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高雄科技大学

位於臺灣高雄市的科技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map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简称高雄科大高科大高科 NKUST,是一所位于台湾高雄市的国立科技大学,由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于2018年合并而成,为台湾学生人数规模第二大的高等教育机构[4][5],仅次于国立台湾大学[6]

事实速览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 老校名 ...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
National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校徽

国立高雄科技大学校门
由上图逆时针依序为:第一校区正门、建工校区正门、燕巢校区正门、旗津校区正门、楠梓校区正门
老校名
创办时间2018年2月1日,​7年前​(2018-02-01
学校代码0053
学校类型国立大学国立科技大学
预算国立高雄科技大学校务基金预算数(112年度)
新台币5,358,830,000元[1]
校长杨庆煜
副校长俞克维
李嘉纮
谢淑玲
吴忠信
郭俊贤
蔡匡忠(任务编组)
教师人数1,664(111学年度)[2]
学生人数28,443(111学年度)[2]
研究生人数5,161(110学年度)[2]
校址

22°39′5.6″N 120°19′42″E
校区市区、郊区、丘陵、海滨
总面积216.1公顷
昵称NKUST、高雄科大、高科大、高科
藏书数量210万余册
所属法人中华民国教育部
隶属高雄学园
海洋联盟
台湾区块链大学联盟
亚马逊网络服务系统AWS Academy成员[3]
电话号码+886-7-601-1000(第一校区)
+886-7-381-4526(建工、燕巢校区)
+886-7-361-7141(楠梓校区)
+886-7-810-0888(旗津校区)
网站http://www.nkust.edu.tw
位置
地图
关闭

合校沿革与校史

2013年1月3日教育部召开国立大学合并推动审议会决议,9月17日教育部同意第一科大与高海科大合并后以“国立高雄科技大学”为校名。高海科大于2013年11月办理3场次全校性合并公听会,20日投票结果61.15%赞成合并,21日召开临时校务会议,25日提报教育部。二校于2014年1至5月召开3次合并规划小组联席会议。之后高应大加入评估三校合并之可能性。

2014年6月12日,三校皆分别召开校务会议,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以79.6%赞成通过整并案;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以90票赞成、30票反对,于予参与整并案[7];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在校务会议中临时将与高科大的合并案“合并程序是否继续”排入议案,投票表决结果55:42,否决合并案,但此次投票为临时加入,且否定该校于先前所举办两次公投之决议,因此引发不小反弹声浪[8][9]

2014年6月19日,海科大再次召开校务会议,会后决议暂缓执行与高科大之合并案[10][11]

2014年6月25日,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再度召开校务会议,确认三校整并案,投票结果58票赞成、38票反对,同意合并[12]

2014年10月8日,教育部会同三校校长举行会议,预定于2016年8月1日合并成“国立高雄科技大学”[13]

2015年6月18日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务会议否决《三校合并计划书》[14],故依同年5月12日“104年度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等三校合并推动小组第一次会议”决议,改为推动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与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二校合并[15]。但教育部之整并审议会遭两度取消,因此无法于原定时程(即2016年8月1日)成立新大学。[16]

2017年4月,教育部函转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校友会就该校重新考虑参与整并案之请求予高应大。[17]6月16日教育部同意三校合并意愿提送行政院,惟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认为与校务会议决议不符,要求暂缓提送。[18]

2017年7月20日,行政院召开研商三校合并会议,会议结果原则支持合并,并预定2018年2月1日三校正式合并。合并后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学生人数将达2.8万人,成为台湾规模最大科技大学。[19]“国立高雄科技大学”三校启动新任校长遴选,要求九月底前经由校务会议,各推派一名遴选委员代表,参与新任大学校长遴选会议。[20]

奉行政院2017年12月8日院台教字第1060040739号函核定,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国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及国立高雄应用科技大学自2018年2月1日合并为“国立高雄科技大学”。[21][22]

2018年1月2日,经过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合并研商会议后,教育部决定揭牌仪式由建工校区为主,其他校区则采视讯方式同步办理揭牌。[23]

2018年2月1日,三校正式合并成立“国立高雄科技大学”,首任校长为杨庆煜博士。[24]

2018年6月14日,启用“国立高雄科技大学”新关防印信。

2018年6月30日,高科大新校徽6月征集全校性意见、10月经校徽选荐小组会议决定公开全校票选、11月完成全校师生和校友票选选拔出炉,并于12月8日校庆当天揭晓公布新校徽。

2018年8月28日,教育部核定通过“国立高雄科技大学学则”与“国立高雄科技大学附设专科部学则”。

2019年2月1日,依组织规程,调整部分行政单位编制及运作,另“共同教育学院”也正式运作,将原三校的通识教育中心整合为“共同教育学院”,第1任院长由李嘉纮教务长兼任之。

