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圆盾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clipeata),又称盾叶猪笼草[3],是婆罗洲西加里曼丹黑山特有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生长于近乎垂直的花岗岩壁上[3],海拔约600米至800米。其种加词“clipeata”来源于拉丁文“clipeus”,意为“圆盾形”,是指其叶片的形状。
1894年1月30日至2月13日,约翰内斯·戈特弗里德·哈利尔先后5次登顶黑山,并首次采集到了圆盾猪笼草。[5]他将该发现发表于B·H·丹瑟1928年的专著《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猪笼草科植物》中:[注 1][6]
“ | 在再次爬过一个长满芒箕的陡坡之后,一个陡峭的岩壁出现在眼前。光滑的水磨石完全看不出任何结构上的变化,反复整座山是由一块巨大的岩石构成的。岩壁的底部架设了约45米高的陡峭藤梯;但其只位于岩壁的底部,而中部和顶部都是赤裸的岩石……藤梯的中部具一小块腐殖土,仅能供一个人站立及休息片刻。也就是在这,藤梯的顶部生长着一个具有非常巨大捕虫笼的猪笼草。捕虫笼的基部膨大呈壶状。因此,其一方面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另一方面相对窄小的笼肩又可以防止落入笼内的昆虫逃出。(翻译自荷兰语[7]和德语[2][8],见于《婆罗洲的猪笼草》) | ” |
圆盾猪笼草最大的特点是其圆盾形的叶片,即其笼蔓是从距叶片末端一定距离的叶片背面穿出,而非从圆盾形叶尖伸出。其捕虫笼体型较大,可高达30厘米。捕虫笼基部为球形,上部为漏斗形。圆盾猪笼草的捕虫笼只有一种形态,且茎没有攀爬的能力,最多仅可长达2米。其花序较小,长度很少超过25厘米。植株的所有部分都披被着棕色的长毛。[9]
“ | 圆盾猪笼草是猪笼草属中最特别且最引人注目的物种之一。特别是它接近圆形的厚实叶片,从距叶片末端一段距离伸出的不卷曲的粗短笼蔓,及无笼翼的捕虫笼和拱形的笼盖,都非常的特殊。类似的特殊叶片形态,仅出现于菲律宾特有的宝特猪笼草身上。目前还不知道圆盾猪笼草是以什么方式生长的。以下是我觉得有可能的情况。圆盾猪笼草不会攀爬。短而健壮的茎、叶柄和笼蔓证明,该物种存在于开阔的地区。但我无法想象当叶片水平展开时,捕虫笼是以什么方式出现的。因此,我认为这种植物生长于黑山垂直的岩壁,且其叶片垂直,捕虫笼位于叶片的后方。但是,圆盾猪笼草应该不可能只长在岩壁上,但目前尚未清楚,或许它还生长于其他地方。 | ” |
20世纪80年代起,植物采集者开始频繁造访黑山,对圆盾猪笼草野外种群造成了巨大压力。当地向导也开始采集生长在他们村庄附近的圆盾猪笼草,尤其是那些生长在山脚下的。但大部分的植株都无法存活,从而导致需要采集更多植株来替代它们。此外,1997年至1998年因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干旱和森林大火,又给圆盾猪笼草的原生地造成了更大的破坏。这些因素导致圆盾猪笼草在黑山的数量大幅度减少。[10]1995年,圆盾猪笼草被认为在野外仅存在约15株[4],而到2001年,查尔斯·克拉克给出了更低的估计,约为2至6株。[11]不过,201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黑山海拔749至874米处共发现了260株圆盾猪笼草,其分散于黑山45个地点。[12]该研究的作者指出,几乎所有观察到的植株都生长于人迹罕至的崖壁上。所观察到的开花植株中,大部分都为雄性。[12]
圆盾猪笼草已正式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自然保护联盟将其保护状况从数据缺乏更改为极危。圆盾猪笼草被认为在野外长期生存的希望渺茫。国际食虫植物协会已经设立了圆盾猪笼草幸存计划(The Nepenthes clipeata Survival Project),以对其进行迁地保护。[13][14][15]目前只有三到四个售卖圆盾猪笼草的商家具有合法种源。[10]
2010年,珍稀猪笼草采集(Rare Nepenthes Collection)项目成立,以保护4种极其濒危的猪笼草属物种:马兜铃猪笼草(N. aristolochioides)、圆盾猪笼草、印度猪笼草(N. khasiana)和硬叶猪笼草(N. rigidifolia)。[16][17][18]
伊尔万·洛瓦迪(Irwan Lovadi)2010年2月倡议,拉福德小额基金(The Rufford Small Grants Foundation)出资。[12]2011年10月,在伊尔万·洛瓦迪和拉福德基金的支持下开始了对圆盾猪笼草的就地保护项目。[19]
已发现了以下关于圆盾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