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字中的大写数字是为避免日常使用中数字遭到篡改(例如笔画过于简单的“一”、“二”、“三”便很容易遭到恶意篡改)而设计出的一套汉数字系统。因交易中利益攸关,这套数字系统也就往往被使用以避免数字被加笔改数。
虽然旧时对于大写数字的起源有武则天说、朱元璋说等,如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卷三就说:“凡数字作壹贰叁肆捌玖等字,皆武后所改”。但近几十年来不断发现的先秦简牍显示,早在先秦时期大写数字便已被使用。[1]如清华简中《程寤》的竹简背面中央就记有大写数字,可能是排序号码。[2]又如清华简中的《越公其事》篇中“一二弟子”写作“壹弐弟子”等。[1]
李零认为,“战国时期是商业活动和法律行为十分活跃的时期,当时的各国,其数字用字差不多都有繁化的别体,特别是极易添加笔画和相互混淆的‘一’、‘二’、‘三’,尤其如此。”[3]但当时使用大写数字的目的比后世要复杂,目的也不仅限于防伪,所用代替数字的“大写数字”也并不唯一。[1]
现在发现的东晋十六国时期文书中,也有使用大写数字的例子,如吐鲁番出土文书《北凉神玺三年(399)仓曹贷粮文书》:“”今贷柒石……拾斛,秋熟还等斛“,又如哈拉和卓九一号墓出土的《奴婢月廪麦帐》:“(前缺)合给肆斛贰斗。奴文德、婢芳容二人,人日禀麦五升,合给麦叁斛。奴子虎生一人,日给禀麦二升,合□□陆斗。都合柒斛拔(捌)斗,请纪识。”等等。[4]
在唐代的敦煌文献和吐鲁番文书中,大写数字极为常见,除算经之类的数学文献外,会计账目、借贷契约的钱物数量、规格乃至期限等事项,也都已普遍使用大写数字记录。[5]又如,斯文赫定、安博尔特(Nils Ambolt)等人在和田得到的《于阗巳年(801)十一月至十二月于阗六城百姓纳进奉𫄨䌷抄》(Hedin 16)是于阗语、汉语双语的文书,其中汉语部分有“六城潘野娑捈、可里没梨共纳进奉𫄨䌷肆拾陆尺”、“六城南牟没纳进奉𫄨䌷壹丈捌尺伍寸,又贰丈贰尺伍寸,又贰丈叁尺贰寸,又纳贰丈肆尺,又贰丈贰尺壹寸,又叁丈陆尺贰寸”等语。[6]宋代碛砂藏的跋尾,也多用大写数字,其中贰也写作“弐”,而肆的字形将左侧的“镸”替换成了“丨丿”,徽州契约文书中也出现了这种肆的写法。[7]
大写数字因为书写繁琐,后来也出现了简化的现象,如在明清的徽州契约文书中,壹也写作“壱”或“乙”,捌写作“拐”,柒写作“㭍”或仅有一点的“㭍”等等。[8]
大写数字的使用也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如韩国庆州雁鸭池182号木简上就有“宝应四年”(公元765年)、“壹贰叁肆伍”等字样。[9]日本8世纪初的《大宝律令》规定公文书的账簿必须使用“大字”,即大写数字。[10]而正仓院所藏天平时期(729-749年)的户籍及账簿中,也有使用大写数字的实例。[11]
中文汉字 | 日文汉字 | ||||||
---|---|---|---|---|---|---|---|
简体小写数字 | 繁体小写数字 | 大写数字 | 二简字大写数字 | 小写数字 | 新字体大写数字 | 旧字体大写数字 | |
零 | 〇 | 〇 | 零 | ||||
一 | 壹 | 弌 | 一 | 壱 | 壹 | ||
二 | 贰/貮 | 弍 | 二 | 弐 | 貳/貮 | ||
三 | 叁/參/叄 | 弎 | 三 | 参/叁 | 參/叄 | ||
四 | 肆 | 䦉 | 四 | 肆 | |||
五 | 伍 | 五 | 伍 | ||||
六 | 陆 | 六 | 陸 | ||||
七 | 柒 | 㲺 | 七 | 漆、質 | 柒 | ||
八 | 捌 | 八 | 捌 | ||||
九 | 玖 | 九 | 玖 | ||||
十 | 拾 | 十 | 拾、什 | ||||
百 | 佰 | 百 | 陌、佰 | ||||
千 | 仟 | 千 | 阡、仟 | ||||
万 | 萬 | 万 | 萬 | ||||
亿 | 億 | 億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