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爵教授,Hon LLDHon DLittMABAProfessor Din Cheuk Lau,1921年3月8日—2010年4月26日),香港语言学家翻译权威和哲学家,在1963年至1979年间翻译成的《道德经》、《孟子》及《论语英文版获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标准译本。

Quick Facts 刘殿爵教授Professor D. C. Lau, 出生 ...
刘殿爵教授
Professor D. C. Lau
Thumb
出生(1921-03-08)1921年3月8日
 英属香港
逝世2010年4月26日(2010岁—04—26)(89岁)
 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
职业语言学家翻译家哲学家
Close

毕业于香港大学的刘殿爵,在1950年至1978年间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中文中国哲学,前后凡二十八年,1971年他成为英国历来首位出任中文讲座教授的华人。刘殿爵在1978年改到香港中文大学执教,在中大度过三十二年的教研生涯,1980年至1983年兼任文学院院长,另外在晚年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古籍文献编制逐字索引。中大和港大先后在1975年和1989年向他颁授荣誉博士学位,表扬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刘殿爵是粤语正音运动中提出粤语“正音”和“正读”的学者之一,但相关主张引起不少争论,学术界也始终未能达成共识。

生平

早年生涯

刘殿爵祖籍广东番禺,1921年3月8日生于香港,父亲是诗人刘伯端(1887年-1963年),字景棠,任职华民政务司署文案,曾为粤剧花旦芳艳芬出版《燕芳词册》等作。[1][2] 刘殿爵幼承庭训,后来入读英皇书院[3]1938年获港府奖学金入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他在校内表现杰出,但香港沦陷后提早毕业,于1942年1月以一级荣誉文学士资格获颁“战时学位”,同期毕业的知名好友有徐家祥余叔韶黄丽松等。[4][5][6]

刘殿爵战时曾在中国大陆服务,[7]香港重光后,港府英国文化协会设立“胜利奖学金”(Victory Scholarship),以纪念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获胜。[8] 刘殿爵在1946年取得该奖学金,[9] 乘坐“大不列颠号”(SS Britannic)到英国,入读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攻读文学硕士学位,主修西方哲学,1949年再以一级荣誉资格毕业。[6] 刘殿爵在学期间因在逻辑学方面表现优异,而获颁“逻辑奖”(Logic Prize),是格拉斯哥大学创校以来首位获奖的海外学生。[6]

学术生涯

翻译经典

毕业后,适值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扩充,刘殿爵在1950年获聘出任讲师,在远东部任教中文中国哲学[6] 刘殿爵在1965年升任中国哲学高级讲师,至1971年高级讲师一位裁撤,他获任命为该校中文讲座教授,成为英国历来首位出任中文讲座教授的华人[6][7] 刘殿爵在亚非学院有不少门生,比如安乐哲教授(Professor Roger T. Ames)和尤德爵士夫人彭雯丽(Pamela, Lady Youde)等。[1][6]

Thumb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在1959年,企鹅图书送来一份《道德经》英文译本原稿,让刘殿爵审阅,不过这份原稿由缅甸文翻译而成,内文多有缺失,结果在刘殿爵建议下,企鹅图书没有接纳这份原稿。[6] 翌年,企鹅图书再送来一份修订本予刘殿爵审阅,惟稿件始终是译自缅甸版的《道德经》,翻译质素未能满足他的要求,刘殿爵遂决定自行翻译,经大约五年时间在1963年翻译成《道德经》英文版,后来再花七年时间在1970年出版《孟子》英文版,以及花近十年时间在1979年完成《论语》英文版,三大译作全部由企鹅图书出版。[6]

刘殿爵翻译的三本中国经典著作造诣甚高,极具水准,获国际公认为标准英文译本,西方不少研究中国文史哲的学者,亦多以他的译作为研究必读入门,影响甚钜。[1][6][9] 后来的邓仕梁教授认为,刘殿爵的译作风格受英国哲学家吉尔伯特·赖尔(Gilbert Ryle,1900年-1976年)影响,所以用字精炼澄澈,言简意赅,并以“秋水文章不染尘”一语赞扬他的译作。[10] 另方面,刘殿爵翻译成《道德经》英文版时,西方刚好兴起嬉皮文化,《道德经》提倡“道法自然”的思想正好透过他的译作进一步向西方传播。[6] 单是《道德经》英译本初版,截止1990年代初已在全球售出至少50万本。[6] 为表扬刘殿爵在海外弘扬中国文化所作的贡献,香港中文大学在1975年特地向他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7]

执教中大

Thumb
香港中文大学

刘殿爵在亚非学院后期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参与为清代音韵学家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增补标点和索引,以及为稿件作最后审查,有关作品后来由中文大学于1978年出版,并定名为《广雅疏证:新式标点》。[7] 同年,刘殿爵结束在亚非学院二十八年的教学生涯,获中文大学礼聘出任中文系讲座教授,由此展开在中文大学多年的教学生涯。[9]

