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位于外太阳系的矮行星妊神星拥有两颗已知自然卫星:妊卫一和妊卫二。这些小卫星在2005年利用位于夏威夷凯克天文台的大型望远镜观察妊神星时被发现。
发现 | |
---|---|
发现者 | 迈克尔·布朗, 查德·特鲁希略, 大卫·拉比诺维茨等 |
发现日期 | 2005年1月26日 |
编号 | |
MPC编号 | Haumea I Hiʻiaka |
其它名称 | (136108) 2003 EL61 I, S/2005 (2003 EL61) 1 |
轨道参数[2] | |
半长轴 | 49 880 ± 198 km |
离心率 | 0.0513 ± 0.0078 |
轨道周期 | 49.12 ± 0.03 d |
轨道倾角 | 126.356 ± 0.064° |
隶属天体 | 妊神星 |
物理特征 | |
平均半径 | ~155 km |
质量 | 1.79 ± 0.11×1019 kg[2] (妊神星的0.45%) |
平均密度 | (未知; 如果成分是冰或水,则近似为1) |
自转周期 | ~9.8 h |
转轴倾角 | (未知) |
反照率 | (未知) |
温度 | 32 ± 3 K |
视星等 | 20.3 |
发现 | |
---|---|
发现者 | 迈克尔·布朗, 查德·特鲁希略, 大卫·拉比诺维茨等 |
发现日期 | 2005年6月30日 |
编号 | |
MPC编号 | Haumea II Namaka |
其它名称 | (136108) 2003 EL61 II, S/2005 (2003 EL61) 2 |
轨道参数[2] | |
半长轴 | 25657 ± 91 km[2] |
离心率 | 0.249 ± 0.015 (2009年; 变量) |
轨道周期 | 18.2783 ± 0.0076 d[4] |
轨道倾角 | 113.013 ± 0.075° |
隶属天体 | 妊神星 |
物理特征 | |
平均半径 | ~85 km |
质量 | 1.79 ± 1.48×1018 kg[2] (妊神星质量的0.05%) |
平均密度 | (假定为接近1) |
自转周期 | (未知) |
转轴倾角 | (未知) |
反照率 | (未知) |
温度 | 32 ± 3 K |
视星等 | 21.9[5] |
妊神星的卫星在多方面都有不寻常之处。它们属于妊神星族,妊神星的碰撞家族,在数十亿年前一次破坏了妊神星冰幔的巨大撞击所产生的碎冰中形成。妊卫一是较大且较远的卫星,表面存在大量的水冰,这在柯伊伯带天体中甚为罕有。[6]妊卫二的质量大约为妊卫一的十分之一,轨道倾角异常地高,其轨道也时常受较大的卫星所影响。
2005年,一个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使用凯克天文台观察妊神星(当时仍称为2003 EL61)时发现了两颗小卫星。妊卫一于2005年1月26日发现,[7]临时编号为S/2005 (2003 EL61) 1。[8]妊卫二则于2005年6月30日发现,临时编号为S/2005 (2003 EL61) 。[9]2006年9月7日,两颗卫星都获得了小行星编号,并分别录入微型小行星目录,编号为(136108) 2003 EL61 I和(136108) 2003 EL61 II。
2008年9月17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宣布了2003 EL61及这两颗卫星的永久命名:(136108) Haumea I Hiʻiaka及(136108) Haumea II Namaka。[10]两颗卫星均以主管生育和生殖的女神好婺妹阿(妊神星)的女儿命名。希亚卡(妊卫一)是舞蹈女神及夏威夷岛的守护神,而夏威夷岛是毛纳基山天文台所在之地。[11]娜玛卡(妊卫二)则是海水之神,她曾将妹妹培嫘(火山之神)的岩浆通过海水冷却下来,并形成新的土地。[12]
