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迪
運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巴迪(泰米尔语:சடுகுடு;英语:Kabaddi),属于接触性运动。球局由两队七人进行。让进攻队一名队员(称为“进攻方”)在一定的时间内,突入防守队半场内,触及防守队员,再不被防守方抓住跑回进攻队的半场。若进攻方有触及防守队员,进攻方得分,若防守方抓住进攻方,防守方得分,被抓者离场。
![]() 2018年亚洲运动会卡巴迪比赛 | |
最高管理机构 | 国际卡巴迪联盟 |
---|---|
昵称 | Sadugudu、Kaudi、Pakaada、Ha-du-du、Bhavatik、Saadukuda、Hu-Tu-Tu、Himoshika |
特征 | |
是否身体接触 | 接触性运动 |
队员 | 每队七人 |
分类 | 团队运动、接触性运动 |
器材 | 无 |
比赛场地 | 卡巴迪场 |
存在 | |
国家或地区 | 亚洲印度次大陆 |
奥运 | 示范项目: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卡巴迪在印度次大陆及周围亚洲国家受欢迎。在印度历史中就有卡巴迪的记载,但在20世纪才开始流行,成为竞技式的运动。卡巴迪是孟加拉国的国技[1][2]。也是印度许多邦的指定运动(state game),例如安得拉邦、比哈尔邦、哈里亚纳邦、卡纳塔克邦、喀拉拉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奥里萨邦、旁遮普邦、泰米尔纳德邦、特伦甘纳邦和北方邦[3]。
卡巴迪可分为二种:所谓的旁遮普卡巴迪,也称为圆形卡巴迪,是在户外圆形场地上进行的卡巴迪。另一种是标准卡巴迪,在室内长方形的场地上进行,也是大型职业联盟以及国际竞赛(例如亚运)中进行的卡巴迪运动。
这种游戏在印度次大陆的不同地区有众多不同的名称,例如:安得拉邦和特伦甘纳邦的kabaddi或chedugudu;马哈拉施特拉邦、卡纳塔克邦和喀拉拉邦的卡巴迪;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国的kabaddi、komonti、ha-du-du;马尔代夫的bhavatik,旁遮普地区的kauddi或kabaddi;印度西部的hu-tu-tu、印度东部的hu-do-do;南印度的chadakudu;尼泊尔的kapardi ;泰米尔纳德邦的kabadi或sadugudu;斯里兰卡的chakgudu。[4]
历史
Kabaddi是一项以Jallikattu为中心发展的运动。这在居住在古代泰米尔纳德邦Mullai区域的Ayar部落常见。[5]
现代卡巴迪综合了印度次大陆不同名称以各种形式进行的类卡巴迪游戏。[6]。后来引入1938年印度全国运动会,1950年成立全印度卡巴迪联盟(All-India Kabaddi Federation)。[6]它被当作新德里1951年亚洲运动会示范项目,有助于正式化这项传统,进行国际比赛。[7][8][1]
在德里1982年亚洲运动会再次列入后,卡巴迪从1990年开始正式列入亚运会项目。[9]
标准样式
在国际队版本的卡巴迪,两队各7名成员[6]5名替补[6],男子队用10乘13米(33乘43英尺)的场[6],女子队用8乘12米(26乘39英尺)的场[6]。比赛20分钟半场5分钟半场休息。[6]
国际比赛
以下比赛以标准格式进行,对于圆形卡巴迪,请参见旁遮普卡巴迪。
- 卡巴迪世界杯
- 职业卡巴迪联赛
- 印度国际超级卡巴迪联赛
- 超级卡巴迪联赛
- 亚洲卡巴迪锦标赛
- 欧洲卡巴迪锦标赛
- 亚洲运动会卡巴迪比赛
电影
- Okkadu(泰卢固语;2003年):卡巴迪选手试图向其父母证明他可以在卡巴迪取得成功。这部电影随后被翻拍四种印度语言。
- Ghilli(泰米尔语;2004年):卡巴迪选手试图向父母证明他可以在卡巴迪取得成功。票房热门。
- Ajay(卡纳达语;2006 年):卡巴迪选手试图向他的父母证明他可以在卡巴迪取得成功。
- 年度最佳学生2(印地语;2019年):玩卡巴迪的学生试图成为年度最佳学生。
- Panga(印地语;2020年):前卡巴迪世界冠军在做了7年母亲后尝试复出。
动漫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