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罗林·兰姆女爵(Lady Caroline Lamb,1785年11月13日—1828年1月26日),英国女贵族,小说作家,因1812年与拜伦勋爵传出绯闻而声名大噪。卡罗林的丈夫是威廉·兰姆,第二代墨尔本子爵(后为首相),她的丈夫虽贵为子爵,她本人却从未被尊为“墨尔本子爵夫人”,因为她在墨尔本继承父亲的爵位前就去世了。所以,她被记载为“卡罗林·兰姆女爵”。
卡罗林·兰姆女爵 Lady Caroline Lamb | |
---|---|
出生 | 1785年11月13日 |
逝世 | 1828年1月26日 | (42岁)
配偶 | 威廉·兰姆,第二代墨尔本子爵 |
父母 | 弗雷德里克·庞森比,第三代贝斯伯勒伯爵 亨丽埃塔·庞森比,贝斯伯勒伯爵夫人 |
卡罗林是弗雷德里克·庞森比,第三代贝斯伯勒伯爵和亨丽埃塔·庞森比,贝斯伯勒子爵夫人两人的独女。她和其他社交名媛一直有联系。卡罗林是乔治娜·卡文迪许,德文郡公爵夫人的甥女,安娜贝拉,拜伦夫人的姻亲。
卡罗林出生时,号“卡罗林·庞森比阁下”,在他的父亲继承了爵位后,她改号“卡罗林女爵”。她小时体弱多病,为健康着想,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间渡过。但是,自1794年起,卡罗林迁入伦敦市内的德文郡宫,与表亲哈廷顿勋爵(后为第六代德文郡公爵)、乔治娜·卡文迪许女爵和哈丽埃特·卡文迪许女爵,还有德文郡公爵和伊丽莎白·福斯特夫人两人的孩子一起生活。卡罗林和他们一起读书,和仅仅比她大三个月的乔治娜女爵特别亲近。[1]
摩根夫人在回忆录中,引述墨尔本,卡罗林小时候像个男孩,十几岁前都不能静下来阅读、写字。[2]虽然大部分学者都认同这个说法(一部分认为这是摩根夫人夸大其辞),[3]但卡罗林家族的信件似乎证明实情正好相反。卡罗林的外祖母,斯宾塞夫人,致力于推动教育事业,后来更聘请孩子们的家庭教师,做自己的同事。这个家庭教师是塞利娜·特里默(Selina Trimmer),著名的儿童道德故事作者沙拉·特里默(Sarah Trimmer)之女。她的教学内容十分广泛,不限于书本。在一封作于1796年10月31日(当时她刚刚过11岁生日)的信中,卡罗林不仅显露出不俗的文笔,更显出自己的智慧及模仿的天赋。[1]她不仅在家中接受过良好教育,亦曾入读伦敦一间位于汉斯广场(Hans Place)的学校。卡罗林少女时期不仅写过散文、诗歌,更画过素描肖像画。懂得这些,让她此后受益无穷。卡罗林能流利地使用法文、意大利文,精通希腊文、拉丁文,欣赏音乐、戏剧。
1805年6月,第一代墨尔本子爵之子,政坛新星威廉·兰姆阁下迎娶时年19岁的卡罗林。虽然兰姆的母亲不许两人见面,但是两人情投意合。1802年,两人在布罗克特堂(Brocket Hall)相遇,随即“互相着迷”,享受了多年愉快的夫妻生活。卡罗林为兰姆诞下一子,乔治·奥古斯都·弗里德里希(George Augustus Frederick,1807年8月11日),[1]一女,在出生后不就夭折了。[4]两次生产后,卡罗林身体都出现不适,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恢复过来。弗里德里希一出生就出现了一些精神问题,可能是某种自闭症。尽管大部分贵族家庭会将出现精神问题的亲属送往医院等机构,但兰姆却没有这么做,他一直把弗里德里希留在家中照料。这个问题,再加上兰姆的政治野心,使得两人的婚姻出现了裂痕。 [5]
1812年3月,卡罗林与拜伦勋爵开始了一段广为人知的感情。卡罗林比拜伦大4岁。卡罗林邂逅拜伦时,并不在意他,以“mad, bad, and dangerous to know.”一句描述他。[6][7]拜伦却热情地追求她。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卡罗林和拜伦在公开场合批评对方,私下里却接受了对方的爱意。[6][8]拜伦给卡罗林起了一个小名,“卡诺”(Caro)。[9]拜伦抛弃卡罗林后,兰姆把她带到了爱尔兰。离开伤心地,未减卡罗林对拜伦的思念。这段时间里,卡罗林和拜伦不断通信。[6]1813年,卡罗林回到伦敦,拜伦却和他划清界线,无意继续他们的恋情。不少人特意她,有没有试图和他的前度男友复合。[7]
