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道,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施秉县杨柳塘镇,是苗族古歌中的一部婚姻叙事长诗,为其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流传最广的酒歌,主要反映了舅权制下的苗族婚姻状况。[1] 事实速览 刻道, 申报地区或单位 ...刻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施秉县分类民间文学序号5编号项目Ⅰ-5登录2006年关闭 词源 苗族语言中,刻道即刻木,为古老的文字工具。苗族无文字,以刻木示信。[1] 传承人 国家级 吴治光,男,1946年9月出生,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刻道代表性传承人。[2] 石光明,男,1941年6月出生,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刻道代表性传承人。[3] 吴通贤,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刻道代表性传承人。[4] 来源 [1]刻道.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0-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2]吴治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3]石光明.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0-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4]吴通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20-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