2019年3月27日,教育部台教技(二)字第1080042632号函核定组织规程,并请自108学年度起学术组织调整,请依校内行政程序于组织规程中修正,并于108年7月31日前报部。预计于108学年度起以新系所招生。

2019年4月15日,成立五校区(旗津、燕巢、楠梓、建工、第一)之综合业务处,将业务量最为庞大之教务、学务、总务三大类业务,授权由各校区综合业务处承办。

2019年5月21日,教育部台教技(一)字第1080073737D号函核定新设“金融系进修部四技”。

2019年6月12日,107-4校务会议通过“附设进修学院组织规程”。

2019年6月22日,首度移师于高雄巨蛋举行107学年度毕业典礼,齐聚 5 个校区近 7,500 名毕业生,同时邀请到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博士出席勉励毕业生终身学习。

2019年7月11日,教育部台教技(二)字第1080096051号函复修正组织规程准予核定,并自108年8月1日起生效。共计10个学院47个系所。
(1) 燕巢校区“管理学院会计系”与第一校区“财金学院会计资讯系”整并为“会计资讯系”,并改隶属商业智慧学院。
(2) 建工校区“光电与通讯工程研究所”与第一校区“电机工程研究所光电组”整并,并改名为“光电工程研究所”。
(3) 第一校区“电机工程研究所系统资讯与控制组”与建工校区“电机工程系”整并,并改名为“电机工程系智慧自动化系统硕士班(含硕士在职专班)”。

2019年7月22日,教育部台教技(一)字第1080107506号函复新设“商业智慧学院博士班”,准予核定。

2019年10月25日,教育部台教技(一)字第1080154388E号函复核定,申请109年度(秋季班)“化工材料研发产业硕士专班”,准予同意设立。

2020年1月8日,108-1临时校务会议通过财金学院财务管理系隶属管理学院。

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台教人(二)字第1090005054号函核定,107年2月1日生效之暂行组织规程,业经考试院修正核备。

2020年1月30日,配合国家推动渔业公费生政策,109学年度渔业生产与管理系设立“渔业公费专班”,首次办理渔管系公费专班招生。

2020年3月26日,教育部台教技(一)字第1090045588D号函复申请110学年度停招机电工程系先进制造科技日间硕士班及资讯财务日间硕士学位学程班,准予同意。

2020年5月12日,教育部台教技(一)字第1090067153G号函复核定,申请增设110学年度“高瞻科技不分系学士学位学程”,准予同意设立。(自109年8月1日生效)

2020年5月14日,教育部台教技(一)字第1090069934B号函复核定,申请110学年度调整“营建工程系硕士在职专班”改名为“营建工程系营建工程与管理硕士在职专班”、“应用英语系英语专业沟通与教学科技硕士班”与“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硕士班”整并为“应用英语系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硕士班”,准予同意。

2020年7月21日,教育部台教技(一)字第1090105684号函复核定,申请110学年度“管理学院博士班”分组新增“管理组”、“财金组”,准予同意;商业智慧学院产业高阶经营管理博士班缓议。

2020年8月10日,共同教育学院成立“师资培育中心”筹备处。

2021年3月11日,高雄市政府函建工校区北栋教学大楼登录历史建筑公告。

2021年6月30日,依教育部台教技(一)字第1100035828D号、台教技(一)字第1100071516G号函办理。
(1) 111学年度增设:能源与冷冻空调工程系(日间部四技)、电讯工程系硕士在职专班。
(2) 111学年度停招:行销与流通管理系连锁加盟管理硕士班(日间硕士班)、环境与安全卫生工程系消防与防灾工程硕士在职专班。

2021年8月1日,正式成立师资培育中心,开设高级中等学校教育学程。

2021年9月1日,与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签署合作备忘录,二校合作分享学术、研究资源,跨校开课选课。[25]

2022年3月2日,原隶工学院之机械工程系、模具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能源与冷冻空调工程系,新组“智慧机电学院”。

2023年,原隶工学院之工业设计系改隶人文社会学院;原隶人文社会学院之人力资源发展系,改隶管理学院;人文社会学院改名“创新设计学院”。

2024年7月31日,东方设计大学正式停办,校园进行解散与清算。该校的9公顷校地已由高雄科技大学接收,计划将其转型为“产学合作园区”,并成为高科大的第六个校区。该校区位于湖内区,邻近路竹科学园区、洲际工业区及捷运路线,未来将用于推动产学合作与人才进修。[26][27][28]

