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允彝、完淳父子墓,简称夏墓,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北部的荡湾村,是明末文学家、诗人夏允彝、夏完淳父子的墓葬。为保护该墓葬,当地居民曾在墓葬周围兴建大量疑冢。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时真的夏墓得以公开,此后周边地区被当地政府禁止樵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墓一度被盗,后得以修复。1962年和1980年,夏墓先后两次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2]

事实速览 夏允彝、完淳父子墓,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
夏允彝、完淳父子墓
Thumb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
分类古墓葬
时代清代顺治二年(1645年)
编号2-11
认定时间1980年8月26日
关闭
favicon
2 sources

历史

夏允彝(1596-1645),松江府华亭县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他和他的儿子夏完淳(1631-1647)均为明后期的文学家、诗人。二人在家乡举兵抗清。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夏允彝因周边地区抗清失败而投水自杀,其遗体被安葬于松江小昆山的祖坟中。之后夏完淳与陈子龙商议举兵,后因事情泄露被捕,并被押送至南京,顺治四年(1647年)被杀。之后夏完淳的遗体被其好友杜登春、沈羽霄收殓,并安葬于夏允彝的棺椁旁。为防止墓地遭到破坏,夏墓的周边被当地居民修建了大量的疑冢。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真正的墓地得以被公开。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娄县知县谢庭薰在二人的墓旁立下石碑,禁止周边樵采放牧。道光六年(1826年),这块石碑由当时的知县徐梦熊重新树立。[3][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夏完淳的棺椁遭到盗掘,墓内的一把扇子、两方印章被盗走,而随葬的手写稿本则被盗墓者焚毁,尸骨被丢弃在野外。随后在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追查下,夏允彝的印章和扇子等随葬物品被追回,[a]尸骨被重新葬入墓中。1955年底,江苏省博物馆拨款将夏允彝、完淳父子墓修缮一新,修建了墓道,添置了石供桌和石凳,并将禁制碑移动到了墓道的最南端。松江县划归上海后,1961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了夏允彝、完淳父子墓,并在墓前立起一块墓碑,上有陈毅所书“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字样。1962年,夏墓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大革命期间,夏墓原有的石供桌和石凳被砸碎,周边的绿地被挪用为了农田。1980年,夏墓被重新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重新拨款将夏墓恢复原状,1983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恢复了夏墓周边的绿植,并派人专门保护。2000年初,松江区各个单位在夏墓周围认种,形成了纪念林。夏墓之后以“夏林”的名称入列松江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4月6日,有媒体报道称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的坟丘上被当地村民种上了油菜。当年12月时,墓丘上的作物已经被全部清除。[3][4][5][6][7]:177[8][9][10]

结构

夏允彝、完淳父子墓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镇北部的荡湾村,因墓后建有托山而整体呈半月形。墓丘前立有墓碑,墓碑前有石供桌和石凳,墓碑前建有墓道,墓道南端有清代所立的禁止樵采的石碑,墓基上镶嵌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墓葬周围种有绿植。[3][4][5][7]:177

注释

参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