在加入中大之初,香港正值第二次中文运动,刘殿爵亦发挥其影响力,在1979年将中大原有的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重组为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并由他出任中心主任一职。[11] 在1980年,中心获吴多泰钜款捐助,遂易名为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继续由他出任中心主任至2007年。[9][11] 另一方面,刘殿爵又在1979年接替全汉昇教授担任《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主编,一任十六年,至1995年卸任。[9]

刘殿爵在中大醉心学术研究,并多次公开表示不愿涉足大学行政工作,但他仍在1980年获推举当选为文学院院长。[9][12] 在任内,他提倡取消大学学位试,[12] 而在1983年卸任文学院院长后,他连同金耀基教授杨纲凯博士李金汉博士廖柏伟博士获中大校长马临教授委任到一个特别小组,专门检讨本科生的课程结构。[13] 小组在1984年提交报告,提出采用学分制、将必修的副修课程改为选修、以及加强通识语文教育等三大项建议。小组的建议后来获中大教务会采纳,并在1986年至1987年度学年起实施,至于中大创校以来沿行的学位试则予以取消。[13]

粤语正音运动

刘殿爵对粤语有相当研究,在中大任教时,也是1970年代后期粤语正音运动的最初发起人之一,正音运动提倡粤语的“正音”和“正读”,在当时引起舆论的热烈讨论。在1981年,时任香港电台台长张敏仪听取刘殿爵及宋郁文的意见后,向全台播音员发指引,要求将“时间”的“间”字读成‘艰’音,而非粤语习惯读成的‘谏’音。[14] 刘殿爵指出,根据近代语言学家黄锡凌所著的《粤音韵汇》,“间”字旁边标记了两个音,一为‘谏”音,另一为‘艰’音,不过却在‘谏’音旁边再加小注,强调‘谏’音用于“间格”和“离间”等语,因此结论“时间”一语应读“时‘艰’”而非“时‘谏’”。[15]

虽然部分如黄霑等的学者文人支持刘殿爵的建议,不过很多电台听众和报章评论则大表不满,批评他矫枉过正,徒添麻烦。[15] 刘殿爵在同年12月再于《明报月刊》撰写〈论粤语“时间”一词的读音〉一文,为自己的主张辩护。[16] 他除了引用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现代汉语词典》和宋代广韵》佐证自己的说法外,又在文中声称“时间一直到三十年代后期还是读作时‘艰’”,读成“时‘谏’”是误读。[16] 不过,刘殿爵的主张始终受到不少舆论质疑,也有报章舆论加以反驳,指早在二、三十年代,“时间”一语早已读成“时‘谏’”,因此循约定俗成的原则,不应将之读成“时‘艰’”。[15]

由于社会上的争议不断,港台最终让步,不再要求播音员将“时间”读作“时‘艰’”。然而,社会上始终无法就“时间”的“正音”达成共识,学界仍一直就此存有争议。[15]

晚年生涯

刘殿爵有份在1986年草创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亦是该院院歌填词人之一。[9] 自1986年至2005年间,刘殿爵是逸夫书院校董,1989年起任该院高级导师,2005年卸任校董后获任命为该院校董会高级顾问。[9] 另在1988年,他复获港府委任为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刘殿爵在翌年宣布荣休,但荣获中大校方终身聘任为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教授,同年他的母校香港大学向他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以志其对中文和比较哲学等各方面的贡献。[6][9]

荣休后的刘殿爵继续从事学术研究,除了重新修订他早年翻译的《道德经》、《孟子》和《论语》等作外,[17] 他与陈方正博士在1988年获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拨款,为先秦两汉一切传世的文献电脑化,以设立“先秦两汉全部传世文献计算机化数据库”(后来改称“汉达古文献数据库”),同时又着手编纂《先秦两汉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而数据库则在1992年完成。[18][19] 在1992年、1994年和1995年,他们再获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香港研究资助局拨款,将魏晋南北朝的传世文献电脑化,并耗时多年,陆续出版成《魏晋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丛刊》,这些工作大大便利了中国文史哲方面的研究。[9][19]

刘殿爵晚年退居中文大学校园,曾患肺癌,但后来治愈。在2010年初,刘殿爵因肺部感炎,多次入院接受治疗,虽然怀疑是肺癌复发,但没有带来很大痛苦。[1] 在同年4月中,他再因呼吸困难入院,并要靠氧气罩呼吸,至4月22日病情恶化,不少师生好友均前来探望。[1] 刘殿爵在2010年4月26日以89岁高龄病逝于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1] 他生前不娶,并无子嗣,[3] 而遗作《淮南子韵读及校勘》则有待刊印。[9] 刘殿爵的追思会在5月30日于香港中文大学校园内举行。[20]

个人生活

刘殿爵自少热爱下围棋,另在英国时已习太极,亦曾在中大中文系的活动上公开表演。至于在中大执教期间,他亦有习气功,但认为气功不应与宗教连上关系。[21]

