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团队[1][2](英语:"Team")是新西兰歌手洛德演唱的一首歌曲,出自其首张专辑《纯粹女英雄》。这首歌曲是这张专辑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第三支单曲,2013年9月13日由新西兰环球唱片正式发行;之后歌曲又作为专辑在美英两地的第二支单曲发行。歌曲由洛德和乔尔·立特共同创作完成,利特同时还是歌曲的制作人,而洛德也是歌曲的附加制作人。《团队》融合了另类流行电子舞曲电子嘻哈的风格,以合成器贝斯小鼓伴奏,同时加入了拍手的节奏,而歌词则是洛德“献给她的朋友和国家”的作品。

事实速览 团队 "Team", 洛德的单曲 ...
团队
"Team"
Thumb
洛德单曲
收录于专辑《纯粹女英雄
B面《白牙少年》(White Teeth Teens)
发行日期2013年9月13日 (2013-09-13)
格式
录音室新西兰奥克兰都会区
黄金时代录音室(Golden Age Studios)
类型
时长3:13
唱片公司
词曲
制作人
  • 乔尔·利特
  • 艾拉·叶里奇-奥康纳(附加制作人)
洛德单曲年表
网球场
(2013年)
团队
(2013年)
No Better英语No Better
(2014年)
关闭

《团队》获得乐评界的广泛好评,其音乐风格、歌词内容以及洛德的演唱方式都获得了评论家的赞赏。这支单曲在全球的音乐排行榜上都获得了成功,其中在美国《公告牌》百强单曲榜上最高排名第6位,在澳大利亚获得第19名的成绩,在新西兰和加拿大更是最高到达第3位。这支单曲在全球畅销,被多个国家认证为白金或多白金唱片。

《团队》的音乐视频于2013年12月4日正式发布,一经发布便吸引众多观众观看。录影带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处废弃建筑拍摄,其灵感来自洛德自己的梦境。整个录影带营造了类似《蝇王》的氛围,描述了一个年轻人自己的世界。洛德为宣传这支单曲以及《纯粹女英雄》专辑,曾在多个节目和颁奖典礼中表演了这首歌曲。歌曲也曾被其他歌手多次翻唱。

Remove ads

发行背景

Thumb
歌曲的演唱者和词曲作者洛德

《团队》是洛德在周游世界时和乔尔·利特共同创作的,[3]随后在利特位于奥克兰都会区的黄金时代录音室(Golden Age Studios)完成了录制、制作和混音,其中洛德还以附加制作人的身份参与了制作的过程。[4][5][6]2013年9月13日,《团队》一曲在网络上遭到提前泄露,唱片公司也因此决定提前发行。[7][8]数小时内,歌曲的音频就上传至YouTube,新西兰环球唱片也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开放了歌曲的数字下载。[7][9][10]这是这张专辑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第三支单曲。[11]2013年11月19日,Lava唱片和联众唱片将这首曲目派送至美国的当代热门音乐电台。[12]2014年1月6日又派送至美国当代节奏电台。[13]这也是这张专辑在美国和英国的第二支单曲。[7][14]

词曲创作

《团队》融合了另类流行电子舞曲电子嘻哈的风格。[15][16][17]歌曲以降G大调写成,[18]使用合成器贝斯以及小鼓进行伴奏,同时加入了拍手的节奏。[19][20][21][22][23]洛德演唱这首歌曲时的音域在F♭3D♭5之间。歌曲的速度是每分钟100拍。[18]纽约》杂志撰稿人阿曼达·多宾斯(Amanda Dobbins)和声乐杂志《Spin》乐评人毛拉·约翰斯顿(Maura Johnston)都认为这首歌副歌部分的曲调风格与拉娜·德雷的歌曲《向死而生英语Born to Die (song)》相似;[24][25]而在线音乐杂志“Drowned in Sound英语Drowned in Sound”的编辑萨米·梅恩(Sammy Maine)还认为这首歌的曲调风格接近提姆巴兰蜜西·艾莉特合作的作品。[26]

