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罗西娅·玛格丽特·坦宁 (英语:Dorothea Margaret Tanning,1910年8月25日—2012年1月31日)是一名美国画家、版画家、雕塑家、作家、和诗人。她的早期作品主要受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21年1月14日) |
多罗西娅˙坦宁出生并成长于伊利诺伊州盖尔斯堡,在进入诺克斯学院两年后(1928年至1930年),她在1930年搬到芝加哥 ,随后于1935年移居至纽约。在纽约,当她追寻个人画风之际,她以商业艺术家的职业为生,并在1936年,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具影响力的《奇幻艺术:达达与超现实主义》展览中,发现了超现实主义的可能性[1]。
梅西百货的艺术总监对她在流行广告的创造力与才能感到印象深刻,因此介绍她和艺廊主朱利安˙莱维认识,后者立刻安排了她的展览。莱维随后分别在1944年和1948年给了坦宁两次个人展览,同时也介绍她进入超现实主义难民艺术家的圈子,莱维当时正在他位于纽约的艺廊展览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包含德国画家马克斯·恩斯特。[2]莱维的妻子穆芮儿˙史崔特,也是一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和坦宁建立了友谊,并在1940年代持续进行彼此的书信往来。 [3]
坦宁在1942年的一场派对上首次遇见恩斯特。后来,恩斯特拜访坦宁的工作室,考虑将她的作品加入由他当时的妻子-佩姬·古根汉主办的女性艺术家联合展览,举办于她拥有的本世纪艺术艺廊。根据坦宁在她的回忆录中所叙述,恩斯特迷上了她标志性的自画像-《生日》。他们两人一起下国际象棋,随后坠入爱河。 他们在纽约住了几年,随后搬到亚利桑那州的赛多纳,后来又去了法国。 [4][5]在赛多纳,他们盖了一栋房子,并招待来自全国的许多朋友。坦宁和恩斯特在1946年在好莱坞结婚,他们一共维系了三十年的婚姻关系。[6][7]
1949年,坦宁和恩斯特搬到了法国,他们在巴黎和都兰之间生活,并在50年代前期和中期短暂搬回赛多纳。他们住在巴黎和后来的普罗旺斯,直到1976年恩斯特去世(他曾在一年前中风),在这之后,坦宁回到了纽约 [8][9]。她在80年代继续创作工作室艺术,然后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将她的注意力转向写作和诗歌,工作和出版直到她的生命结束。 坦宁于2012年1月31日在她曼哈顿的家中去世,享年101岁。[10][11]
除了她在1930年在芝加哥美术学院度过的三个星期,[12]坦宁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13]从40年代以来,她的绘画中的超现实主义意象以及她与超现实主义运动的艺术家和作家的亲密友谊,使得许多人将坦宁定义为超现实主义画家,尽管她在跨越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也有其他领域的创作。
坦宁的早期作品 - 诸如《生日》和Eine kleine Nachtmusik等画作 [1] (1943年,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 - 以抽象的梦境为题材。 如同其他超现实主义画家,她极为注重细节,并用柔和的笔法来呈现画面。1943年,坦宁和她的朋友穆芮儿˙史崔特[14],共同在佩姬·古根汉位于纽约的本世纪艺术画廊所举办的“31位女性展览”展出画作。[15]在40年代后期,她继续描绘超现实的场景,并试图一些将性欲主题、神秘符号和荒凉空间结合在一起。 在此期间,她与Marcel Duchamp , Joseph Cornell和John Cage等人建立了长久的友谊。她也为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的几部芭蕾舞剧设计了舞台布景和服装,包括大都会歌剧院的“夜影”(The Night Shadow)(1945年),和两部汉斯·里希特的先锋电影。[16]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Tanning的绘画逐渐演变,变得较不明确,并更具暗示性。这段时间,她在巴黎和法国的于姆市工作,开始远离超现实主义,发展自己的风格。 在50年代中期,她的作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她的图像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和棱柱形,例如Insomnias(1957,当代美术馆 (斯德哥尔摩))等作品。正如她所说的:“大约在1955年,我的画布完全分裂了...你可能会说,我打破了镜子。”