在夏威夷神话中,好婺妹阿的众多儿女来自她身体的各个部分。[12]矮行星妊神星几乎完全由岩石组成,只有表面一层冰。一次猛烈地撞击不但把原来的冰幔几乎全部撞走,而且使妊神星达到现在的高自转速度。撞击后的碎片形成了目前柯伊伯带中的妊神星族天体,因此有可能存在更远的,比妊卫二更小的卫星,但至今仍未发现过。不过,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察肯定了在妊神星引力影响范围(希尔球)的十分之一距离内(体积的0.1%)没有亮度大于妊神星0.25%的额外卫星。[13]因此存在更多卫星的可能性非常低。
妊卫一是较远、较大及较亮的卫星,直径大约为350公里。[14]其红外线光谱中在1.5、1.65和2微米波长有强烈的吸收线,符合几乎完全由水冰晶体组成的卫星表面。[6][15]这种奇特的光谱特性以及它和妊神星相似的吸收光谱,证明这个卫星系统并非是在柯伊伯带中捕获而来的,而是来自妊神星本身的碎片。[16]
这两颗卫星大小的估算假设它们和妊神星有相同的红外线反照率,因为根据光谱,它们的表面组成物质是相同的。妊神星的反照率是由斯皮策空间望远镜量度的,由于其卫星太小并太接近妊神星,因此地面望远镜未能独立观测。[17]根据这个假设,妊卫二(质量大约为妊卫一的十分之一)的直径约为170公里。[5]
哈勃空间望远镜有足够高的角分辨率,因此能分辨妊神星与其卫星的光线。哈勃上的近红外线照相机和多目标分光仪对妊神星系统进行测光后,确认了位于1.6微米的光谱线证明卫星上水冰的量至少与妊神星的相似。[17]
妊神星的两颗卫星太昏暗,因此任何小于2米光圈的望远镜都无法观测得到。妊神星本身的视星等却有17.5,使它成为柯伊伯带中在冥王星和鸟神星之后的第三亮天体,只要使用大型业余望远镜便能容易地观测得到。
妊卫一沿着几乎圆形的轨道每49天围绕妊神星一圈。[14]妊卫二则沿着高度椭圆的密切轨道运行,每18天绕妊神星一圈。直至2008年,它的轨道和妊卫一的轨道呈13°倾角,且其轨道受妊卫一的摄动。[9]由于形成妊神星卫星的撞击在太阳系历史的早期发生,[18]因此经过接着的数十亿年内,其轨道应该已经通过潮汐阻尼成为较圆的轨道。目前的研究指出,妊卫二的轨道受到妊卫一轨道共振的影响,[9]并多次进出这种共振关系。现在它们正处于或接近8:3轨道共振。[9]这种关系使得妊卫二受到强大的摄动,也使其进动达到约20°。[9]
目前,妊神星卫星系统的轨道平面与从地球的视线几乎平行,妊卫二有规律地掩食妊神星。[19][20]人们通过观察这种掩食现象可以准确地量度出主星及其卫星的大小与形状,例如在1980年代末所发生在冥王星和冥卫一之间的掩食。[21]掩食期间细小的亮度变化需要用到中等光圈的专业望远镜才能探测得到。[22]妊卫一上一次掩食妊神星是发生在1999年,几年之后才被发现,而下一次掩食则要等到130年以后。[23]
序号 [note 1] |
名称 | 平均直径 (km) |
质量 (×1021 kg) |
半长轴(km) | 轨道周期 (天) |
离心率 | 轨道倾斜度(°) | 发现日期 | |
---|---|---|---|---|---|---|---|---|---|
1 | 妊卫二 | Namaka | ~170? | 0.00179 ± 0.00148[13] (约妊神星的0.05%) |
25657 ± 91[13] | 18.2783 ± 0.0076[13][note 2] | 0.249 ± 0.015[13][note 3] | 113.013 ± 0.075[13] (相对于妊卫一为13.41 ± 0.08°)[note 3] |
2005年6月 |
2 | 妊卫一 | Hiʻiaka | ~310 | 0.0179 ± 0.0011[13] (约妊神星的0.5%) |
49880 ± 198[13] | 49.462 ± 0.083[13][note 2] | 0.0513 ± 0.0078[13] | 126.356 ± 0.064°[13] | 2005年1月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