Spin》杂志撰稿人丹·莱利(Dan Reilly)认为《团队》的歌词是洛德为“献给她的朋友和国家”所作。[27]娱乐网站“数码间谍”的刘易斯·康纳(Lewis Corner)也认为这首歌“灵感来自她的祖国新西兰”。[28]在接受《公告牌》杂志采访时,洛德称这首歌的歌词中包含了自己“对现代音乐的看法”。[29]她表示,其中的一句歌词“我们住的这座城市 / 你永远不会在屏幕上见到”("We live in cities / you'll never see on screen")是说没有什么人到新西兰去,人们对新西兰也完全不了解;而自己看到纽约这座城市出现在各种电影电视当中,因此想更“实际”地为自己和朋友创作一些真正能产生共鸣的东西。[29]这句歌词正是她为来自小城市的少数群体发出的声音。[30]在歌词中,洛德还表达了对当代流行音乐歌词的意见。《团队》的歌词中称“我已经厌倦了总是让我‘把双手举到空中’ / 就这样算了吧”("I'm kind of over getting told to throw my hands up in the air / So there.")。洛德对此表示,自己已经厌烦了各种歌曲的歌词当中总是出现的“把双手举到空中”("put your hands up in the air"),这句歌词出现得次数太频繁,而且非常愚蠢。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加贴近现实。[30][20][23]时代》杂志撰稿人莉莉·罗斯曼(Lily Rothman)认为这首歌的歌词是给当代年轻人传达的一条重要信息,其中一句“我们知道怎样主宰事情”("we sure know how to run things")与麦莉·赛勒斯的歌曲《青春大暴走》中一句“我们主宰事情,而不是事情主宰我们”("we run things, things don’t run we")恰好相互呼应。[31]罗斯曼还认为歌词中“我比以前玩世不恭的年龄更老了一些”("I’m kinda older than I was when I reveled without a care.")是对年轻人的一种提醒。[31]

Remove ads

评价和反响

《团队》获得了乐评界的广泛赞誉。MTV新闻撰稿人布伦娜·埃尔利希(Brenna Ehrlich)称赞其“疯狂迷人”。[32]影音俱乐部”网站评论家凯文·麦克法兰德(Kevin McFarland)则称赞这首歌“灿烂耀眼”。[33]英国网站musicOMH英语MusicOMH乐评人约翰·墨菲(John Murphy)在评价《纯粹女英雄》这张专辑时提到《团队》这首歌,更是形容这首歌“在脑中无法忘记”。[34]新闻网站“每日野兽”的编辑马洛·斯特恩(Marlow Stern)在网站上列出了2013年最好的13首歌曲,其中《团队》排名第五。他认为这首歌是整张专辑中最“让人上瘾”的一首,称洛德在这首歌中用“出色的曲调,配上高涨而令人沉溺其中的副歌”,让无法融入主流文化的小城市孩子知道他们并不孤独。[35]公告牌》撰稿人杰森·利普舒茨(Jason Lipshutz)认为洛德在这首歌中的演唱方法类似吸血鬼周末乐队的歌曲《Diane Young》,整首歌表现了洛德对现代流行音乐的醒悟以及犬儒主义一般的讥笑。[19]滚石》杂志乐评人乔恩·多兰(Jon Dolan)则认为这首洛德“给自己朋友的颂歌”中透露着遗世独立的自豪感。[36]

2013年9月23日,《团队》登上新西兰单曲排行榜第3位,成为洛德继《贵族》和《网球场》之后连续第三支登上这一排行榜前三名的单曲。[37]这支单曲在新西兰售出超过三万张,被新西兰唱片业协会认证为“双白金唱片”。[38]而在澳大利亚,这支单曲在澳大利亚唱片业协会榜最高到达第19位,[39],售出超过14万张,被澳大利亚唱片业协会认证为“双白金唱片”。[40]

在美国,《团队》登上《公告牌》旗下的多个榜单,并在《公告牌》百强单曲榜上最高到达第6位,成为洛德继《贵族》之后第二支在美国排名前十的单曲。[41][42]2014年4月,这支单曲在美国的销量已经超过200万张;[43]2014年5月,获得了美国唱片业协会的“双白金唱片”认证;7月获得“三白金唱片”认证;2015年11月被认证为“四白金唱片”。[44]这支单曲在加拿大百强单曲榜上最高也到达第3位,[45]在加拿大下载量超过160,000次,获得加拿大音乐协会的“双白金唱片”认证。[46]

