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旋镖 (英语:Boomerang,/buːməræŋ/) ,或称飞去来器、回飞棒、飞旋镖等,是一种投掷工具,通常由机翼部分构成,并设计成绕垂直于其飞行方向的轴旋转。 返回式回旋镖设计用于返回投掷者,而非返回式回旋镖设计为可直接投掷的武器,传统上被一些澳大利亚原住民用于打猎。
历史上,回旋镖被用于打猎、运动和娱乐,并被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以适应不同的用途。 尽管被认为是澳大利亚的象征之一[1],在非洲、美洲和欧亚大陆也发现了古代回旋镖。[2][3][4][5]
历史
澳大利亚原住民以狩猎时使用的工具出名,飞去来器就是其中一样工具,当中最古老的飞去来器已有10000年历史。与飞去来器相似的东西,在非洲和欧洲的岩画和遗迹中都有记载,这些岩画和遗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纪元前,在波兰喀尔巴阡山脉发现的飞去来器由猛犸象的长牙所制造,透过加速器质谱仪(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所鉴定,这个飞去来器有近30,000年历史[6][7]。亚述的壁画中,士兵所使用的武器中有类似飞去来器的物品。古埃及法老图坦卡门拥有一系列可以直飞或飞回投掷者手中的飞去来器。[8]
没有人知道飞去来器最初是如何发明,但现代的飞去来器制作人相信飞去来器是由扁平投掷棒(Flattened throwing stick)所发展出来。至今仍有澳大利亚原住民及北美洲的纳瓦霍族人等部落使用投掷棒。狩猎用的飞去来器有着平衡的设计而比会飞回投掷者手中飞去来器更难制造。可能,飞去来器弯曲的飞行特性首先由石器时代的猎人在试图“调整”投掷棒的直线飞行的时候所发现。[8]
因为有越来越多人使用弓、箭和枪等工具,飞去来器的存在开始被人们淡忘。不过,在近几年中,飞去来器开始作为比赛的项目。现在,飞去来器在美国和欧洲已经成为一项体育比赛。
构造及飞行原理
飞去来器的材料有木材和塑胶等坚硬的物质。可是,简单的纸杯和纸张等也能作为飞去来器材料。飞去来器的形状可分为“V”字型、十字型和三角形等形状。飞去来器的支翼的切面使飞去来器所受的单向空气升力上升,令飞去来器器身稳定。空气里的升力及稳定性使其上升,旋轴的转动令飞去来器回飞 。
类型
- “V”字型
- 香蕉型
- 钟型
- 三叶型
- “十”字型
- 多叶型
- “L”字型
其他资料
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原会标是根据飞去来器绘制而成,图案上方用飞去来器组成一个举着奥运火炬奔跑的运动员形象。人们把飞去来器当作娱乐。投掷飞去来器比赛更风行欧美,在德国北部每年都举行世界性的飞去来器锦标赛。
在另一方面,尼特族在美国称为“boomerang kids”,即“飞去来器族”,意指孩子毕业后回到家庭,继续依靠父母的照顾及经济支援,在人民心目中与飞去来器的自动回返特性相似,遂被美国人以飞去来器(boomerang)之名戏称之。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