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体(英语:Beiwei Style)是一种汉字书法的书体,介乎隶书与楷书之间。 上环“公和玻璃镜器”招牌为区建公所题 上环“隆昌行”招牌 中环镛记酒家 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在政权不稳的情况下,文字分为“北碑南帖”南北两种。北魏的书体以汉隶为主,字体因其作碑刻之用而方正分明,不添修饰,南朝则以真书(隶书与楷书之间的过渡书体)为主。因此,“北魏体”可视作一种介乎隶书与楷书之间的书体[1]。 清代赵之谦是当时一位研究魏碑的书法家,作品为后世尊崇。 区建公、苏世杰、卓少衡等在1940年代至1970年代的香港大量运用北魏体于商店招牌题字[2]。 字体风格 北魏体分别在起笔、收笔和转折处都比较分明[3]。 应用例子 奇华饼家招牌提字 浅水湾镇海楼公园的碑刻 押铺招牌 铜锣湾礼顿道保良局对联 参考来源 [1]【港文化.霓虹招牌】 北魏真書.香港人的身分象徵. 香港01. 2019-03-25 [2019-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1). [2]【書展2018.書摘】藏在招牌、貨車的鐵劃銀鉤:被遺忘的香港北魏. 香港01. 2018-07-20 [201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1). [3]什麼叫「香港北魏真書」?. 立场新闻. 2016-10-02 [2019-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4).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香港北魏体书法 TRILINGUA 叁语:真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立场新闻:什么叫“香港北魏真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