Remove ads

音乐视频

Thumb
洛德在《团队》音乐视频中的形象(如图)与《饥饿游戏》的主角凯妮丝·艾佛丁有相似之处

新西兰当地时间2013年12月4日早10:00,《团队》的音乐视频通过洛德在YouTube上的官方VEVO频道正式首播。[47]录影带吸引了大量观众观看,一度导致VEVO频道暂时瘫痪。[48]这部音乐视频由亚历克斯·塔卡克斯(Alex Takacs,导演艺名Young Replicant)执导,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雷德胡克英语Red Hook, Brooklyn的一处废弃建筑“雷德胡克谷物码头”(Red Hook Grain Terminal)取景拍摄。[49][50]这部音乐视频的灵感来自洛德自己的梦境。洛德自己称,在这个梦境中,“年轻人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中有等级也有入会仪式。在仪式上,排行第二的男孩脸上还有粉刺。女王也是个脸上有粉刺的女孩。”她描述称,这个世界和任何人见过的任何场景都不同,是一个“长满热带植物,到处是废墟和汗水的黑暗世界”。[51][52]而整个录影带的气氛和《蝇王》类似,整体亦是一个“悲伤的故事”。[31][49][53]

录影带一开始的镜头是一片海洋;“每日野兽”网站的马洛·斯特恩评论认为这一镜头与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的2012年电影《灵师》中的重要镜头十分相似。[54]接下来镜头切换到海岛上的一座看不见的城市,以及海边工厂的废墟,到处是青少年,“完全没有家长在身旁指导”。[52][55]在废墟中,洛德从一片“泛着忧郁的蓝色,枝叶繁茂”的环境中登场,坐在宝座上,周围环绕着其他追随者。她自视为女王,统治着这座城市的臣民。[54][52]斯特恩将这幅形象与《饥饿游戏》的主角凯妮丝·艾佛丁(Katniss Everdeen)相提并论。[54]随后,一个年轻的男孩被送到岛上,[55]然后必须骑上摩托车像骑士一样决斗才能加入洛德的“团队”。[49][56]然而他输掉了决斗。最后的镜头中,男孩被众人抬起带到洛德的面前。[56]洛德对此评论称,“有时输掉的人反而更强大”。[51]《时代》杂志的莉莉·罗斯曼将录影带与麦莉·赛勒斯的《青春大暴走》音乐视频相比较,认为两部录影带都设定在“神秘”的场景中表现年轻人的心境。《团队》的场景是在小岛上,而《青春大暴走》的场景设定在一个混乱的派对上。罗斯曼认为两个场景中,权力都落到了青少年的身上。[31]

Remove ads

现场表演和翻唱

2013年11月12日,洛德在美国脱口秀节目《大卫·莱特曼晚间秀》表演了《纯粹女英雄》中的多首歌曲,借此宣传专辑,其中就包括《团队》这首歌。[57][58]此外,洛德还在2013年澳大利亚唱片业协会音乐奖英语ARIA Music Awards的颁奖典礼上演唱了这首歌曲。[59]2014年,洛德参加了加拿大MuchMusic音乐视频大奖的颁奖典礼,并在典礼上表演了《网球场》和《团队》两首歌曲。[60]

苏格兰电子乐队Chvrches曾于2014年3月11日在BBC广播一台现场翻唱表演了《团队》这首歌曲。[61][62]美国伊利诺伊州另类摇滚乐队Local H英语Local H也曾于2014年4月翻唱了这首歌曲,并于4月21日作为单曲发行。[63][64]

曲目列表

数字下载[10]
  1. 《团队》("Team") – 3:13

榜单成绩和销量认证

更多信息 排行榜(2013-2014年), 最高 排名 ...
关闭
Remove ads

发行历史

更多信息 发行国家, 发行日期 ...
发行国家 发行日期 发行格式 唱片公司
澳大利亚[9] 2013年9月13日 数字下载 新西兰环球唱片
新西兰[10]
美国[12][13][118] 2013年9月30日 现代摇滚电台
2013年11月19日 当代热门音乐电台
2014年1月6日 当代节奏电台
意大利[119] 2014年1月24日 当代热门音乐电台 环球唱片
英国[120] 2014年4月12日 7英寸黑胶唱片
关闭

获奖与提名

更多信息 年份, 奖项 ...
年份 奖项 提名类别 结果
2014 澳大拉西亚版权协会银卷轴奖
APRA Silver Scroll Awards
在新西兰表演最多的新西兰歌曲
Most Performed New Zealand Work in New Zealand
获奖
[121]
青少年选择奖 最受欢迎女歌手单曲 提名
[122]
新西兰音乐奖
New Zealand Music Awards
年度单曲 获奖
[123]
世界音乐奖 最佳歌曲 提名
[124]
关闭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