卡罗林与拜伦之间的事,对她日后影响甚大,亦影响了两人的作品。两人以对方的方式写诗,在作品中提及对方,甚至将给对方的讯息,明显地写入诗句中。[8]卡罗林探访拜伦家,遭到挫折,在拜伦的一本书的扉页上写:“记住我!”。拜伦则写了一首诗回应:“Remember thee! Remember thee!; Till Lethe quench life's burning stream; Remorse and shame shall cling to thee, And haunt thee like a feverish dream! Remember thee! Ay, doubt it not. Thy husband too shall think of thee! By neither shalt thou be forgot, Thou false to him, thou fiend to me!”[9]
卡罗林的表亲哈丽埃特,是卡罗林儿时的好友,随着两人成长,她们之间的关系却愈发恶劣。1816年,哈丽埃特探访了卡罗林,发现卡罗林仍在执迷不悟,令她难以置信。[10]
卡罗林最知名的作品是Glenarvon,一部哥特小说,在1816年出版,那时拜伦刚刚出国。尽管这本书的作者并没有使用本名,但是作者的身份已是公开的秘密。[来源请求]可以轻易看出,书中的女士是卡罗林自己,而男士则是拜伦[来源请求],只是后者被描绘成一位战争英雄,从爱尔兰平乱归来。这本书出名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拜伦式英雄,这是拜伦式英雄首次出现在其他人笔下(而不是拜伦本人)。[11]卡罗林在书中讽刺了一些上流社会的重要人物,[8]当中包括泽西夫人(Lady Jersey),她得知此事后,愤而取消了卡罗林进入社交场所的资格。卡罗林亦受到上流社会一致抵制。[12]
拜伦在小说中写到:“我也读了卡罗林·兰姆写的Glenarvon。天啊!”这部小说十分畅销,发行了几个版本,却遭到批评,称它为一部廉价小说。然而,后世学者如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认为它有作为严肃文学的价值。[13]
1818年,卡罗林冒充拜伦向其出版商索要一幅拜伦的画像,成功得手。[8]次年,她在叙事诗“A New Canto.”中模仿了拜伦的“Don Juan”。卡罗林最在意拜伦对她的暗喻,例如“Don Juan I & II”“Some play the devil—and then write a novel”一行。[1][9]她在“A New Canto”中写到:“I'm sick of fame; I'm gorged with it; so full I almost could regret the happier hour; When northern oracles proclaimed me dull.”拜伦从未正面回应这首诗。当时有评论家称:“作者显然是要模仿拜伦勋爵。整首诗由头到尾都是一首狂想曲。”[1][14]
卡罗林后来又出版了几部小说:Graham Hamilton(1822年),Ada Reis(1823年),及Penruddock(1823年)。
兰姆的母亲墨尔本夫人(Lady Melbourne)也是拜伦的红颜知己。[15]墨尔本夫人有意*合兰姆和卡罗林,为家族带来政治资本。然而,卡罗林与拜伦传出绯闻后,她就极力要求儿子与妻子离婚。兰姆拒绝与妻子离婚,对母亲的作为感到遗憾,并一直在支持卡罗林。[16]
1825年,双方都已经传出大量绯闻,卡罗林最终说服丈夫,与她正式分居。[5]卡罗林从此迁居布罗克特堂(Brocket Hall)。1827年,一直多病的她健康开始恶化,需要全职医生照料。1828年1月25日,卡罗林病逝,而兰姆当时则尚在担任爱尔兰布政司(Chief Secretary for Ireland)。[5][15]
1972年,莎拉·迈尔斯在电影“卡罗林·兰姆夫人”中饰演卡罗林。2003年,在BBC电影“拜伦”中,卡米拉·鲍尔斯饰演了卡罗林。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