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报》是马来西亚砂拉越的地方性中文报章,也是当地第一份网上中文报章。为当地黄文彬报业机构旗下报章。此报章与“砂拉越晚报”为姐妹报。创办人为丹斯里拿督阿玛黄文彬,现任董事经理兼总编辑为拿督黄国辉[2]。
此条目形似新闻稿,或带有过度的宣传性语调。 (2020年12月1日) |
历史
《国际时报》前身,即《砂拉越快报》于1960年代初由颜自发、黄开渊和蔡坚强三人联合创办,但因为管理不善,亏损连年,在1963年由古晋华商拿督阿玛黄佛德和丹斯里拿督阿玛黄文彬联合接手,股东蔡坚强继续担任经理,主编为林日晃,编辑部就设在艾贝尔路的一栋店屋二楼,当时的报费每个月才区区的三块四毛钱[3]。
1968年,马来西亚经历了新加坡独立、马星汶货币分家、印尼结束对抗等重大事件后,局势开始稳定下来,强调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马来西亚五年计划得以开始推行。当时的社会,需要更多、更好的传媒[4]。
而《砂拉越快报》发行至1968年时,拿督阿玛黄佛德退股求去,丹斯里拿督阿玛黄文彬全面承顶下所有的股项。再通过前者所留下的一些器材,诸如印刷机、铅字粒和一些办公室桌椅等等的基础上,进而再完善各部门的设备,如从香港输入各号字粒,扩充排字房储字量等之后,于同年的10月1日,把《砂拉越快报》易名为《国际时报》,正式创办了砂拉越州第一份红黑两色套印的中文报章[5][3][6]。
1968年至1969年,即《国际时报》创刊初期,厂址设在古晋浮罗岸区火柴巷[6][5]。
1970年搬迁至艾贝尔路。就在这一年,被令停刊一个月[6]。
1971年成立婆罗洲出版有限公司[6]。
1973年8月15日,《国际时报》再被令停刊,至1974年8月10日才复刊[6]。
1974年12月8日,《国际时报星期刊》改为《国际周刊》及开始采用花纹打字机[7]。
1975年10月1日《国际晚报》出版[7]。
1981年开始使用卷筒印报机,并将《国际晚报》改为周刊[7]。
1987年9月1日婆罗洲出版有限公司改组,由现任黄文彬集团总裁拿督黄国忠主管,并搬迁至敦阿都拉欣路,在各地设立办事处[7]。
1988年,引进具电脑功能中英文字处理机[8]。
1989年9月1日,婆罗洲出版有限公司易名“国际时报有限公司”[8]。
1996年6月,迁入朋岭工业区自置厂址[8]。
1997年5月1日开始设立《国际时报》网站[8]。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