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北方的官话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京官话,又称北平官话,是中国北方的官话方言。它有四个声调: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古清入声分别派入这四个声调,但入上声的字较东北官话少很多[1]。
| |||||
| |||||
| |||||
| |||||
WikiProject:中国传统声音 |
北京原有元大都语音,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从南京北调40万人(超过北平原有人口)入北京,使得北京方音与《中原音韵》、《洪武正韵》混合,旧北平话逐渐演变形成了北京话。1728年,雍正设“正音书馆”,以北京官话为准,以后北京官话逐渐与南京官话分庭抗礼,成为中国官场的标准语。有人也称之为北方官话,和被称为南方官话的南京官话相对应。1913年,出现基于华中韵白的老国音与基于华北北京京白的新国音,经历“京国之争”,北京官话成为现代汉语标准语的蓝本。
北京官话共分两片,其中京承片又可再分成两小片[2]:
此前新疆石河子市-克拉玛依市地区划有石克片(又称北疆片),今划入兰银官话北疆片。这些地方的汉族多为1949年后从内地迁往新疆的移民,当时语音接近普通话,因此定为北京官话石克片。但现在这些地方的汉族居民多在新疆出生,语言已带有北疆口音,因此划为兰银官话北疆片[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