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丧女,又称哭孝女哭丧妇粤语喊口婆、哭婆台湾又俗称为孝女白琴(源自布袋戏云州大儒侠》中的角色孝女白琼),日本称为泣女泣き女)、哭女哭き女)、鸣女鳴き女)、泣泽的泣沢テナキテ)、泣泽人泣沢ビトナキビト)、泣泽婆婆泣沢ババナキババ)、泣泽老母泣沢老母ナキアサン)、吊丧婆婆弔いババトムライババ)等,朝鲜半岛称为代哭女代哭女대곡녀)或代哭者代哭者대곡자) ,是一种丧礼相关职业,由女性担任,专门受雇于丧礼中代哭,世界各地包括儒家文化圈南亚欧洲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以至南美洲非洲都有见到[1]。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文明已有出现[2][3]。由于哭丧女这种特种代哭职业在现代一些地区并不常见,因此常常受到媒体的访问[4]

Thumb
埃及十八王朝的哭丧女雕像

背景

家里有人逝世后,亲朋好友前往葬礼吊丧,死者的家属除了点头致意,大部分因为失去亲人的痛而会流下泪来,甚至嚎啕大哭。由于“哭”在一些文化的葬礼不单是情感的体现,还是重要的礼仪,有的死者家属因哀恸欲绝或其他原因而哭不出来,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会认为往生者的家属不够孝顺,因此往生者的家属会请哭丧女来代哭,并营造葬礼的哀伤气氛,带动家属以哭泣宣泄悲痛情感[5][6]。为了投入,有些哭丧女还会事先了解死者生平事迹[7]。而哭丧女哭丧通常有一定条理,并非胡乱大哭,有如唱歌。[8]由于哭丧女本身与丧家并不认识,她们也不是真的为死者逝世而痛哭,因此需要一些刺激眼睛流泪的物品如辣椒薄荷等达到逼真效果[9]

各地情况

儒家文化圈

儒家文化圈中包括葬礼在内的凶礼里,哭称为哭礼,是一种重要的礼仪,而不只限于情感的表达[10],而后世民间丧礼中的哭又以妇女为主,于是出现了专门代哭的哭丧女。哭丧女有专门的打扮,有些穿着普通的素服或丧服,有些穿着戏服[5][11][12]。有些哭丧女不但要代哭,还要负责以悲恸的语气念祭文[5],甚至协助葬礼上其他事务如打扫、准备供品、折冥镪、上香等[9]

台湾这项职业很多都是祖传职业[13], 2013年台湾丧葬文化中的孝女白琴被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记者采访曾为台湾最年轻的孝女白琴刘君玲引起外国好奇,她也是承袭祖母与母亲的职业传承下去[14],后来还成立殡葬女子团体与公司、扩大斌葬相关服务项目。

中国大陆,有些哭丧女是从事其他职业后改行[5][11][12]文革时曾被视为“封建遗毒”而禁止,改革开放后又再兴起,但近年开始式微[12]。在广州,哭丧女是照早、午、晚哭三次,也有些会在中间多喊一次,除了哭之外还会喊挽词 [9]

在日本,一些地区的哭丧女是以报酬所得到的量来计算哭的程度,如“五泣”[3]”、“X泣”[2][3]”(“一升泣”、“二升泣”等)之类的名称来表示哭的程度。

朝鲜半岛,至今儒家思想依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传统葬礼上也常会雇用哭丧女[15]

南亚

印度教传统上不容许高种姓的妇女在公开场合过于暴露情感,于是高种姓的家庭在葬礼上就会聘用哭丧女(印地语रुदाली)代哭,哭丧女则属于较低种姓。她们穿上黑衣,披头散发,在葬礼上捶胸嚎哭、抽搐似地跳舞、滚地大哭等[16]

欧洲

古希腊人会在葬礼上雇用哭丧女[17],《伊索寓言》中就有一则故事《富人与哭丧女》提及当时的职业哭丧女,而法国小说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也在他的作品《高老头》中提及到主角的葬礼上雇有两名哭丧女代哭,俄国的克雷洛夫亦在他的一篇寓言也提到职业哭丧女。

现代马耳他岛的葬礼中一般要雇二至三位哭丧女来哭丧[1]

中东地区

乌尔第三王朝时的丧礼中有雇用哭丧女[18]犹太人葬礼上也会雇用哭丧妇[19]。《圣经旧约耶利米书提到当时以色列人有职业哭丧女[20]

古埃及

古埃及壁画、雕塑常有描绘葬礼中的哭丧女[21]

南美洲

哥伦比亚人有在葬礼上雇用哭丧妇的习俗[22]。此习俗也见于巴西等其他南美洲国家。

非洲

科特迪瓦,除了丧家会雇用哭丧女外,也有些丧家的亲友为了表达心意而雇哭丧女前往葬礼代哭。当地哭丧女的装扮是穿着粗略绣上红色和黑色图案的衣服、戴头巾,在葬礼上伏在死者身上痛哭[23]

社会观感

南华大学生死学系生命礼仪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国柱认为,哭丧女能引导丧家在哀戚氛围下“彻底宣泄心中的抑郁难过”,起心理辅导作用[24][25]

另外,由于哭丧女是以哭作为谋生技能,需要演技,她们所哭的又非自己的亲人,有些人认为雇用哭丧女是一种虚伪和爱面子的表现,是一种陋俗,阻碍文明健康发展[26][27],而哭丧女也用作比喻一些矫情、强作悲伤的表现[28]

与其他丧葬相关职业一样,有些人认为哭丧女这种职业不吉利,于是避免和职业哭丧女交往,以致职业哭丧女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恋爱婚姻方面遇到困难[12]

相关条目

  • 职业孝子:代替无子或儿子无法出席丧礼的丧家担任孝子担幡买水的职业
  • 举丧
  • 踊礼
  • 哭礼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