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砧山国姓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甲人的主要信仰神为大甲妈、贞节妈、国姓爷[1]。因传说铁砧山有郑成功插剑涌出的国姓井,于是人们就立了一块刻有“开台郑国姓”的石碑当灵祠作祭,后石碑毁损[2]。
战后初期,大甲镇长郭金焜、郭秋汉、陈财福等以兴建大甲忠烈祠的名义发起重建郑成功庙,得大甲、大安、外埔民众支助[3]。建筑设计为穹隆顶,以呈现清真寺的异国风格,前台阶两旁放置清末四座土铁炮[1]。大甲忠烈祠重建设计人为蔡江山、黄奇贤、蔡添法及陈西湖。
1947年6月9日,工人在挖土兴建时,在今庙中案桌下方挖到一座古墓,三名工人当场被高约五台尺、厚约二台尺的土块埋盖,造成外埔大甲东人李汉源当场死亡。墓碑额眉写“银同”两字、正中央刻着“显考昌记曾公墓”,左沿刻镂日期是“嘉庆辛未年重修”,右沿中央则是“男五大房子孙立”等字样,古怪的是两旁排列著“先讲先变海文开拓”和“先伍先闹国成秀桂”等八个两字群,不似人名。与这墓碑一齐出土的还有两只重叠埋置的金斗瓮,皆没装骨骸,上方瓮的瓮底粘了四枚古铜钱及瓮内底部另粘卅二枚,下方瓮内装了七十二条长枝木炭。对此怪墓,有认为是荫堆、招魂冢、或是图谒等说法,像身为业余地理师的陈财福,就说是代表中华民国五族共和、共党为祸,国民政府退守台湾,终将反攻大陆成功的预言。庙方把此墓碑嵌在庙后护墙中央,并将卅六枚铜钱镶挂庙左旁的管理员室,旁注事情发生始末。[4]
1948年4月22日落成,耗资新台币四百万余,由县长宋增榘主持典礼[5]。庙地离原石碑距离约二十米的山顶[2]。因此庙地为私人捐给台中县政府,便以大甲镇长为当然主任委员[1]。1950年5月,再建左右厢房[6]。1953年2月开始合祀阵亡将士牌位[4]。1955年4月,陈财福修建梯道、石壁[7]。
1987年,此庙进行寺庙登记之际,登记成镇公所秘书郭传芳,此后成为私人管理,导致造成政府无法拨款整修[1][11]。九二一大地震之后,原先失修的庙身损坏更发严重,天花板龟裂裂缝更大[11]。后2000年12月2日,郭传芳申请放弃管理[12]。在庙务长久以来乏人管理下,香火渐失,土铁炮也剩一枚[1]。直到2007年,镇公所动用火葬场回馈金两百五十万元,于该年10月18日开始重修[13]。次年4月14日,由大甲扶轮社提供经费,镇公所将大甲文昌祠仅剩的一门古炮与此庙剩下的一门炮作配对,安置庙前,合称“文武炮”[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