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14世纪意大利作家G·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348年繁华的佛罗伦萨发生一场残酷的瘟疫(黑死病),丧钟乱鸣,死了十多万人,在整个欧洲,因此病而死的人多达七千五百万到两亿。隔年薄伽丘以这次瘟疫为背景,执笔写下了《十日谈》,内容是讲述七位女性和三位男性到佛罗伦斯郊外山上的别墅躲避瘟疫,这十位男女就在赏心悦目的园林里住了下来,除了唱歌跳舞之外,大家决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来渡过酷热的日子,最后合计讲了一百个故事,即《十日谈》的内容。
《十日谈》故事来源广泛,取材于历史事件、意大利古罗马时期的《金驴记》、法国中世纪的寓言、东方民间故事(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的民间故事,如《一千零一夜》、《马可波罗游记》、《七哲人书》),乃至于宫廷传闻、街谈巷议,兼容并蓄,熔铸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特点于一炉。
这些故事中除了对于现实生活的描写、爱情的称扬、商人的智慧和才干之外,同时对于当时的帝王、贵族、教会等等势力的黑暗面加以揭露讽刺;如《十日谈》的“第三日”更描述了一位猛男马赛多(Masetto)如何以肉体满足了修道院的修女们。也因此《十日谈》完成后薄伽丘备受教会势力的咒骂攻击,这些打击使他一度想烧毁他的著作,幸而好友兼诗人的佩脱拉克加以阻止,也才使得《十日谈》这部杰作得以保存下来。
《十日谈》的写实主义文学风格,对后来西方文学发展影响甚大。开启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之先河。意大利文艺理论家弗朗切斯科·德·桑克蒂斯(1817年—1883年)将《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后来英国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法国玛格丽特·德·那瓦尔的《七日谈》都是摹仿《十日谈》的作品。
《十日谈》有多个汉语全译本,最早是民国时的全译本。上海莎士比亚研究者方平与王科一共同从英译本转译的全译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约请王永年翻译的全译本是第1个从意大利语原文直译的版本,再来还有南京钱鸿嘉、泰和庠、田青合作的全译本和北京大学意大利语教授肖天佑的全译本(吕同六主编)。王永年、钱鸿嘉、肖天佑的译本都从意大利原文译出。1958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十日谈》的内部书版。方平、王科一译本和王永年译本在台湾有繁体中文版。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