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国家“千人计划”[1])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引进海外人才的计划。2008年12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管,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组织实施,计划围绕中国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在海外学习工作的高层次人才。[2]2018年9月29日,千人计划青年项目评审工作小组因考量到海外人才的安全保障,而要求有关单位不得对外公开提及“千人计划”字眼。[3][4][5]2020年4月18日,“千人计划”在中国大陆的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搜索结果已被屏蔽。[6]2023年8月路透社报导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文件、网络招聘广告和直接知情人士等人说法,目前千人计划已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监督的“启明计划”(Qiming)取代施行。[7]

发起设立
千人计划由李源潮推动实施,李源潮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他负责推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8],目的是“从2008年始用5至10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2000名左右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2008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9]。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印发《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关于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相应工作条件的若干规定》和《关于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享受特定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10]。
2010年6月,"千人计划"网站开通[11]。
2010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通过了《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青年千人计划”启动[12]。
引进条件
- 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引进后每年在国内工作一般不少于6个月,
-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
- 在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掌握核心技术,具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熟悉相关产业领域和国际规则的创业人才;
- 国家急需紧缺的其它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2010年千人计划名单
其他国家及地区
由于该计划成功招募美国科学家引起了美国的关注,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2018年6月的一份报告指千人计划动机是“促进以合法和非法方式,将美国的技术、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转移及输送给中国”[13]。美国和加拿大当局声称,中国打算利用参与该计划的科学家获得新技术,以获得经济和军事优势[14][15][16]。联邦调查局表示︰“外国招聘赞助人才计划是为了将外部知识和创新带回他们的国家,有时这意味着窃取商业机密、违反出口管制法律或违反利益冲突政策。”[17]2020年1月28日,美国检方起诉查尔斯·利伯,控其收受武汉理工大学每月最多5万美元的工资,以及每年15万美元的生活费;此外,武汉理工大学更为其提供了150万美元供其在武汉建设实验室开展科研。[18][19][20][21]
2020年5月13日,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前雇员、“千人计划”学者王擎在家中被捕,原因是他未有披露与千人计划的关系[22]。但一年后联邦检察官驳回了此案[23]。
曾在俄亥俄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领导一个自身免疫研究团队的风湿病学教授和科研人员郑颂国在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申请科研经费时隐瞒他参与千人计划以及与一家中国大学有合作的事实。郑颂国在得知美国开始对他进行调查后打算逃离美国。2020年5月22日,郑颂国在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准备乘飞机飞往中国时被捕。2020年11月12日,郑颂国在俄亥俄南区联邦法庭庭审时认罪[24]。
不少日本研究人员也参与其中。据《读卖新闻》报导,24名研究人员承认参与中国的千人计划并获得表彰,另有20人被确认参与计划[25]。2023年6月,日本逮捕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中国籍高级主任研究员权恒道,日方认为他可能参与千人计划而泄漏情报[26]。
参见
- 中国行动计划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国家“万人计划”)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