历任校长

更多信息 任别, 姓名 ...
任别 姓名 起迄时间
1 杨庆煜 2018年2月1日~迄今
关闭

学术排名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U.S. News & World Report)公布高科大排名全球1747名。[29]

学伦问题

高科大教授唐惠钦及王嘉男涉嫌受贿,从中串连代写论文服务。[30]

校区

108学年度(2019年)起学院与系所整合,但仍维持于原有校区运作为主,未来将逐步配合学校规划调整各学院于同一校区[31]

学术单位

现行学术单位如下[32]

表示各校区: 燕巢   第一   楠梓   建工   旗津 

更多信息 工学院 第一, 工学院 建工 ...
工学院
 第一 
工学院工程科技博士班 环境与安全卫生工程系(学、硕、博)
营建工程系(学、硕)
营建工程与管理硕士在职专班
工学院
 建工 
土木工程系(五专、学、硕、博)
土木工程与防灾科技硕士在职专班
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系(学、硕、博)
工业工程与管理系(学、硕、博)
关闭
更多信息 智慧机电学院 ...
智慧机电学院  建工 
机械工程系(学、硕、博)
 建工 
模具工程系(五专、学、硕、博)
应用工程科学硕士班
 第一 
机电工程系(学、硕、博)
 燕巢 
能源与冷冻空调工程系(学)
 燕巢 
车辆工程系(学)
关闭
更多信息 电机与资讯学院 ...
电机与资讯学院  建工 
电机工程系(学、硕、博)
 第一 
智慧自动化系统硕士班
 建工   第一 
电子工程系(学、硕、博)
 第一 
电脑与通讯工程系(学、硕)
 建工 
资讯工程系(学、硕)
 建工   第一 
光电工程研究所
 楠梓 
半导体工程系(学、硕)
 第一 
智慧系统技优专班(学)
关闭
更多信息 海事学院 ...
海事学院  楠梓   旗津 
海事学院海事科技产学合作博士班
 楠梓 
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学、硕 )
 旗津 
轮机工程系(五专、二技、学、硕)
 旗津 
海事资讯科技系(学、硕 )
 旗津 
航运技术系(五专、二技、学、硕)
 旗津 
海事风电工程硕士学位学程
 楠梓 
电讯工程系(学、硕)
 楠梓 
智慧海事技优专班(学)
关闭
更多信息 水圈学院 楠梓 ...
水圈学院
 楠梓 
水圈学院水产科技产业博士班 渔业科技与管理系(学、硕 、五专) 水产食品科学系(学、硕 )
水产养殖系(学、硕) 海洋生物技术系(学、硕) 海洋环境工程系(学、硕)
关闭
更多信息 管理学院 第一, 管理学院 燕巢 ...
管理学院
 第一 
管理学院博士班 管理学院高阶主管经营管理硕士在职专班(EMBA) 国际管理硕士学位学程(IMBA)
资讯管理系(学、硕、博)
电子商务硕士班
行销与流通管理系(学、硕) 运筹管理系(学、硕)
商务经营管理硕士班(MBA)
金融系(学、硕)
金融高阶主管经营管理硕士在职专班
财务管理系(学、硕) 风险管理与保险系(学、硕)
科技法律研究所(硕) 创业管理硕士学位学程
管理学院
 燕巢 
企业管理系(学、硕)
高阶经营管理硕士在职专班
国际企业系(学、硕、博) 人力资源发展系(学、硕)
关闭
更多信息 商业智慧学院 燕巢 ...
商业智慧学院
 燕巢 
会计资讯系(学、硕) 财政税务系(学、硕) 智慧商务系(学、硕)
观光管理系
观光与餐旅管理研究所(硕 )
金融资讯系(学、硕)
关闭
更多信息 海洋商务学院 楠梓 ...
海洋商务学院
 楠梓 
航运管理系(学、硕、博) 供应链管理系(学、硕 ) 海洋休闲管理系(学、硕)
商务资讯应用系(学、硕)
关闭
更多信息 创新设计学院 ...
创新设计学院
 燕巢 
文化创意产业系(学、硕)
 第一 
工业设计系(学、硕)
设计技优专班
关闭
更多信息 外语学院 第一 ...
外语学院
 第一 
应用英语系
口笔译硕士班
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硕士班
应用日语系(学、硕) 应用德语系(学、硕)
关闭
更多信息 共同教育学院 楠梓 ...
共同教育学院  楠梓  博雅教育中心[33] 基础教育中心[34] 外语教育中心[35]
艺术文化中心[36] 师资培育中心[37]
关闭
更多信息 跨院之学位学程 ...
跨院之学位学程  楠梓 
高瞻科技不分系学士学位学程
关闭

相关条目

校友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