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航空烈士公墓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之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又名紫金山)北麓,在1932年建成,设有牌坊、左右庑、碑亭、祭堂、坟场等建筑物。公墓共收录了4,296名烈士,包括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和淞沪抗战阵亡的中华民国空军军人、在中国抗日战争阵亡的中外航空人员、在国共内战阵亡的中华民国空军航空人员;部分烈士设有衣冠冢,其余则在纪念碑上刻有姓名、籍贯、生卒日期。航空烈士公墓在抗战期间被侵华日军焚毁地面建筑物,抗战后重建为战前状况;后来,公墓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到红卫兵彻底摧毁,所有骸骨失散,于1987年再度重建。
1931年,中华民国军政部(现为国防部)航空署署长黄秉衡提出在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附近为航空烈士修建公墓,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认为附近的紫金山(现名钟山)南麓难以辟出空地,改为在紫金山北麓的王家湾附近辟出50亩土地(约等于33,350平方米)[1]。为了建设这座造价为2.6万元的公墓,航空委员会(改组后的航空署)向高级将领募捐,合共筹募了13,290元(其中蒋中正捐出了3,000元,为所有捐款中金额最大的一笔),余额由航空委员会支付[1][2][3]。
航空烈士公墓在1932年动工,由金陵大学教授邱德孝设计,同年8月竣工;公墓竣工后不久,当局举行公祭典礼,把30多名服役期间身亡的空军军人入葬至此,包括国民革命军北伐和淞沪抗战的空军烈士、以及一些死于飞行事故的空军人员[1][4]。是次典礼后,每年的3月29日均会举行公祭[2]。
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国空军投入抗战,但主力基本上被侵华日军消灭,一批飞行员战死沙场;因此,航空烈士公墓又葬入了24人,例如刘粹刚等空军军人[2]。由于处于战乱、时局紧张,多名烈士被合为一墓,仓促草率地安葬[3]。1937年南京保卫战后南京陷落于日军手中,日军大肆破坏航空烈士公墓,把所有地面建筑物付诸一炬,也烧毁了全数墓冢及遗体,以报复中国空军对日军的抵抗[5]。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重新把首都定为南京,并为公墓进行大规模修葺,基本按照抗战前的状况重建,逾二千名日军战俘被勒令参与修建;当局搜集空军烈士的遗体,陆续把他们葬于此公墓,并为找不到遗体的空军烈士按家属要求修建衣冠冢[3][4][5][6]。政府在1946年至1948年的3月29日(即革命先烈纪念日)分别安葬了三批烈士(合共超过77人),并举行公祭典礼;部分烈士是在国共内战而非抗战中阵亡,例如为蒋介石心腹戴笠驾驶飞机时意外身亡的飞行员[4]。除了中国军人外,政府也把一些抗战时援助中国的外国航空人员葬至此公墓[6]。
由于航空烈士公墓无人管理,到了1956年已出现杂草丛生的荒芜景象,但公墓尚算原好[7]。
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964年,毛泽东在文学作品中暗示要拆毁古代人物的坟墓,掀开“拆墓运动”的序幕;到了文革爆发的1966年,政治正确思潮大行其道,效忠中国国民党的烈士被认为是敌人[7]。因此,红卫兵根据“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要反对”的指示,在1966年8月把航空烈士公墓彻底摧毁;是次破坏的严重程度比侵华日军当年的破坏更高,所有骸骨失散,公墓最终剩下空穴,只有老牌坊尚存[1][7]。
文革结束后的1985年正值抗战胜利4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的一些委员提出重修航空烈士公墓,政府拨款45万人民币重建了航空烈士公墓[1][8]。但是,当时尚未发现公墓的旧相片,重建工程只能依南京档案馆的图纸而进行,大多数建筑不是民国时的原貌;而且,所有烈士骸骨已在文革时失散,即使重修也只能建成衣冠冢[1][7]。重建工程在1987年完成[8]。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航空烈士公墓加设的纪念碑落成[9]。
2015年9月,航空烈士公墓的纪念碑补刻了990名来自中国和美国的抗日战争烈士;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副馆长罗朝均解释指,纪念碑首刻的中国烈士只有飞行员和军官,没有士兵、空勤服务及地勤保障人员,是次补刻能够全面地反映在抗日战争牺牲的航空人员[10]。此后,航空烈士公墓共收录了4,296名烈士[10]。
航空烈士公墓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牌坊、左右庑(即左右两条有顶的过道)、碑亭、祭堂、纪念塔、坟场等,其中牌坊、碑亭和祭堂处于同一条中轴线[3][11]。
公墓的大门是四楹三间的牌坊(即是有四个柱子、三个间隔),牌坊正面有“航空烈士公墓”六字,背面写有“精忠报国”;牌坊的柱子上分别有蒋介石题写的挽联“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以及何应钦题写的挽联“捍国骋长空,伟绩光照青史册;凯旋埋忠骨,丰碑美媲黄花岗”[4]。牌坊后面有两座以绿色琉璃瓦覆顶的庑房,庑房外有走廊[4]。牌坊上有一座六角碑亭,亭内的青石碑刻有孙中山题书的“航空救国”四字;碑亭后面有覆盖绿色琉璃瓦的祭堂,上有花格门窗[4]。此外,祭堂上面也有两座六角亭,一座的石碑以汉白玉制成,正面有黄秉衡撰写的碑文[12],背面写有捐款兴建公墓人士的姓名及捐款金额[13];另一座的石碑正面书有公墓修复和增建的过程,背面亦是捐款者姓名和捐款金额[3][4]。
祭堂上面有24座排在水泥道上的墓碑,以及四座苏联空军志愿队墓碑,这些墓碑上面又有118座建于山坡上的墓碑[4]。墓碑之上有一座约占2,000平方米的扇形平台,平台中央有高15米、在1995年落成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4]。纪念碑由东、西两面互成锐角的石碑构成,象征飞机的一双机翼,而且两面石碑组成英文字母“V”,象征胜利;东面的石碑写上了“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的英文名称,西面的石碑则有张爱萍题写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九字[4]。纪念碑下方有一座象征中国、美国、苏联空军将士抵抗日军的浮雕,前方有两座分别描绘中苏飞行员及中美飞行员的石刻雕塑,后方有30座刻有烈士的姓名、籍贯、生卒日期的石碑[4]。
公墓本来还设有灵堂和纪念塔,其中纪念塔的顶端有一座雄鹰雕像,但俱被日军焚毁[3]。
虽然航空烈士公墓在中国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受重大破坏,但已在重修后复原,甚至被评论为“胜过原貌”[4]。航空烈士公墓在1992年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4],2002年10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但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在2015年1月的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联合提案,呼吁尽快把南京航空烈士公墓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
南京市人民政府在2008年开始于钟山北麓兴建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2009年9月建成;纪念馆占地超过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16]。整个纪念馆由三角斜架组成,外观像一架快要起飞的战斗机的机翼;馆外有一座名为“正义之神”的巨型雕塑,是一个有三头六臂的人,他手持弓箭,骑在飞天虎上[17]。纪念馆设有四个分别以“奋勇抗战”、“国际援华”、“壮志凌云”、“缅怀先烈”为主题的室内馆区,以及两个陈列战机模型和雕塑的室外展区[16]。这纪念馆是世上第一座以抗日航空烈士为题的博物馆[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