟昶就与刘毅及刘道规率数十壮士直入桓弘府第,杀死了尚在吃粥的桓弘,并收其兵众南移京口,会合于当地起兵的刘裕。在京口,众人推举刘裕为盟主,总督徐州事,孟昶则任刘裕长史,镇守京口。刘裕及后西伐建康,桓玄兵败出逃,刘裕于是收复建康,立留台百官,孟昶就获授建武将军、丹杨尹。后转吏部尚书义熙四年(408年)加尚书左仆射[1]

义熙五年(409年),刘裕上奏北伐南燕,朝臣都反对,而孟昶与刘裕司马谢裕等人却认为必能取胜,劝刘裕进行北伐,刘裕于是留孟昶监中军留府事,自己亲自领兵北伐南燕,并于次年(410年)成功灭燕。

在灭燕的同年,卢循及徐道覆率军大败豫州刺史刘毅,逼近建康,声势强盛。当时刘裕才从南燕故土南归不久,孟昶与诸葛长民因而建议奉晋安帝北渡长江避难,当时朝中很多人亦同意二人的建议,而刘裕与虞丘进王仲德却反对,坚持要与卢循决战[2][3]。双方各持己见之下,孟昶愤恨其建议不被采纳,亦认定此战必败,于是请赐死。刘裕知后大怒:“卿不妨再作一战,那时才死也不迟!”孟昶自知刘裕必定不肯接受其建议,于是上书自述:“刘裕计划北伐时,其他人都不同意,只有臣赞同刘裕的计划,令到强盛的逆贼把握到机会,令国家陷入危险之中,这是臣的罪过呀。现在我就引咎向天下谢罪。”及后就于五月丙辰日(6月22日)[4]服药自杀。

性格特征

  • 孟昶与弟孟𫖮皆俊美,当时的人叫他们做“双珠”。

评论

  • 裴子野:“夫左道佐民,幻侠誷诞,足以动众,不足以济功,何哉?国之将亡,必隆妖孽,不有悖主,则有乱臣。若天欲荡震斯疾,使之不殄,然后王者兴焉。故其始也,若夜火之集飞虫,虽死不悔;及其末也,始朝阳之照积雪,一旦消除。故有强若卢循,猛如徐道覆,基于邪蛊,何以从彦远之议迁都,为不知矣!从之以死,妇人哉。昔有惧溺而自沈,昶之徒也。”
  • 吕思勉:“夫昶岂草间求活之人?北迁之议,王仲德、虞丘进并以为不可,岂昶之智而出其下?其欲出此,盖非以避卢循,而实以图裕也。昶之所以死可知矣。此为裕诛戮功臣之始。”[5]

家庭

  • 周氏,家境富裕,刘裕起兵时周氏曾经提供资助。

  • 孟𫖮,孟昶在世时并不受职,至孟昶死后才出仕,在南朝宋官至左光禄大夫。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