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数
摩尼教對耶穌的稱呼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夷数,亦作夷数和(帕提亚语/中古波斯语转写:Yyšw‘ [Yišō][1]:474),是摩尼教所崇奉的神祇,是古代中国摩尼教对“耶稣”的音译,祂与琐罗亚斯德、释迦牟尼以及摩尼被尊为摩尼教四大先知。[2]:368[注 1]夷数在摩尼教中是一位相当重要的神祇,是负责接引虔诚信徒灵魂回归明界的引路神。[4]:352
该教创始人摩尼生长在公元3世纪的一个基督教浸洗派家庭,他的父亲跋帝是该派教会的信徒。他们居住在萨珊王朝统治下的南部美索不达米亚,除了浸洗派,那里还活跃着其他早期基督教团体如巴戴桑派和马吉安派,摩尼同他们均有接触。虽然摩尼在自己的著作中有提及琐罗亚斯德和释迦牟尼,但耶稣才是重点,比如“耶稣是摩尼的拯救者”(科隆摩尼古卷);“摩尼,耶稣基督的使徒”(摩尼的水晶印章及他在信文中的自称);“摩尼是耶稣的圣灵”(摩尼的门徒对他的尊称)。[5]:162天主教圣师奥古斯丁曾经撰文讲述摩尼教徒对于夷数的痴迷,以及在各种语言的摩尼教经典中都有夷数赞美诗[6]:135。
六大夷数
“耶稣”本是古代以色列地区的一个常见人名,意为“救赎是雅威”;“基督”是一个术语和尊号,意为“受膏者”。基督教早期教父将二者结合称作“耶稣基督”,表明基督教完全相信耶稣就是《圣经》中应许给犹太人的救世主弥赛亚,即耶稣就是基督,基督就是耶稣(参见基督论)。与此相反,诺斯底主义教导则倾向明确区分作为人的耶稣和作为神的基督。在秉持诺斯底二元论的摩尼教中,更是发展出六种不同形态的“夷数”。[7][8]


- 光明夷数,于摩尼教经《下部赞》之〈赞夷数文 第二叠〉中称为“具智法王夷数佛”和“具智大毉(医)王”。祂是伟大的智性,负责拯救被禁锢在人体内的光明分子。祂是由摩尼教最高神明尊召唤出来拯救世人的第三使。第三使的救世行为令暗魔焦躁不安,害怕失去对光明分子的控制,因此它造出人类原祖亚当和夏娃,并将光明作为灵魂禁锢在人体内。光明夷数向亚当传达有关救赎的灵知,借此唤醒人类沉沦的灵魂。但亚当被夏娃诱惑生下该隐、亚伯和塞特,导致拯救失败。随着人类继续繁衍,灵魂受制于肉体,光明分子无法摆脱暗魔的禁锢。[9]由于光明夷数地位重要,所以祂有时也被认为是明尊之子。[7]
- 受难夷数可说是被禁锢在肉体(物质世界)中受苦的光明分子的象征。如同历史上的拿撒勒人夷数,祂最终被钉十字架。[7]《下部赞》中屡屡提及光明夷数,但只有一处与受难夷数有关,在〈叹五明文 第二叠〉中写道:“抽拔恶刻出疮痍,洗濯明珠离泥溺。法称所受诸妙供,庄严清净还本主。夷数肉血此即是,堪有受者随意取。如其虚妄违负心,夷数自微无雪路。”这里的“夷数肉血”就是指耶稣的圣体和宝血,在最后的晚餐上,耶稣以此设立圣餐礼。在《下部赞》中,摩尼教徒便借用夷数肉血来象征困于尘世的光明分子。[10]:40–47
- 拿撒勒人夷数以人类的形态进入真实的历史,以光明使徒的身份降临尘世行使神迹,最后被钉十字架。但与基督教中的耶稣不同,这里的夷数不会在十字架上感受痛苦,或者说经历受难的过程,夷数被钉十字架属于诺斯底的幻影说理论。意即拿撒勒人夷数虽然进入人类的物质世界,祂看起来和人类没有区别,但实际上却没有肉体,依旧是完整的神(灵体),所以即使被钉十字架祂也不会有任何痛苦之感。由此可得出结论,拿撒勒人夷数也许就是光明夷数的化身。[7]
- 审判者夷数,或称“末世夷数”,在末日审判之后,在天火净化仍有希望得救的光明分子之前的这段中间时期,总和120年,将由祂来统治人类。在一篇有关末世善恶大决战的科普特语布道文中明确提到,光明夷数会亲自主持末日审判,可见审判者夷数也和光明夷数关系密切。[7]
- 孩童夷数也被描述为是光明夷数的流溢(emanation),祂被视为“灵魂渴望救赎”这一意志的人格化。孩童夷数显然和受难夷数有关联,但要证实这一论断还需要更多研究。[7]
- 月宫夷数仍可视为光明夷数的一个分身,至少在摩尼教的普遍信仰中,明月一直是光明夷数的象征,祂的光明殿也修筑于月宫内。在一份粟特语文献中可读到这样的句子:“明月夷数升上夜空”。[7]
结论
综上所述,摩尼教中的所有夷数形象都可归纳为一位受难的、救世的宇宙神灵形象。通过这些形象,夷数在摩尼教宇宙论中成了一位无所不在的、同时遍在的救世主。而且每一种形象都具有象征意义,比如光明夷数象征伟大的智性,受难夷数是世界的灵魂,孩童夷数是对生命的沉思,月宫夷数是明月光辉,等等。[7]
赞夷数文
摩尼教传入汉地后,由于耶稣这一形象于华夏文化而言相当陌生,所以传教士将其与佛教文化结合,称耶稣为佛,并赋予祂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典型佛教形象。[11]:104–105因此信徒在以下节选的宛如佛经的《下部赞》所收赞美诗〈览赞夷数文〉中写道:
原文 | 改为现代用字 |
---|---|
|
|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