在学习语文方面,刘殿爵强调背诵书本的重要性,认为要成功学习语文,就要对学习的语文产生感觉。至于在学习外语方面,更要熟练地掌握语法,才能“培养出敏锐的语言感觉”。[21]

Quick Facts 经历 ...
经历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
    (1950年-1965年)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哲学高级讲师
    (1965年-1971年)
  •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讲座教授
    (1971年-1978年)
  •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
    (1978年-1989年)
  •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主编
    (1979年-1995年)
  • 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主任
    (1979年-2007年)
  •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
    (1980年-1983年)
  • 逸夫书院校董
    (1986年-2005年)
  • 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委员
    (1988年-1989年)
  •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
    (1989年-2010年)
  • 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教授
    (1989年-2010年)
  • 逸夫书院高级导师
    (1989年-2010年)
  • 逸夫书院高级顾问
    (2005年-2010年)
Close

荣誉学位

部分著作

英文著作

  • D. C. LAU, "The Treatment of Opposites in Lao Tzu", Bulletin of the Society for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1, 1958, pp. 344–360.
  • Translated by D. C. LAU, Tao Te Ching,
    •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63.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2.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9, Revised Edition.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1, First Paperback Book Edition.
  • Translated by D. C. LAU, Mencius,
    •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0.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4.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3, Revised Edition.
  • Translated by D. C. LAU, The Analects,
    • Harmondsworth;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79.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3.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92, 2nd Edition.
  • Compiled by D. C. LAU, Lu Xun Xiao Shuo Ji: Vocabulary (Selected Short Stories of Lu Xun),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79.
    •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nd Edition.
  • Edited and translated from classical Chinese into modern Chinese by KEONG Tow Yung, English translation by D.C. LAU, Confucius Says, Hong Kong: Federal Publications, 1982.
  • Translated by D.C. LAU and Roger T. AMES, Sun Bin: The Art of Warfare,
    •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96.
    •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3.
  • Translated by D.C. LAU and Roger T. AMES, Yuan Dao: Tracing Dao to Its Source,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98.

中文著作

  • 陈雄根标点、刘殿爵审阅,《广雅疏证:新式标点》,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8年。
  • 刘殿爵主编,《兵书四种(孙子,尉缭子,吴子,司马法)逐字索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
  • 刘殿爵主编,《文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2年。
  • 刘殿爵主编,《淮南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2年。
  • 刘殿爵主编,《说苑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2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大戴礼记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韩诗外传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孔子家语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礼记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商君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新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战国策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逸周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2年。
  • 刘殿爵主编,《吴越春秋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3年。
  • 刘殿爵主编,《晏子春秋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3年。
  • 刘殿爵主编,《越绝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3年。
  • 刘殿爵著,《语言与思想之间》,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1993年。
  • 刘殿爵主编,《山海经逐字索引·穆天子传逐字索引·燕丹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 刘殿爵主编,《春秋繁露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 刘殿爵主编,《东观汉记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 刘殿爵主编,《尚书大传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仪礼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 刘殿爵主编,《贾谊新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4年。
  • 刘殿爵主编,《尔雅逐字索引·孝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 刘殿爵主编,《论语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 刘殿爵主编,《孟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 刘殿爵主编,《古列女传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法言逐字索引·太玄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潜夫论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 刘殿爵主编、陈方正主编,《新语逐字索引·申鉴逐字索引·中论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5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春秋左传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毛诗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 刘殿爵主编、陈方正主编,《尚书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 刘殿爵主编、陈方正主编,《周易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5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风俗通义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6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列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荀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老子逐字索引:《道藏》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河上公《注》》,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论衡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鹖冠子逐字索引,鬼谷子逐字索引,文始真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7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六韬逐字索引·鬻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7年。
  • 刘殿爵主编,《孔丛子逐字索引;邓析子逐字索引;尹文子逐字索引;公孙龙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8年。
  • 刘殿爵主编,《竹书纪年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1998年。
  • 刘殿爵、陈方正主编,《国语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1999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齐竟陵王萧子良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谢灵运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谢朓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9年。
  • 刘殿爵主编,《楚辞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 刘殿爵主编,《韩非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 刘殿爵主编,《庄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 刘殿爵主编,《太平经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0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曹操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曹丕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曹植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沈约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徐陵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颜氏家训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庾信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
  • 刘殿爵主编,《墨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1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建安七子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江淹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 刘殿爵主编,《管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2001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文心雕龙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齐民要术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梁武帝萧衍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梁昭明太子萧统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年。
  • 社祖贻、刘殿爵主编,《现代文学名篇》,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2001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梁简文帝萧纲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
  • 刘殿爵主编,《难经逐字索引;伤寒论逐字索引;金匮要略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2002年。
  • 刘殿爵主编,《释名逐字索引;急就篇逐字索引》,香港:商务印书馆,2002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洛阳伽蓝记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张华集逐字索引;张载集逐字索引;张协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3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潘岳集逐字索引·潘尼集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人物志逐字索引·博物志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
  • 刘殿爵、陈方正、何志华主编,《诗品逐字索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7年。

相关条目

注脚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