到60年代后期,Tanning的绘画几乎是完全抽象的,但总是暗示著女性的形象。从1969年到1973年,坦宁集中创作三维物体,柔软,织物雕塑,其中包括《帕沃旅馆202 房间》的五个雕塑作品(1970-1973年),目前永久收藏于巴黎蓬皮杜中心的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在她居住于法国的50年代至70年代的期间,坦宁也成为了一名活跃的版画家,在Georges Visat和Pierre Chave的工作室工作,并与Alain Bosquet,Rene Crevel,Lena Leclerq,André Pieyrede Mandiargues等诗人合制了一些限量的艺术书籍。和AndréPieyrede Mandiargues 。 [17]在她丈夫于1976年去世后,Tanning在法国待了好几年,重新专注于她的绘画。 这些年包括了她一项长达五年的软雕塑尝试。 [18]到1980年,她将家和工作室搬迁到纽约,开始了一段积极创作的时期,这段期间她主要创作绘画,素描,拼贴画和版画。
坦宁的作品在美国和欧洲的众多单人展览中得到认可,包括1974年在巴黎国家艺术中心(1977年成为蓬皮杜艺术中心)的重大回顾展,以及1993年在瑞典的MalmöKonsthall和伦敦的Camden艺术中心。纽约公共图书馆于1992年对坦宁的版画进行了回顾展[19],费城艺术博物馆于2000年举办了一个名为《生日与来世》(Birthday and Beyond)的小型回顾展,以纪念其收购坦宁着名的1942年自画像《生日》(Birthday)。
坦宁在2010年的度过百岁,当年有为期整年的一系列展览,包括:美国纽约绘图中心的“多罗西娅˙坦宁 - 舞台早期设计”[20]、 法国塞扬 (瓦尔省)Maison Waldberg博物馆的《多罗西娅˙坦宁生日快乐》 [21]、 德国马克斯˙恩斯特博物馆的《Zwischen dem Inneren Auge und der Anderen SeitederTür》 [22]、斯德哥尔摩Galerie Bel'Art博物馆举办的《多罗西娅˙坦宁:百年致敬》 [23]、以及法国雷内莱班 (奥德省) l'Espace d'Art 博物馆所举办的《Surréalisme,Dada et Fluxus - Pour le 100ème anniversaire de Dorothea Tanning》[24]。
坦宁的一生都持续在创作故事与诗,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于1943年在VVV杂志上发表[25] 原创诗文和铜版画则在限量版书籍Demain(1964)[26]和En chair et en or中出版(1973)。[27] 然而,在她于80年代回到纽约后,她开始关注于写作之上。1986年,她出版了她的第一部回忆录-《生日》,取名自在她的自传中占显著地位的同名画作。它已被翻译成其他四种语言。2001年,她写了一本名为《在生活之间:艺术家与她的世界》的回忆录扩展版本。
在她的朋友和导师詹姆斯·梅里尔(担任美国诗人学院院长多年)的鼓励下,[28]坦宁在八十余岁的年纪开始创作自己的诗歌,她的诗歌定期出版在文学评论和杂志上,诸如:《耶鲁书评》(The Yale Review),《诗(杂志)》(Poetry),《巴黎书评》(The Paris Review)和纽约客|纽约客杂志直到她去世为止。 她的诗集:《A Table of Content》和一本短篇小说《Chasm:A Weekend》均于2004年出版。 她的第二部诗集 Coming to That在2011年由格雷沃尔夫出版社出版。
1994年,坦宁捐助了美国诗人学院的华莱士史蒂文斯奖 ,该奖项授予在诗歌技艺上被认可的杰出诗人每年10万美元的奖金。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