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中行(1540年—1594年),字子道,号复菴,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民籍,宜兴县北渠里人,明朝政治人物。万历初年因与赵用贤反对首辅张居正居丧夺情被廷杖闻名。
生平
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一百三十二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十五名,二甲第十八名进士[1][2]。改翰林院庶吉士,万历元年(1573年)授编修[3],二年(1574年)养病,五年(1577年)起复原职,首辅张居正居丧夺情,十月十八日,吴中行上《谏止张居正夺情疏》,说张居正违背“万古纲常”,十月二十二日,与赵用贤各被廷杖六十,刑毕,吴中行气息已绝,中书舍人秦柱带医生来,灌以汤药后苏醒,身上腐肉割掉数十块[4][5][6],谪鲁王府审理正,不久被罢职。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吴中行获御史孙继先举荐,十一年(1583年)起复原职[7],六月升右春坊右中允兼编修,十一月充经筵讲官,十二年(1584年)二月升司经局洗马,管国子监司业事,十月升右谕德兼侍讲,管理纂修玉牒,十三年(1585年)六月三度上疏乞归,准驰驿养病。
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二月起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同乡徐常吉生前曾与吴中行诉讼,事已解决,吏科右给事中王嘉谟借此论劾,吴中行回籍听勘,二十二年(1594年)卒。二十三年(1595年)赠礼部右侍郎,赐祭葬[8]。
著作
著有《赐余堂集》十四卷,另有《吴翰林疏》、《复菴集》等。
家族
曾祖吴昊;祖父吴礼,封南京户部主事;父吴性,尚宝司丞。母段氏(封安人);前母杜氏(赠安人)。慈侍下[9]。兄吴可行,弟吴尚行、吴同行。
引用
参考书目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